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育:从自我教育开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育:从自我教育开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的起点与终点,都是自我教育。语文教育,必然也得从自我教育开始

一、 “自育式学习方略”研究的缘起

(一) 教学的需要

2004年,我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做了全面调查研究,发现:阅读策略在《课程标准》及语文教材中严重缺失;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淡漠与欠缺。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主持申报了常州市重点课题《中学语文自育式课外阅读策略研究》。到2007年课题结题时,我们研发了自育式课外阅读的五大策略:动机激发、时间管理、理解监控、实践操作、多元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研究专著《阅读树》由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给一线语文教师带去课外阅读的一把钥匙,也给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提供了一系列可操作的方法。

2008年,我开始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现场做多方位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参观”严重扭曲、“备课量”明显下降、“伪教学”现象严重。诸种不良现象充斥于语文课堂,于是,我便启动了常州市“减负增效”专项课题《提炼艺术在语文课堂的研究与运用》。在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跟研究成员明确了方向:要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教师先要学会真正的自我教育。而教师学习自我教育的最好抓手,就是在语文课堂打造“提炼艺术”,即以系统论、整体论的概念来支撑语文教学的一切,真正带给学生能借助语文学习来开展自我教育的拐杖。教法提炼术、学法提炼术、习法提炼术是该课题研发的三大课堂艺术。至2011年12月顺利结题,所有参试教师及学生均能借助课堂语文教、学、习的过程,展开不同程度的自我调控与教育。在此基础上结集的专著《板书汇:微型教案的提炼艺术》也即将出版。

2011年,我在前两个课题的基础上,决定把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中学自育式学习方略的研究与运用》(中学语文自育式学习方略的研究与运用,是针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理性水平低下、语文学习方式方法模糊的现状,凭借元认知、元阅读、元写作等心理学基础理论,引导师生共同开展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激励等自我教育的一整套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及操作系统的研究与运用)。我以此课题为契机,组建了“金坛市初中语文张五芳名师工作室”; 2012年该工作室顺利升格为“常州市初中语文自育式学习张五芳名教师工作室”,携带25名青年教师,期待在“自育式学习方略”这块领域有新的建树。

(二) 教育的本质

“自育式学习方略”的提出,还源自于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人的完成”。 所谓“人的完成”,一方面意味着使人成为具有社会品格的人或“社会意义上的人”;另一方面,也使人成为文化意义和文明意义上的人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杨国荣教授)

1. 语文教育与知识的传授相关联

语文教育与德性的培养存在着内在的关联。知识的接受和传授是文明成果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在此意义上,以德性培养为目标的语文教育过程,同样构成了人自我提升、自我完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2. 语文教育与能力的培养相匹配

理性能力并不是天赋的,无论是对真的理解还是对善的把握,都需要经受一个广义上的教育的过程,逐渐加以培养、训练、提升、发展:一是各种技能,包括书写能力、表达能力、倾听能力等各种技艺。二是更普遍意义上的实践智慧。实践活动不仅仅限定在单纯的听说读写层面,它同样也有赖于实践智慧,而实践智慧则体现了广义语文教育上的实践能力。

3. 语文教育与审美的历练相联系

审美判断力是人的综合能力。感性、理性,以及想象、直觉、洞察、体验等等,这些不同的认识能力,只有在语文教育中才能慢慢历练。审美所具有的这种综合性特点,也只有借助于“语文自育式学习方略”的研究与培养来达成。

二、 “自育式学习方略”研究的内容

(一) 教育方式

1. “顺导”和“引导”配合

“顺导”主要侧重于对受教育者的尊重,包括对他内在意愿、兴趣等方面的关注。“引导”的内在目标在于使学生在知识、方法、能力诸方面得到实质性的提升。语文教育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不是教育者单向地给受教育者灌输一套知识系统,而是一个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彼此互动、顺导与引导配合的过程。

2. 个体性和普遍性兼顾

整堂课的语文教育,我们更多的是关注知识的普遍传输、方法的普遍习得。但更多文本深处的东西,即情感的体验、思想的提炼、美感的品悟,都有待于对学生做个性化的指引。而“自育式的学习方略”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3. 规范性和开放性结合

无论从教育者或教育主体方面来说,教育过程又总是有灵活、开放的一面。语文教材在保持规范性的同时,也为如何多样地展开教学过程留下了开放的空间。所以有必要处理好如下两组关系:

(1) “学”和“思”的关系

孔子很早就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教育的过程看,“学”主要侧重于接受已有的知识、掌握前人积累起来的知识系统;“思”则更多地涉及创造性的思考:它不同于被动、机械的记忆、背诵,而是表现为对已有知识的创造性理解甚至发挥、引申。

(2) “博学”和“辨疑”的关系

“博学”,顾名思义,主要是一个知识积累、扩展的过程。“辨疑”则涉及对已有知识的批判性反省,它与前面所提到的“思”有相近之处。从中国思想史来看,不同的学派对于这两个环节往往有不同的侧重。儒家比较强调博学,在谈到“学”的时候,总是把博学放在很突出的位置。

在“自育式学习方略”中,学与思必须紧密配合,博学与辨疑必然共存。

(二) 教育内容

1. 主体研究

(1) 自育式学习与外显学习、内隐学习的联系研究;(2) 自育式阅读及自育式写作方略研究;(3) 自育式阅读及写作方略之教学研究;(4) 自育式阅读及写作系列活动研究。

2. 辅助研究

(1) 自育式学习方略之文献研究;(2) 自育式学习方略之成果表达研究——

求真课堂研究:真实、真情、真知、真美、真善、真意;

教学风格研究:清雅大气(清”为思想追求, “雅”是艺术追求, “大气”系神韵追求);

学习团队研究:五芳工作室(教师团队)、玉裁文学社(学生团队);

文本撰写研究:专业论文、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精品课例等。

三、 “自育式学习方略”研究的实践

“自育式学习方略”的实践应当从“学倾听”走向“会倾听”,“学阅读”走向“会阅读”,“学作文”走向“会作文”,“学(口语)交际”走向“会(口语)交际”;最终走向学会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即理性的自我教育。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有必要处理好以下两组关系。

(一) 示范和说理的关系

说理的意义之一在于使人的行为由自发状态走向自觉状态:人要从自发走向自觉,就需要经过一个“明其理”的过程。

当然,自我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说教,自我教育的实践在某种意义上更多地需要通过示范来引导。尤其是“自育式阅读方略及自育式写作方略”、“自育式阅读及写作方略之教学”,前者需要对学生展开示范讲解,后者需要对研究教师推行研究课型,这样才能使师生都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成人”和“成己”。

(二) 引导和涵养的关系

引导主要表现为个体之外的教育、指引,它更多地体现为教师利用“自育式阅读及写作方略的教学”对学生施加社会的影响和社会的约束。

涵养主要是师生凭借个体自身的体验、反省、觉悟,借助于“自育式阅读及写作方略”,对自己的认知过程、思维方式、学习态度、意志品质等加以监控、调整,进而达成真正的“自我教育”。

教育的起点与终点,都是自我教育。语文教育,概莫能外!

(作者单位: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