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特效电影时代中的中国电影特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特效电影时代中的中国电影特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20世纪末,随着数字技术在电影特效制作中的运用,给电影艺术带来长足发展,使电影的表现手法日益丰富。在特效电影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电影特效的发展面临着如何提升中国电影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良性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 数字技术;特效;特效电影;3D电影;电影语言体系

电影是一门技术化的艺术。罗伯特·C·艾伦指出:“一切艺术形式和传播媒介都有自己的技术史。”[1]一百多年来,从默片时代、有声电影时代,到彩时代,每一次电影形式的改变都给电影的创作开拓了新的天地。客观世界更加真实、丰富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观众观影的体验有着质的飞跃。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电影特效制作中的运用在成就创作者想象力的同时, 也建构出了全新的电影内容、电影市场和受众体验,电影世界又一次发生着深刻的革命变化。在数字时代,看电影已经不仅仅是看故事,还为了体验电影。电影特效营造的唯美、震撼等各式的视觉效果也成为评价一部电影质量的标准,电影进入到特效电影时代。

这种被称为电影魔术的特效一百多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从最初的停机再拍、两次曝光、变速拍摄、前景和背景的投影技术、2D技术发展到现在的虚拟影像生成技术、运动捕捉技术,等等。随着数字技术与电影特效的融合,特效的数字时代与3D时代已经来临。因此,研究中国电影当下的发展, 就不能离开研究作为与观众进行沟通的语言元素的电影特效的意义和影响,这样才可能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影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中国电影的良性发展。

一、特效和特技

所谓电影特效, 也叫Special Effects,是指为了满足电影画面的特殊视觉效果人工制造出来的假象和幻觉。电影人利用它们来避免让演员处于危险的境地、减少电影的制作成本,或者理由更简单,只是利用它们来让电影产生更扣人心弦的特殊效果。经常用到的电影特技技术有:遮罩接景技术、前幕和后幕的投影、透视场景的定制模仿等。典型的特效有风雨雷电、火山爆发、海啸、人工效果的海洋、海浪等。如今, 特效的含义已经大大延展,已经可以根据剧本要求和导演意图创造出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物体、角色、环境、场景等。如《精灵鼠小弟》中的老鼠,《星球大战》中的星际空间。

二、中国特效电影面临的主要问题

国产电影种种成绩的背后依然伴随着诸多问题与压力,其中,国产电影产量大,但质量同好莱坞电影相比,缺乏核心竞争力,投入大收获小是国产片市场的真实写照。以2012年上半年为例,据业内人估计, 90%以上的国产片亏损。[2]

(一)华而不实的电影

电影要讲故事,电影话语模式的主导形态是叙事。电影如何展示情节、塑造人物,随着人物对白、背景音乐、剧本和情节的逐渐深入中,把故事讲精彩是电影叙事的基本要求。“数字特效使电影叙述形式发生变化,使电影不仅是物质世界的记录或反映,其创造的叙事形式呈现了新的特色。”[3]数字电影创造的票房神话让数字特效影像几乎出现在所有的电影中,特效电影成了谋求商业利益的一种有效手段。电影画面审美性、观赏性、愉悦性成为电影的主要追求,看不见的一些东西,如人物的塑造、叙事的完整性、情节的安排、复杂的线性结构等遭遇排斥。这些内容大于形式的数字技术高超的电影用科技堆砌的“唯美”影像掩盖了虚无的内容,完全忽视了对影片意义的挖掘。《无极》影像的渲染营造到极致,场景设计在电影特技的包装下如梦如幻。陈凯歌在谈到《无极》时曾明确表示:“我可以用特效实现我对中国文化的情怀,特效帮助我的想象力得以延伸,并且能释放出来。”然而,作为中国“大片”的《无极》,因内容空洞、叙事简单而遭到批评。《无极》所遭受的重创为中国电影敲响了警钟。当代特效技术在使电影越来越具有审美性、越来越好看的同时,如果脱离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体验和文化内涵,空洞和虚无将让电影远离艺术的真正本质,沦落为一种视听游戏。

(二)“东施效颦“的中国电影

越是特效比例高的电影,就越是全球化的产品。走特效电影的途径似乎成为中国本土电影与国际接轨,在全球范围内被接受的最好方法。科林伍德说过:最伟大的艺术要得到恰如其分的显示, 就需要有与艺术力量相当的第一流的技巧。[4]中国电影进行了数字技术的尝试,但是大多数中国电影只是盲目跟从好莱坞模式的高科技,其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比如《风云2》在现场布景、特效都模仿好莱坞特效电影《斯巴达300勇士》。“太像《斯巴达300勇士》了!”走出《风云2》放映厅,观众一致感叹。这些都反映出国产特效影片的不尽如人意之处。目前,国产电影特效大多都是外包给国外的特效公司,中国的电影只能在西方已有的技术上来制作。导演和特效制作人员之间经常会产生意见和认知上的不统一。中方导演要求的效果如果做不出来,就只能修改内容,让内容“将就”特效。内容的存在只是为了展示西方文化韵味的特效,中国的特效电影抹不去浓厚的西方文化印记,东施效颦的笑话在现代社会又一次的发生。张艺谋直言不讳地说:“我拍电影,镜头能表现到什么程度,不是由我决定的,要电脑工程师说了算。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的导演,而我却变成了副导演。”[5]

