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天幕 第19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天幕 第19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比赛直播中,在精彩回放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看过成千上万个扣篮,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为扣篮着迷。一部分是出自本能,一部分是因为它不那么容易做到,还有一部分则是我们期待看到一些非同寻常的东西。

扣篮,是篮球比赛中最简单的投篮方式,但同时,又只有很小一部分人能够做到,因为它对身高、年龄、弹跳和协调性都有要求。一个60岁的人可以去跑马拉松,一个业余选手可能高尔夫球场打出一杆进洞,但没有人能因为“运气好”而完成扣篮——你要么能扣篮,要么不能。

大多数人是无法扣篮的,而那些能扣篮的人,大多也只能在17到34岁之间完成。就算能在NBA打球,也不能保证你拥有进入扣篮俱乐部的资格,比如身高1.91米的史蒂夫·科尔,他就从没扣过篮。“每次在季前训练营被采访,我被问到的前三个问题通常都是,‘和迈克尔·乔丹在一起打球是什么感觉?’‘你穿多大号鞋?’,还有就是‘你能扣篮吗?’”科尔说,“这真的很难向孩子们解释,是的,我真的在NBA打球,不过,我真的无法扣篮。”当然还有比这更糟糕的,贾森·卡波诺,这位身高达到2.03米的大家伙,在他NBA的前六年里,同样没有完成过一次扣篮。对此,全明星三分王如此解释道,“我总是选择上篮,因为我有可能会扣篮不进,所以,我宁愿选择保险的两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对科尔和卡波诺而言,扣篮“不过是两分而已”。事实上,科尔认为扣篮“有极强的观赏性”,他还补充说,高中时,他的朋友们曾经把篮筐的高度降下来,以便可以扣篮——看,就算是弄虚作假的扣篮,也总比不会扣篮要好。

当然,也有人对扣篮很不屑,已经过世的UCLA伟大教练约翰·伍登就曾说过:“这(扣篮)对这项运动非常不好。如果我想看花哨的篮球,我去看哈林篮球队就可以了。”

伍登的言论或许有他的道理,但同时我也坚信,在有些时候,一个扣篮已不仅仅是扣篮,比如达瑞尔·道金斯摧毁篮板的一扣,比如“J博士”欧文远距离腾空后在迈克尔·库珀头上完成的飞翔一扣,再比如文斯·卡特越过法国中锋弗雷德里克·韦斯头顶上演的“死亡之扣”,它们都超出了一个简单扣篮的意义。

距我们最近的关于这样记忆的时刻发生在2007年季后赛的西区半决赛,那是勇士与爵士的第三场比赛,第四节后半段,身高1.91米的戴维斯从左路沿底线突破,身高2.06米的爵士前锋基里连科从弱侧补防过来,却见戴维斯双脚起跳,身体倾斜,右手持球在基里连科头顶暴扣,扣得篮筐一声巨响。戴维斯的队友们,当时就像目睹了一场可怕的交通事故一般,马特·巴恩斯转过身去双手抱头,阿东纳尔·福伊尔则像闻到腐肉的臭味一样拼命揉搓着自己的脸。第二天,《旧金山纪事报》足足发了三张戴维斯那记扣篮的照片。

NBA比赛里普通的快攻扣篮,也许重播过一遍就会被人忘记,可像戴维斯扣基里连科这样的球,却能在人们心目中存活许久许久。2007-08赛季开始时,NBA就把戴维斯那一扣做进了官方广告片,而勇士队更是将其做成海报,在主场揭幕战分发给当地的球迷。哪怕一年之后,无论戴维斯走到哪里,还是会有很多人问起那次扣篮。“小孩,大人,所有人,”戴维斯说,“他们都说,‘那就是在大个儿头上扣篮的那家伙。’”

其实,戴维斯那一扣,也只是两分而已,还不算很重要的两分,当时勇士已经领先了20分,比赛还剩下不到三分钟,而那一轮对决,勇士最终仍遭淘汰。那是一个漂亮的时刻,可它有意义吗?就像道金斯第一次把篮板扣碎那场球他们输了一样,戴维斯的扣篮,仅仅确立了一场大胜而已。

不过,多年以来,扣篮一直让篮球运动中的其他部分相形失色,这正是文斯·卡特能够四度当选NBA全明星票王的原因。你可以责怪ESPN,也可以责怪NIKE,责怪他们夸大了扣篮的影响力,但有一个事实不会改变:扣篮已深深烙入了美国的文化,深深烙入了篮球的文化。

