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高等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高等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借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教育活动。高等学校只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贯彻实施,才能使大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才能唤醒、强化学生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从而使其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高等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作为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日益显出其特具的全面育人作用。有关专家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应成为贯穿于高等教育全过程的主导性学习方式。基于此,本文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与特点、基本理念和实施程序作一简要介绍,以求商榷。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是在设计和实施课程活动时基于学习者的需求、兴趣、动机和直接经验。在建构课程结构时充分关注学习者在兴趣和直接经验基础上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起一个更加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

(二)回归生活世界

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这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基本标准。

(三)立足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方式是多样的,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做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实践是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有利于实践的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而培养其实践能力。

(四)着眼创新

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自主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设计方案、收集资科、解决问题,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直接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它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将学生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方面,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

(二)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能学以致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克服当前教育脱离学生自身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倾向,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快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投身于火热的生活。它具有实践取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着眼于学生实践意识的养成,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指向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这对超越我国注重“坐而论道”、忽视技术文化和操作能力的教育传统具有改革意义。

(三)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学生生活在火热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在自然中,和他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与他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学生在体验与探究自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谋求学生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终极追求。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程序

(一)创设情景,问题产生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认知水平,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相关的情景,把学生带入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感受情景的快乐,引导学生在一定情境之下发现情景外难以领略的东西,从而发现学生自身感兴趣的问题。创设情景的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产生问题的源泉,并非也不可能代替学生设计问题,而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搜索问题。教师在活动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适当引导,要注意问题的具体性,不宜选择一些题目过大的空洞的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科学家从事研究的关键,也是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

(二)兴趣驱动,深入研究

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运用更好的方式进行探究,从“调查访问”、“查找资料”、“做试验”等活动中去解决问题。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小组合作探究、个人独立探究,以及班级之间的大范围的合作探究,同时更注重运用各种形式交叉进行探究。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思维方式的转变,适当的对同学们的探究活动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处理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三)质疑答辩,完善成果

这一过程既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又是学生探究成果的初步展示的过程,可以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展开。小组或个人之间在交流探究成果的同时,总会对对方的观点提出不同甚至是相反的观点。通过这一交流过程,不仅完善了同学们的初步探究成果,还会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

(四)实践体验,连贯迁移

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目标主要是知识的获取和整合,其宗旨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应强调学生研究成果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成果展示,多元评价

学生的探究课题和探究方法、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探究成果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成果的展示形式更是各种各样。这就决定了评价的价值取向要多元化,在重视学生探究成果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在具体的评价上,应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理念,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开展自我评价、老师评价、小组评价,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涉及到各方面的内容,同学们也需要和专家、家长、指导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总之,在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上更注重纪录性、过程性评价。尤应注意的是,开展评价本身也应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由此引发、推进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张俊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近期研究述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3).

[2]贾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教程[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