(三)粗制滥造的3D电影

3D电影的制作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专门的3D摄像机拍摄。二是用软件把2D电影转成3D电影。相对于拍摄3D 电影,把2D电影转成3D电影所用成本低很多。但是拍摄的3D电影给予人感官上的身临其境的是普通2D 转为3D的电影无法给予观众的。在观看电影《阿凡达》一个下雨的场景时,许多的观众都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感受好像真正从天上落到自己头顶的雨滴。目前3D 电影发展最注重的表达方式—与电影特效结合对观众的视觉进行直观刺激。在故事的叙述语言上还是形式多于内容,甚至有时因为太注重画面的美感而忽略了挖掘电影故事的深度。这种表达在刚开始时是有着巨大作用的,当这三五年后,众把3D技术视为平常之时, 如果3D电影发展还停留靠特效营造的外表美的基础上,3D电影又会重新被2D电影取代。目前许多国内制片商将赚钱目标寄托在了3D技术上,一大批转制国产3D电影项目纷纷上马。导演高群书说: “因为没那么多钱,转一部(3D电影)要600万,拍一部要6 000万。那些都是伪3D,都是卖噱头,骗票房用的。”以提升票价为目的的粗制转3D的行径对产业发展有害而无利。如何进一步去完善3D 电影的语言发展,挖掘其独特的电影表达魅力,从而形成一套属于3D 电影特有的语言表达体系,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

三、对中国特效电影未来发展的展望

2012 年上半年美国特效大片进驻中国, 导致同期上映的几十部国产电影几乎悉数赔本, 2013年在国家进一步开放市场,增加14 部好莱坞特效大片外国影片的背景下,中国特效电影的如何在国际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完善特效电影语言体系

数字技术不仅使特效成为电影感情表达、内容叙事的重要工具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整部电影语言系统中的一个表达元素的特效已经成为内容的一部分。如果说蒙太奇是电影的叙事语言, 那么特效就是电影的体验语言、修辞语言。因此从本体论角度而言, 发展融入了视听语言的语法结构的电影特效自然而然成为未来电影发展的必然路径和趋势。所以,我们认真思考的是如何进一步去完善特效电影的语言发展,实现电影品质提升,挖掘其独特的电影表达魅力,从而形成一套属于特效电影特有的语言表达体系。使得中国的特效电影创作中理性使用特效, 而不是为特效而特效,为获得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增加技术含量。

(二)电影制作成本的优化

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大半投资上亿的中国国产特效电影连成本都没法收回。问题很大程度上出在由于特效制作费用庞大,常常造成特效预算超支,从而出现压缩特效费用的现象,最终导致特效效果不足,影响了电影的品质。所以在未来,掌握特效电影的制作规律,从而优化制作成本的分配,对于特效电影的发展十分重要。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习一下国外的一些制作经验丰富的大电影公司,在前期统筹、成本控制、后期特效制作、后期突发风险控制都有缜密的计划和安排,这样就不会有减少或者压缩特效制作部分的预算资金。

(三)规范特效电影的制作流程

制作一部电影电影其实也是和生产工业产品一样,需要有规范化的流程来保证产品的质量。作为一个成熟的运作模式,在电影开拍的时候,特效团队就要加入电影的创作中,而不是等到影片后期合成的时候才来找特效公司制作。而且在电影制作团队中应该有一个特效总监,对特效制作全权把关。“国外这个行业里会有一个视觉指导的人, 他属于特效范畴里面的最高层, 但他不属于技术范畴, 是属于创作团队的, 他和导演进行讨论, 如何设计镜头等, 达成创作要求, 再和特效指导进行沟通。在中国,导演与特效人员进行沟通, 直接告知特效人员需要做什么, 特效人员提供建议, 缺少创作层面上的视觉指导人员。”[6]

(四)加强特效软件的研发工作

中国电影特效大多都拿到国外制作,这是造成成本增加、特效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国内的特效公司使用的电脑软件工具严重依赖进口,别人开发的软件在我们还没有学精时,又有更新更好的技术软件被别人开发出来。中国的特效制作就会一直处在无止境地引进、学习的怪圈里。在好莱坞特效的制作理念是每部电影都要有自己独特的创意,才能营造独特的视听效果,而这种独特是通用的技术无法实现的,因此他们在根据电影创作需要进行软件的再开发,支持特效创作。所以中国的特效要有自己的技术研发,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创意创新,不要总是处于“跟随”状态。

四、结 语

本世纪是电影特技发展的最辉煌的时代,纵观中外电影特技的发展历史,特技始终伴随着电影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而成长。虽然面对诸多结构性问题, 但电影特效仍然通过延展电影表达空间和范围的方法获得了创作者和受众的青睐, 是未来电影产业竞争的重要环节,对电影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C·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电影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144.

[2] 艺恩.2012年中国新媒体影视研究报告暨优酷指数研究报告[OL]..

[3] 魏庆前.电影效镜头的叙事[J].大舞台,2008(06).

[4] 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艺术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5] 张艺谋.预测:数字技术将终结传统电影[EB/OL] .http://.cn/2004-07-13/1459442133.htm.

[6] 张宏.提升电影特效竞争力[J].当代电影,2012(08).

[作者简介] 杨琴(1975— ),女,重庆人,硕士,2002年赴澳大利亚西西尼大学研修,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