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漫话巨幅版画杰作《万寿盛典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漫话巨幅版画杰作《万寿盛典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万寿盛典图》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巨幅杰作,有绘本,也有刻本。其绘本深藏故宫,难得一见。而刻本虽亦珍稀,但在古籍市场上还能惊鸿偶现。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是木刻本的《万寿盛典图》。首先,我们看看有关专家对木刻本《万寿盛典图》的评价。

郭味蕖:“由画家宋骏业、王翠、冷枚、王原祁等合作的,刊于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的《万寿盛典图》和刊于乾隆卅一年(公元1766)的《南巡盛典图》,及刊于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的《八旬万寿盛典图》及《避暑山庄图》、《圆明园四十景诗图》、《皇清职贡图》等等,也都是版画遗产中的珍宝。每一部插图,多至几百幅,画面的人物,多至几千人,而又层叠布置了殿阁、园囿、溪桥、村市、埠头、城阁的背景。若将《万寿盛典图》中的一百四十八图伸展开来看,就是一个最伟丽的长卷。其中如‘慈云寺恭讽万寿经’、‘江南十三府戏台’、‘福建等六省灯楼’、‘畅春园大市街’等段,结构细密,刀法爽朗,实在是别具风范。”(郭味蕖《清代初期的版画》载1956年《版画》第2期)

王伯敏:“这是康熙时代皇家的巨制,也是统治者作为自我夸耀的精心杰作。为画计一百四十八页。如果给以相连伸展,便是一幅长约二十丈的伟丽长卷。绘画者初为宋骏业及冷枚等,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又诏王原祁补成,其中人物,颇多冷枚手笔,而所绘山水,便由王原祁总其成。从绘画的布置来说,这不能不说它是一幅巨构,也是宫廷集体创作的示范作品。此画镌刻者仍为朱圭,至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才镌刊完工,影响极大。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所刊《八旬万寿盛典图》,几乎全部摹仿《万寿盛典图》而作,很少见其独创,而刻工也不及朱圭之精了。”(王伯敏《中国版画史》)

郑振铎:“更为浩瀚的是《万寿盛典图》,刻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绘者初为宋骏业,后由王原祁等补成之。这卷子除写皇家的卤簿仪仗外,并把当时北京的城内外的社会生活,民间情况的形形式式,都串去了,是重要的历史文献。绘者固尽心竭力以为之,刻者也发挥其手眼的所长,精巧地传达出这画卷的意境来。在美术史,这样长的绵绵不断的画卷,是空前的,其所包罗的事物景象的多种多样,也是空前的。从山水、花卉、界画、人物到马、牛、道、释无一不有,该有多末大的魄力和修养才行啊。我们老祖宗的魄力之大,往往出人意外。不要说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就是艺术创作也往往是高人一等的。像这样的弘伟的长卷恐十白世界上是不会有二的。”(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

上列三位是研究中国古代版画史最权威的专家,他们精当的评论,足以引起人们对《万寿盛典图》的重视与研究热情。同时,我们也看到,前辈对《万寿盛典图》的作者、创作过程、版本情况等问题,还有一些混淆或讹误之处。现据有关资料,略作考辩如下。

历史背景与创作过程

康熙五十二年(1713)三月十八日,是康熙皇帝六十寿辰,清廷决定为此举行规模空前的庆祝活动。

从三月一日始,自紫禁城神武门经西直门,到北京西郊的畅春园,沿途三十余里长的街道,按照统一尺寸和规格进行修整,路上铺满细软的黄沙。街巷两侧,分别搭建了龙棚、经棚、灯楼、戏台、茶坊、书肆等,全部朱漆彩绘,并饰以万字、寿字、福字形图案,十分光鲜耀目。而高悬的对联与彩灯,还有随风飘扬的旌幡,更是烘托出喜庆的氛围。

三月十七日,康熙皇帝乘凉步辇奉皇太后自西郊畅春园回銮紫禁城,皇子、皇孙二十五人,扶辇随行。街道两侧,红灯高悬,彩旗飞扬,各省搭建的彩绘戏台上,百戏杂技轮番上演,热闹非凡。王公大臣、士民百姓夹道跪迎圣驾,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四野。

三月十八日,寿诞庆典正式开始。皇子、诸王、大臣一同进表行礼:外省入觐的督、抚、提、镇大员,以及致仕给还原品官员,各依照品级随班拜贺。其后,一系列隆重的庆祝活动也陆续展开。

四月一日,兵部右侍郎宋骏业上奏“恭请绘图,以昭盛典。”(《万寿盛典初集》卷四十)宋骏业计划在画卷中再现三月十七日,康熙皇帝从畅春园返回紫禁城时,沿途受到万民欢呼庆贺的盛况。但他仅画了一半便去世了。

五月三日,“养心殿监造赵昌等传旨发下兵部右侍郎宋骏业所画万寿图稿”,命户部侍郎王原祁继续完成此画。王原祁“随即率同冷枚,更选工画人物、界画者,就私寓绘画。”(《万寿盛典初集》卷四十)作为一代画坛宗师的王原祁,显然对宋骏业的画稿难以认可,他在奏章中写道“臣细阅已钩稿中,其长短疏密尚未有尽善处,臣愚识斟酌,指示另为钩稿。其未钩者,亦为续钩。”(《万寿盛典初集》卷四十)很明显,王原祁不想在宋骏业画稿的基础上续画,而是另起炉灶,带领自己的助手冷枚等人重画。所以,有人在完整的《万寿盛典图》作者中,著录有宋骏业是错误的。当时王原祁已年逾七旬,不可能全程亲自参与绘画,真正的主画者应是冷枚。至康熙五十二年十二月,第一幅完整的《万寿盛典图》画稿竣工,随即进呈康熙皇帝审阅。后来,有的中国版画史专著与一些古籍目录便据此将雕印本《万寿盛典图》著录为“康熙五十二年(1713)刻本”。其实,当时王原祁所献的《万寿盛典图》,只是尚待康熙皇帝审定的手绘画稿而已。雕印《万寿盛典图》,是两年后,与《万寿盛典初集》一起进行的。

康熙皇帝对《万寿盛典图》画稿十分满意,随即批准“即领绢钩摹正本”。受到鼓励的王原祁,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元月八日又上奏建议纂修《万寿盛典初集》,并毛遂自荐由自己来主持纂修工作。他的建议顺利获得批准。这样,王原祁就要组建三套班底同时进行三项工作。其一,遴选徐玫、金昆等人协同冷枚等十二人,领绢三十丈,在绢上勾摹《万寿盛典图》正本。其二,推荐查嗣琛、王世琛等人,协助自己编纂《万寿盛典初集》。其三,亲率冷枚、王敬铭等,依样另画《万寿盛典图》木刻画稿。木刻画稿后编为卷四十一、卷四十二,刻入一百二十卷本的《万寿盛典初集》中。作为年逾七旬的老人,显然无法胜任如此重负,王原祁未及看到最终结果,便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病逝了。后续工作由他的堂弟王奕清主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