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舞蹈课堂教学渗透品德教育的几点尝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舞蹈课堂教学渗透品德教育的几点尝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品德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培养品质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品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愈发举足轻重。舞蹈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并渗透品德教育,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

【关键词】舞蹈课堂教学渗透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古人谓之“礼”,是培养人们的思想品德,塑造人们灵魂的教育活动,故将其列为“六艺”之首。我国伟大思想家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说明实行“孝”、“悌”等道德修养应先于“学义”。舞蹈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主要科目,当然也不例外。因此舞蹈课堂要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和情感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

一、在舞蹈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我们职业学校很多学生来自农村考不上高中的学生,难以体验城市社会竞争的激烈,更无从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视学习为家长给自己安排的任务,一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便不假思索地向同龄人、朋友、同学求助,却对父母、老师的劝导、学校的管理不以为然。由于他们大多数心理发育尚不成熟,遇事缺乏理性和准确的判断力,一旦受到同龄人负面的影响,就会盲目跟从。

实际上,职业学校学生也有着自身特殊的思维方式,当他们从简单的逆反心理过渡到独立思考理想与现实的时候,就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当他们发现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很多与理想信念中的公平、合理等原则背道而驰的现象时,就会感到迷惑、不解与失望,导致消极情绪与内心矛盾冲突的产生。此时,用品德教育来浇灌学生的心灵,为他们指明方向是相当关键的。但是,长期以来,“德育教育”这四个字总是给人一种板起面孔、敬而远之的感觉。家长不在乎,学校不重视,衡量没标准,是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境遇。德育课没有现成的教材,需要以一系列活动为载体。舞蹈教学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品德教育的最经常的途径。舞蹈学科同其他文化学科一样担负着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舞蹈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舞蹈是各类职业学校的主要课程之一,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舞蹈课堂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逐渐加强学生对道德的认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就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二、在舞蹈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渗透的可行性

舞蹈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是教学具有教育性客观规律的反映。所谓教学具有教育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施教者的主观意愿如何,是否自觉,学生都在客观地接受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一定政治立场、世界观、方法论的影响和社会意识形态、伦理道德的熏陶感染。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谈到品德教育的方法时曾经强调通过教学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学本身乃是品德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法,这种教学应该导致自觉信念的形成,导致学生的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他指出,教育与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过程,教师以身作则,是道德教育体系中最好的手段和方法。“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因此,进行品德教育离不开其他各科教学,因为学生大量时间是学习其他各科课程,我们应该把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充分发挥教学的教育性作用。作为舞蹈教师,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的同时,自然也肩负着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任,也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在舞蹈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舞蹈如同学习其它文化科学知识一样重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自觉性。

三、舞蹈课堂教学渗透品德教育的几点尝试

(一)通过舞蹈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让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彰显“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中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而舞蹈是最重模仿性的一门学科,舞蹈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学生都可能在模仿,逐渐地也许连老师的品格、人格也会被受到模仿。作为育人在先的工作者,我们更要以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去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正如乌申斯基先生所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所以由表及里,为学生作表率,树立仿效榜样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优雅文明的言谈举止,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以及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才能激起学生的“信”以及对老师的“爱”。

(二)隐蔽德育目标

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正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他们强烈的逆反心理则决定了在没有说教色彩和强迫性质的前提下,德育目标才能比较容易实现。过早暴露德育意图,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成功的品德教育,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而应似春雨“润物细无声”。舞蹈学科本身的特点是重模仿性、实践性和工具性,由此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活跃思维,培养辩证思想,培养坚强、进取、豁达、乐观的性格,使品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交往等活动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舞蹈教材、课外读物,多以欧美国家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为主要来源这一特殊性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不同的价值理念,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客观、合理地看待并解决社会及生活问题。

(三)挖掘教材深度和广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等思想教育,给学生以深深的启迪。

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国标舞、芭蕾舞等舞蹈,了解国际形势,汲取精华,弃其糟粕,同时弘扬民族精神。同时,引导学生中西对比,以“一分为二”的眼光来分析事物,从而加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通过看《天鹅湖》、《大河之舞》,等舞蹈,使学生从中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将西方舞蹈与中国舞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了舞蹈的博大精深。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紧迫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利用全人类所积累下来的经验财富,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理想主义教育。以一节具体的课《刺绣阿姑》为例,对象是高职二年级学生:

(1)指导学生复习土族舞动作,并编舞。

(2)学生看编舞《刺绣阿姑》,并介绍土舞的博大精深。教师引导学生从编舞中得到的收获:让世界所有的人都了解土族,了解土族的舞蹈,从而,热爱土族,热爱土族舞蹈,让我们土族走向世界。

(四)从教材出发,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依据舞蹈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仅要紧密联系教材,更要把它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和利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结合教学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以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奋发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把真理、经验、知识、思想、价值、意义、情感、态度都显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理解去辨析和接受。而当今的职业院校舞蹈教材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只要教师善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就能自然而然地融思想教育于舞蹈教学之中。

(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例如,在一些活动中,带领学生在拍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时要求学生就“同情与报复”和“爱情与金钱”这两个贯穿始终的线索为话题进行讨论。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直接或侧面反映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对此,教师有责任给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树立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观,以明辨是非并做遵纪守法的公民。根据学生思想的热点和兴奋点寻找最佳结合点,使品德教育富有真实性和创造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思想的热点、疑点和兴奋点,以及针对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望强烈,对一些现象认识模糊的情况,开展辩论、演讲等活动;再进一步鼓励学生结合实际,书面表达出心得体会,这样学生就会在讨论和思考中得到品德教育的滋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诸如讨论、辩论这样的团队活动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学生学会了如何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以及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彼此激励、互相帮助等团队意识。学生当然会欣然接受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形式。

四、结语

在舞蹈教学中以辐射的方式,广泛涉猎文化、历史、哲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并加以比较,既培养中立的学术素养,又增强合理性和适应性判断思辨能力,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就引导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和培养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既学会舞蹈动作,又使他们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可谓一举两得。当然,认真备课,深刻领会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内涵,以知识为载体,从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文化意识等方面入手,确立明确的德育目标,变舞蹈室为有生命力的德育阵地,从而取得舞蹈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