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90岁老头胡同里卖豆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90岁老头胡同里卖豆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西安门大街惜薪胡同是个外表破破烂烂不起眼的小胡同,往里走两百米,却有个千把平米的菜市场叫“惜薪长久菜市场”,市场门口,三条胡同交汇处形成了一块小空场。每个星期六的早晨,不少胡同里住的居民都端着锅盆,在这排队等一位卖豆汁和麻豆腐的宋老爷子出现。胡同人吃了好多年老爷子卖的豆汁和麻豆腐,觉得味儿特别好,即使价格比饭馆贵点他们也乐意买。

老爷子卖东西有三奇

这个卖豆汁和麻豆腐的宋汝诚老掌柜,和一般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还不大一样。有人给总结了,他卖东西有三奇。

一是年龄奇。宋掌柜今年高寿?连胡同里最老的居民都说不清楚究竟。光看他的样子,精神矍铄,着实有几分仙风道骨,和一般六七十岁的健康老人无异;但有传说宋掌柜今年其实已经90岁了。他耳朵稍有点聋,但身体倍儿棒,思维敏捷,爱和顾客聊天说笑。附近小摊贩都见过,老掌柜每次都推着一辆板车,上面满满两个大号塑料桶:一个装豆汁,一个装麻豆腐――这就是200斤的分量呐。那身板,那精神头,实在让“富贵病”缠身的现代都市人羡慕不已。

宋掌柜做生意的方式,也算一奇。前面说了,两个大号塑料桶,一桶装豆汁,一桶装麻豆腐。谁要买什么,他随手揭开桶盖,拿马勺就给你盛,也不过秤――压根儿就没秤。但你拿回家一称:嘿,还真挺准!附近居民都说,宋掌柜卖豆汁麻豆腐,童叟无欺,绝不缺斤少两。

第三奇,就是他的身份了。老爷子出来做生意,常穿一身藏蓝劳动布的干部服、一双布鞋。一身打扮总是干干净净,衣服烫得笔管条直。有人就猜测,说老爷子以前是国家干部,如今每月还拿着单位的退休金,也有人说老先生是知识分子。无论如何,很多人都对老掌柜多年坚持走街串巷卖豆汁啧啧称奇:如此高龄还走街串巷的豆汁铺掌柜,过去从来没见过!

宋老爷子90岁高龄出来走街串巷卖豆汁,着实让一个人伤了脑筋。谁呀?城管老赵。老赵负责维护惜薪菜市场周边环境秩序,他刚分来菜市场的时候,宋掌柜早就定时定点来这上班了。按理说,宋掌柜的摊子属于无照经营,是法规不允许的。可是北京人最讲究尊敬长辈,90岁的老爷子,让他怎么板起面孔执法啊?

没办法,每次宋老爷子一“出现”,老赵就凑上去跟他聊天,给讲讲法规什么的;老爷子也爱聊天,一来二去,俩人就混熟了。老赵也买宋老爷子的豆汁、麻豆腐,没想到慢慢就吃顺了口,这习惯还真改不过来了。宋掌柜豆汁的魅力,如此可见一斑。

年轻时原本是个卖牛奶的

宋掌柜本名叫宋汝诚,山东德州人。1935年,宋汝诚刚满19岁,就离开家乡来到了北京闯世界,在西安门一个老乡开的牛奶厂里当小“力巴儿”(就是小工)。山东人能吃苦,宋汝诚干活特别肯卖力气,为人又爽快大方。他在牛奶厂干了10年,交下不少朋友。

年轻当小工的时候,一天挣4毛半。钱挣得少,刨去攒钱和日常用度,大小伙子总是吃不饱。那会满大街都是卖豆汁的小摊,他就经常和一群穷哥们儿跑去喝豆汁。豆汁2分钱一碗,咸菜管够,一群大小伙子花不了多少钱就能填个水饱。

1945年鬼子投降,同年老掌柜死了,牛奶厂也散了,宋汝诚就暂时回了山东老家。山东是解放区,回家一看,乡里正在斗地主、搞运动。宋汝诚成分是中农,倒也没挨斗,但他是在北京开过眼、见过世面的人,在家乡哪里闲得住?歇了段时间,他又回到了北京,靠着朋友帮忙,借钱买了茶叶倒回山东;又从山东倒白布到北京,小赚了一笔。

手里有钱,宋汝诚有了想法。他和几个老乡、朋友合计,不能一辈子给人当伙计,如今不如自己当掌柜做买卖,也开牛奶厂。一伙子老乡、朋友都挺支持,给钱给物,帮着张罗,他这买卖就做起来了,从此人家就叫他“宋掌柜”了。

