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效益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效益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要] 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应对全球气温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确有必要推行绿色建筑。然而,由于绿色建筑刚引入我国不久,社会大众对其功能效益认知不清,致使在国内推行缓慢。本文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构建绿色建筑效益体系,探讨效益及功能实现途径,从而更好地激励绿色建筑投资建造。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效益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6月5日

一、引言

绿色建筑即指在全寿命周期中,从原料生产、运输到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维修及拆除整个过程消耗最少的资源,制造最少废弃物。其内容包括合理开发利用能源、资源,与自然融合、建立舒适的生活环境。其目的在于在全寿命周期实现“绿色”,即对环境友好,实现人、自然、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绿色评价,即何种建筑物才算“绿色”。绿色建筑效益不便于被认知,具有明显的经济外部性,会产生溢出效应。对绿色建筑效益认知不清是投资者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绿色建筑效益实现途径,明晰绿色功能,从而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二、绿色建筑效益体系构建

(一)绿色效益的构成。所谓绿色效益,即建筑中可实现环境友好性、低耗功能的效益。欧美等发达国家给出了其衡量评估体系,如《LEED》、《BREEAM》《CASBEE》。归纳之,绿色建筑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个人舒适度四个方面,本文据此整理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效益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社会效益指能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降低温室效应,净化空气质量等;环境效益包括室内外空气质量;经济效益指土地、能源、材料、水能等资源、能源节约及良好的运营管理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表1)

(二)绿色效益特征分析。绿色效益的组成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绿色建筑效益体系。与传统建筑效益不完全一样,其具有地域性、多效益主体性、全寿命周期性等特征。

1、地域性。绿色建筑受到地理条件和资源环境的制约,应当因地制宜地结合环境气候条件及地形地貌、人文风情设计建造。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文化千差万别,以致各城市有其独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建筑形式。故应充分考虑建筑与自然、文化的和谐共生是其地域性的集中体现。

2、多效益主体性。绿色建筑效益主体较多,包括投资者、社会大众、政府、购买者等,不同主体对绿色建筑的核心效益诉求各不相同,如图1所示。(图1)政府、社会大众最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次关注其经济效益和个人舒适效益。这一主体关心建筑对室外环境的影响和大气质量的恶化,以及社会资源的节约及可持续利用。投资者最注重其经济效益,其次是个人舒适效益。他们关注绿色建筑的投资收益比、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等经济指标,相对来讲,并不关注社会、环境效益。通过使用绿色建材达到更加舒适的效果,即使增加部分投资也是值得的。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只关注个人舒适效益和经济效益,即关心建筑能否给自己带来舒适和健康,及生活使用成本的投入;而次关心建筑本身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效益。

三、全寿命周期性

全寿命周期指从立项、设计直至报废拆除整个阶段均应考虑绿色功能的配置,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规划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理念,做好绿色规划;施工建造、运营维护严格执行规划设计标准。其二,做好全寿命周期费用规划。为提高绿色性能必然增加初始投资成本,但全寿命周期成本规划可实现增加的初始投资换来更多的长期运行费用的节约,实现经济合理的绿色效益。据研究,初始投资成本增加5%~10%可节约50%~60%的运营成本。

四、绿色功能在全寿命周期中的实现

承上所述,绿色效益需在全寿命周期内实现。绿色建筑效益与功能映射关系如图2,其中必要功能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资源利用、室内空气质量、运营管理。绿色建筑效益必须要通过其绿色功能而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通过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资源利用功能实现,同时可实现相应的经济效益;运营管理也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室内空气质量映射的是舒适度效益。(图2)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功能。规划设计阶段,应合理规划地下室、半地下室,减少地上空间利用压力。充分考虑旧城改造以合理规划用地、节地方案。施工建造时段,务必执行绿色设计标准,充分利用建筑物周围的水源、植物,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等环境保护措施,清洁室外环境。

(二)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规划设计时,需设计完善的供排水系统;在施工建造阶段,应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设置节水器具设备,充分利用雨水,并在现场应建立雨水、再生水搜集利用系统。报废拆除时应对化粪池、沉淀池进行特殊处理。

(三)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在规划设计阶段,合理设置墙厚和建筑材料用量,使用绿色材料。尽量采购绿色建材,使用可循环材料,降低材料损耗率。采取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砼、大跨度结构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在运营维护、报废拆除阶段,建立材料回收体系,回收利用部分建材。

(四)节能与能源利用。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尤其对于窗户、阳台,尽可能地利用自然阳光,减少白天室内电灯的使用。同时,需对节能方案进行综合考虑,如采用保温隔热材料,降低空调能耗等。根据设计要求采购绿色建筑材料,安装低能耗、高性能的环保空调及设备。可采用节能电梯,安装节能光源和高效灯具。运营维护时,应当贯彻节能理念,使用节能灯具,宣传能源节约理念。

(五)室内环境质量。建筑是供人们居住、生活、工作、学习和活动的场所,据统计,人的一生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为此,应设计采用具有良好隔声效果的材料及保温隔热材料和绿色健康涂料,严禁采用低档高污染材料。可采用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无污染、无放射性、可回收的材料。运用维护阶段,在室内种植一些诸如银苞芋的小植物,可吸收室内的甲醛等有毒气体。

(六)运营管理。制定并实施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物进行有效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具体措施。安全防范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系统与信息网络系统达到绿色效益配置要求。报废拆除时,合理回收固体废弃物,提高垃圾回收率。

五、结论与建议

社会大众及投资者对绿色建筑的效益认知不清是其在我国推行缓慢的原因之一。绿色建筑效益是通过其绿色功能实现的,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功能实现途径,明晰了绿色建筑效益,有助于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全面推行。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莉.浅析绿色建筑的内涵与评估[J].基建优化,2006.27.2.

[2]张光灿.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企业文化[J].建筑经济,2007.12.

[3]李克资.绿色建筑的评价方法与基本要求[J].有色金属设计,2009.1.

[4]牛季平.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J].工业建筑,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