2008年春,34岁的克里斯·韦伯与勇士签约。经过膝盖手术后,他早已不是十几年前那个能跑善跳的年轻小伙,他变得越来越离不开地板。

一次队内合练,韦伯在快攻中接球,从右侧直冲向篮筐,无人防守,但他没有扣篮,只是将球轻轻挑进篮筐。尽管看上去与年轻时的差别并没有那么大,可一旦在场上跑起来,你就能明显察觉出他慢了。

此时的韦伯一说起扣篮,就开始有一种怀旧的意味,“我记得有几年我的扣篮是全联盟最多的,那时候扣得太轻松了。”

韦伯声称,直到现在,他还是会想扣篮,心痒难挠,可他几乎已抓不到篮筐。“当我看着许多年轻人,看到他们所做的,我对自己说,‘嘿,我知道那是什么感觉。’”说着他顿了一顿,“到最后,你的内心会告诉你,你可以做到,即便你的身体不允许。”

或许,这是对扣篮的终极诉求。闭上眼睛,我们所有人都可以想像自己能扣篮,只是大部分都不会这么做,所以,我们只能看那些能做到的人,为我们间接实现梦想。

我们常常希望自己能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但实际上,他们总会不可避免地成为我们当中的一员。

不过极具讽刺意味的是,那些擅长扣篮的家伙,常常“贬低”扣篮的价值,因为他们不想被简单定义为“扣将”。

这倒不算多虑,假如戴维斯是十年前的球员,那么人们记住他,可能是因为那记在基里连科头顶完成的扣篮。想想吧,球迷们记得约翰·斯塔克斯,通常是记得他在乔丹头上完成的那记左手暴扣;记得汤姆·钱伯斯,也通常是记得那记头越过篮筐的可怕扣篮;而记得多米尼克·威尔金斯,则通常是记得他在全明星扣篮大赛上的那么多表演。

“一旦你被贴上扣将的标签,就很难摆脱这一耻辱,人们开始觉得你除了扣篮什么都不会。”说这话时,威尔金斯已经48岁,他当时宣称自己依然能够扣篮。1996年,NBA官方评选史上最伟大的50位巨星,威尔金斯榜上无名,其中部分原因也许就是他被定位成了扣将。“对我而言,这是歪曲事实,”威尔金斯说,“你不可能光靠扣篮就得到26000分。”

而在当今NBA,如果你只是一名扣将,这意味着你已经不是明星。看看2008年的扣篮大赛,夺冠的德怀特·霍华德是真正的明星,但剩下几个人,杰拉德·格林、贾马里奥·穆恩、泰勒斯·托马斯,在真正的比赛中实力都很一般。2009年的扣篮大赛,和霍华德一起竞争的变成了内特·罗宾逊、J.R.史密斯、鲁迪·费尔南德斯,整体比前一届提升了一个档次,可后三人在NBA依然称不上明星。

乔丹当年曾靠扣篮赢得尊重,但是现在,詹姆斯却努力逃避扣篮。进联盟不久,詹姆斯的代言品牌之一雪碧公司曾努力游 说他参加扣篮大赛(雪碧同时也是扣篮大赛的赞助商),但詹姆斯拒绝了,他说:“我觉得,我进NBA,是为了展示我的天赋和全面的能力(而不是扣篮)。”

这成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扣将们都不愿再拿扣篮说事,即使是老一辈的扣将也是如此。“我尝试着鼓励(完整的)比赛,扣篮是第二位的,那只是我用来吓唬对手的一种工具。”在自己家,威尔金斯不让他的两个儿子(13岁的艾塞亚和2岁的雅各布)在降低高度的篮筐上扣篮,他说,“我告诉孩子们,‘你们现在还不能扣篮,所以你们最好先练练其他方面。’”

汤姆·纽维尔有一个革命性的想法:把篮筐升到11英尺(3.35米)。他在多支NBA球队当过助理教练,也担任过日本国家队的主教练。他的父亲皮特·纽维尔同样是篮球教练,老纽维尔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曾提出将篮筐升到12英尺(3.66米)的想法。纽维尔父子的观点是:高大运动员对篮球的统治将毁掉这项运动。提升篮筐的高度,不管是11英尺还是12英尺,将促使场上球员拉开空间,赋予小个球员更多机会,同时削减那些仅仅靠扣篮和补篮得分的大个子的资本。

纽维尔还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他说:“扣篮是没有技术可言,而我们却希望在NBA和大学的每场比赛里都能看到扣篮。”如果扣篮不那么常见,出现得更少一些,我们会不会更赞赏它一些呢?假如篮筐升到11英尺,将只有少数NBA球员能扣篮,那么,像涅斯特洛维奇那种全凭高度、没有美感的“扣篮”,就会彻底消失。

不过,纽维尔把篮筐升高的想法,并未得到NBA球员的认可。

勒布朗说,“真荒唐!这就像是打橄榄球不让人远传一样。”