宋掌柜的奶牛厂买卖规模倒是不大,不过坚持许多年干下来也真不容易。北京人喝奶的历史并不长。据史料记载,北京奶业最早是在1860年才有的,到现在不过150年。1860年一位姓金的北京人开办了京城第一家“金氏奶牛场”。不过,他们生产的牛奶不是直接喝,而是用它来做奶酪干、奶卷等奶制品,供宫里的皇上吃和祭用。到1900年福生安记奶牛场建立,才有人喝奶,那会儿全城的奶牛才60头左右,日产奶400多斤,当时喝奶的主要是在京的外国人和知识界。商界人士。到上个世纪30年代,京城的奶牛场有110多家,但规模都不大,有的只有三四头牛,产了奶也不消毒,直接让人背着奶褡子送到用户家里。当时最大的奶牛场养牛也不过一百多头。到北京解放前夕,京城的奶牛场只剩下60多家了。宋掌柜的奶牛场养着六七条牛,虽不发达,但足够一家人的温饱。

宋汝诚的奶牛场一直开到1956年公私合营,牛奶厂收归国有。买卖没了,但他挺想得开,一切服从国家安排。后来国家给宋汝诚安排了工作,和家人到回龙观畜牧一队当挤奶工、在农场喂马,一千就是23年。这时候宋汝诚已经有了个大家庭,3个儿子1个女儿,每个月能挣70元――就那个时候来说,这份工资也算不少了。

64岁开始卖豆汁,一干就是26年

1979年12月,宋汝诚老爷子从农场退休。家人让他安享晚年,但他闲不住。那会退休金是一个月52块,家里人多开销大,他就整天琢磨干点什么去给家里分忧。转过年他在西单家门口存车处看车干了一年,每个月没多少钱还净受气,干脆不干了。后来年底一个老乡给他出了主意:“宋掌柜,你干脆骑自行车去东郊弄点豆汁麻豆腐卖吧。”宋老爷子一听,嗯,这主意不错,于是下定了决心。

出了朝阳门就叫东郊,那会那一带有粉房专门批发生豆汁。头天去,宋老爷子不知道时间去晚了,到了地方人家都卖完准备收摊了。摊主笑话他:老爷子明天早点来吧。宋掌柜听了也不多说什么,第二天4点起床,早早就赶到地方等着。7点开始排队,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终于买到了两半桶豆汁。

老爷子心里这个美!拉着两桶稠粥似的豆汁,骑车进了东直门,转进胡同就开始卖。第一次卖豆汁,老爷子不会招呼,也稍微有点磨不开面儿。后来心一横就“随便招呼招呼”,没承想还真有不少人买。2毛钱一斤的豆汁,等他转过德胜门,到八部口附近,快12点了,豆汁卖了一半,挣了4块钱。老爷子一算:好,卖出本来了!等到下午,宋老爷子转到小糖碗胡同,刚一招呼,街坊们都抱着锅出来,一下子把存货都“抢”光了。老爷子心里这个痛快阿,心说这可比给人看车强多了。

转过了阳历年,宋老爷子就正式干上这份买卖了,天天走街串巷卖豆汁。干到1983年,老爷子添了个大平板车,花了80块钱买了6个大塑料桶(容量600斤),买卖做大了。那时候老爷子60多岁了,每天载着600斤的豆汁爬东直门立交桥跟玩儿似的。生豆汁今天拉来,交给老伴晚上熬,能做出3桶豆汁,100多斤麻豆腐。第二天就蹬着板车转鼓楼、八部口、大石桥、小石桥胡同里卖,一天卖出的钱能顶上看车看一个月了。从1983年到1995年,宋老爷子着实“千了几年好买卖”。山东人重情义,挣些钱都供老家。亲戚,自己倒也没攒起多少。

劳动、喝豆汁:老人家的长寿之道

宋老爷子念叨,当年跟他一块卖豆汁的还有几个老伙伴,都发财了,可如今也都去世了。自己的买卖没发财,但身子骨硬朗,活得高高兴兴没病没灾。如今没事上西安门看看,八十二三的算岁数大的,但没有宋老爷子这么高龄的。

老人家50岁戒的烟,如今90岁高龄,没吃药,心脏、血压都没问题。除了平时多活动。吃粗食,老爷子觉得跟自己天天喝豆汁也有关系。他说有的商店卖的豆汁使用蚕豆。豌豆熬的,不好;自己的豆汁用绿豆熬,熬的时候还得把上面的水撇去,就专门要底下稠的部分。因此不少老主顾都觉得宋老爷子的豆汁味儿好,也有人吃顺了口,不买别人的。

宋老爷子如今的买卖,豆汁不用自己去拉,打个电话人家给送到家门口;卖豆汁也不上远处去,平常一个星期就卖一两次,在西四一到八条胡同里转转。老爷子说,卖豆汁不为了挣钱,为的是找点事做,活动活动身体,心里也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