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铸造工艺与设备》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铸造工艺与设备》是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方向课程。本文就本课程的教学现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料整理、教学课程体系方面做了一些探讨。提出了一些本专业方向建设的建议,以求促进本专业的学习与工程实践更进一步紧密结合。
关键词:铸造工艺 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a)-0184-01
铸造是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之一,也是促进本科生就业的一个重要的方向,《铸造工艺与设备》是铸造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本课程讲授铸造工程师必备的工艺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铸件生产的过程;铸造工艺及工装设计的基础知识[1];掌握铸造生产过程中铸造工艺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促进知识向技能转化;对铸造生产的铸件进行具体设计。
1 该课程的现状
(1)课程体系不完整,该课所涉及的领域较多,必须先修完金属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材料力学、铸件凝固原理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才能很好的理解和学习铸造工艺学。也是铸造工艺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的课程。例如,流体力学就没有这门课程,在学习《铸造工艺与设备》中相关浇道系统设计时,就要用到伯努力流体力学方程,就造成了学生的理解困难[2]。另外还缺少《合金熔炼与设计》课程。铸造专业方向作为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的方向之一,其专业基础课程和其它方向有其显著特点。需要抓紧铸造的课程体系建设,对本课程体系进一步的调研和调整。
(2)缺乏实验环节,目前实验室建设在初级阶段,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及实验人员。铸造合金性能、造型材料检测、铸件无损检测、铸造CAE等实验都没有条件开展[3]。缺乏和理论课程相配套的实验。其中造型材料检测系列实验不仅是铸造方向必备,在科研上的应用也是相当好。
2 采取的措施
在当前教学条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针对课程特点采取了一些措施。
(1)课程内容的选取。
课程的内容安排上,从工程实际出发,既保证理论内容的完整和严密性,又不拘泥于烦琐和枯燥的理论推导。按照从铸件工艺性分析到材料对工艺性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工艺方案选择到浇注系统设计、从现代铸件设计方法到工厂的铸造工艺设计、从传统的造型材料到现代造型材料顺序循序渐进安排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4]。
在教学内容上,根据最新科技发展状况及时加入一些新内容,转移侧重点,删除一些过时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本专业科学技术发展最前沿的动态[5]。将一些计算机模拟结果引进浇注系统和冒口的设计中。调整与其它课程的关系,避免内容上的重复,与整个教学体系融为一体。例如,在本课程的“金属-铸型的相互作用”的内容有大量的内容与《材料成型原理》的“凝固原理”里面的内容重复。把铸造工艺设计与工厂实际生产挂钩,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实用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和设计。以工厂目前实践中应用的最具有代表性铸件为背景内容进行介绍,使得学生很容易掌握本专业设计前沿技术,同时也掌握工程应用中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概念和结论。例如,将学生生产实习过程中(东风公司)看到的铸件为课堂实例进行讲解。
(2)建立铸造工艺资料库,为保证《铸造工艺与设备》课程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铸造工艺设计能力,弥补铸造工程实践的不足[6~7]。在互联网上收集了大量的铸造工艺图片、视频,得到大量的工厂实际工艺设计实例,以及大量适合于铸造工艺设计的机器零件图,且可以满足学生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的题目需求。
(3)建立网络学习环境,目前本课程的电子教案和电子网络课件进入“网络课程综合平台”上运行,学生可以在网上阅读和下载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今后将继续对本课程的网上资源进行补充和完善。
3 建议
为加强本方向的实践环节作以下建议:(1)加快引进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或者对年轻教师进行企业培训;铸造方向需要加紧人才引进。在适当的时候应该选派青年教师到重点高校或者企业进行专业性培训,使得在专业上得到更快的成长。(2)加快铸造工艺实验室的建设和规划;参与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举办的“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参与,有大量的硕士与本科生参赛,并且取得较好成绩。建议参与比赛,以压力铸造为主,结合“压铸工艺”课程、三维建模软件UG、AnyCasting计算机模拟软件,结合实际开发的压铸模具与工艺。
4 结语
本文就本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料整理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并且为加强实践教学,提出了一些本专业方向建设的建议,以求促进本专业的学习与工程实践更进一步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 刘全坤.材科成形基本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何茂农,王玉蜂.分段武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培训,2006(11):52-53.
[3] 王素玉,刘桦.模块化教学的应用设计与实践[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79-92.
[4] 孟延军,关昕,陈涛.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整体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8(7):164-165.
[5] 陈平昌.材料成型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6] 刘树仁.论实施创新教育应注意的几个倾向[J].教学与管理,2001(6):7-9.
[7] 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25):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