戴维斯则说:“嘿,篮筐已经够高了。”

连那些看起来应该会赞同纽维尔想法的人,也不大买纽维尔的账——科尔的反应和詹姆斯相似,觉得这个点子“不可想像”。而当史蒂夫·纳什被问到“这个联盟是不是需要更多‘按正确方式打球’的球员”时,他回答,“我想我们的确需要更多那样的球员,但我们也同样需要优秀的终结者,需要运动能力强的球员。人们总说,他们希望这个联盟能有更多的基本战术,可如果真让他们选一个,他们还是会选粗暴扣篮的。”

眼看着一名运动员老去是件悲伤的事情,而其中老得最快的,莫过于靠弹跳吃饭的人。

1992年,42岁的“J博士”曾和45岁的“天勾”来了次作秀的一对一,结果欧文当着全美电视观众的面,一次单手扣篮没有成功。2002年,38岁的乔丹身穿奇才队球衣参加全明星赛,也有一次无人防守、势在必进的扣篮弹筐而出。正如戴维斯所说,“弹跳是你身上最先退休的玩意。”

弹跳退休的时间,往往比我们想像的还要早。2008-09赛季,卡特的扣篮(46个)只比掘金替补球员利纳斯·克雷扎多一个。那么,卡特无缘2009年的全明星赛,有什么可惊奇的吗?“当你的弹跳力消失,你就只是一个普通的家伙了。”威尔金斯如是说。

那么,NBA球员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

勇士助教、前印第安纳大学明星基思·斯马特说,在扣这辈子最后一个篮时,他的情绪十分复杂——那是一种普通人看到孩子大学毕业时会产生的情绪。“我当时37岁,那是一记单手扣篮。”斯马特回忆道,作为一个曾经能完成360度转身扣篮的飞翔者,斯马特能感觉得到,在他球员生涯结束后,两条腿就开始离他而去。“在我成为一名教练后,我的目标是在训练营的头一天还能扣篮,”斯马特说,“然后是第一场比赛,然后是新年。终于,(新年过后不久)我们去佛罗里达比赛,我做完热身,扣了一次,那是我最后一次扣篮。”心理防线就此崩溃,斯马特后来连三对三斗牛比赛都不再参加。“做不了过去经常能做的事情让我很沮丧。”

埃里克·斯诺不像斯马特那样,2008年初,斯诺还在骑士效力,但他知道自己的时候到了。这位身高1.91米的后卫,过去也能玩一些高难度的扣篮,可到了34岁,他已临近退役。在某个冬天的一次训练后,斯诺透露说,他和当时的队友达蒙·琼斯打了个赌:谁先在比赛中扣一个篮,谁就有权让对方请客吃饭。“这个赌局到现在已经三年了。”斯诺说,最终,两个人谁都没赢。

久不扣篮自然而然就会失去昔日的名声,于是,遇到有年轻的骑士队友开始怀疑他,为此,斯诺就会把他在密歇根州大扣篮的视频拿到更衣室里来,在电视上反复播放。“他们以为我只能扣那些简单的,所以我必须让他们看看证据。”当然,他也承认,“只有在那个时候,我才能(在训练中)做到(那些高难度扣篮)。”可是,这对他而言依然很重要,“如果你身高6英尺8英寸(2.01米),34岁,就会不一样。唐尼尔·马绍尔6英尺9英寸(2.06米),扣篮对他来说就不重要,这只对我重要,因为我比较矮。”说着,斯诺停顿了一下,指着球场上说,“当然,我从来没做过这些。”他所指的方向,勒布朗正在做一些惊人的扣篮动作。他上身没穿衣服,露出紧绷的肌肉,年轻,能跑能跳,他一次次腾空而起,用各种不可思议的动作把球扣进篮筐。

随后,《体育画报》记者问詹姆斯:有没有想过自己不能扣篮会怎样?詹姆斯先说了些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的感触,最后终于开玩笑道:“也许将来某一天会发生吧。”他说这话的口气,就像他能抵抗变老,如同对付简单的包夹一样。

为什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飞?或者,希望至少能看到别人飞?

“雨人”肖恩·坎普曾说,“扣篮的感觉‘比还要棒。’”

“J博士”说,“你第一次飞到篮筐上方把球扣进,那种感觉没有什么可以与之相比。你会想再来一次,再来一次,再来一次。”

“人类电影精华”说,“扣篮让我感觉像个国王。”

“魔兽”说,“小时候我极其盼望扣篮,为此经常拉出一张蹦床来,让自己能够触摸篮筐。”实际上,他并没有等太长时间,据说他第一次扣篮发生在八年级,当时身高1.7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