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对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就诊的143例慢性乙型肝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进行HBV-DNA定量、血清生化检测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48周时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组HBV-DNA转阴率为44.44%(32/72),阿德福韦酯组转阴率为30.98%(22/71),并且2组HBV-DNA减少超过103 copies/mL的比率分别为80.55%(58/72)和54.92%(3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清ALT复常率均优于对照组,在24、48周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我国慢性乙肝患者不断增加,已经成为肝病工作者面临的挑战[1]。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2]。核苷类药物在临床抗病毒治疗中应用广泛[3~5],恩替卡韦是美国FDA2005年批准的第3个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新的核苷类似物药物,对HBV复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以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143例慢性乙型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72例,其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22~53岁,平均(36.8±2.5)岁;对照组71例,其中男36例,女35例,年龄23~55岁,平均(35.7±3.1)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符合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2)治疗前未使用过其他抗病毒药物;(3)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其他肝炎病毒感染;(2)合并酒精性肝病、 肝癌等疾病;(3)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常规接受谷胱甘肽、水飞蓟素等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每日一次,每次0.5mg,同时服用阿德福韦酯。对照组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每日一次,每次10mg。
在治疗过程中不使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药物,降酶药物及保肝药物。
1.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24、48周进行HBV-DNA定量、血清生化检测,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跟踪和观察。
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和HBeAg,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血清HBV-DNA 定量,肝功能、肾功能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1.4 不良反应
记录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每次取血监测尿素氮及血肌酐等指标。
1.5 数据处理
应用SPSS13.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血清HBV-DNA应答
4周治疗结果见表1,联合用药组5例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阿德福韦酯组没有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治疗24周时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组HBV-DNA转阴率为23.61%(17/72),阿德福韦酯组转阴率为18.30%(1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治疗48周时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组HBV-DNA转阴率为44.44%(32/72),阿德福韦酯组转阴率为30.98%(22/71),并且2组HBV-DNA减少超过103 copies/mL的比率分别为80.55%(58/72)和54.92%(3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2 生化应答
2组4、24、48周血清ALT复常率见表4,联合用药组血清ALT复常率均优于阿德福韦酯单用组,24、48周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
2.3 不良反应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联合用药组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疲劳,眩晕,恶心,可自行缓解,无需停药。单药组出现不良患者共5例,主要为恶心、食欲下降、消化不良及腹痛。2组不良反应均能耐受,停药后症状消失。尿素氮及血肌酐等均未超过正常参考值。
3 讨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病理上表现为肝细胞广泛病变和肝脏大块坏死。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及衰竭。尽管发病机制复杂,但HBV感染是重型乙型肝炎的启动因子,因此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定肝炎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5]。
HBV-DNA的持续存在和不断复制是导致病情进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原因,在我国很多肝硬化患者就诊时肝功能储备较差, 往往需要更快的控制病情, 阻止肝功能进一步恶化[1,6,7]。
抗病毒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对慢性乙肝有效治疗方法。目前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病人抗病毒选用的核苷类药物主要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8]。由于拉米夫定在治疗过程中易产生突变而引起耐药,目前一般不作为肝硬化病人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阿德福韦酯耐药率较低,但因为潜在肾毒性,目前临床只能采用10mg的小剂量治疗,这种小剂量的治疗导致其抑制HBV较弱,不能短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恩替卡韦作为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的一线药物,抑制病毒复制效果好,耐药突变发生的概率较低,早期应用有较强的抗病毒能力[9,10]。恩替卡韦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 对乙肝病毒多聚酶具有抑制作用, 通过与HBV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竞争, 能抑制病毒多聚酶(逆转录酶)的启动,前基因组mRNA逆转录负链的形成、HBV-DNA正链的合成活性[11]。通过竞争性抑制HBV-DNA链合成过程以终止新链合成,从而显著抑制HBV-DNA复制,使HBV-DNA浓度下降,肝脏炎症减轻,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肝组织学[12]。
目前评价慢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主要采用血清HBV DNA水平、ALT水平和HBeAg状态等指标,其中血清HBV-DNA水平是衡量病毒抑制的最主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V-DNA 转阴率以及HBV-DNA减少超过103 copies/mL的比率明显优于阿德福韦酯,ALT 复常率也高于阿德福韦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少数初治患者联合用药可获得4周快速病毒学应答,阿德福韦酯单用起效较慢。联合用药可获得较好的24周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应答,48周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HBV-DNA减少超过103 copies/mL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复常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组均为轻度不良反应。
综上,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初治慢性乙型肝炎,起效较为迅速,在抑制病毒复制、获得生化应答等方面优于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能更好地预防病毒学突破和减少耐药的发生;两种治疗方法具有类似的安全性,可作为初治患者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桂军.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22:150-152.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881-891.
[3] 成军,李莉,等.抗乙型肝炎病毒联合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3,21:157-160.
[4] Yuen MF,Fang J.Wong DK,et a1.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drug resistance for antihepatitis B treatment Lancet Infect Dis,2009,9:256-264.
[5] Experts Committe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ntecavir. Consensus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ntecavir in 2009. Zhonghua Shiyan He Linchuang Ganranbing Zazhi(Dianziban), 2009, 2: 42-45.
[6] Marcellin P, Chang TT, Lim S L. Long-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defovirdipivoxil for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e antigen-positive chronichepatitis B. Hepatology, 2008, 48(3):750-758.
[7] ColonnoRJ, RoseRE, PokornowskiK, et al.Four year assessment of ETV resistance innu-cleoside-naive and lamivudine refractory pa-tients. J Hepatol. 2007, 46(1): 294.
[8] 徐道振. 病毒性肝炎临床实践[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9.
[9] 张明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导报,2008,27:1372-1374.
[10] 李霖, 李玉珍. 抗乙肝病毒新药恩替卡韦[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6, 4: 5711
[11] LAI CL, SHOUVAL D, LOK AS, et al. Entecavir versus lamivudine for patients with 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J]. N Engl J Med,2006, 354(10): 1011-1020.
[12] Carey I, Harrison PM. Monotherapy versus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J]. 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 2009, 18(11): 1655-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