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音乐鉴赏有效性教学浅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音乐知识了解还可以,但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对音乐的理解却有些不尽人意,给我的感觉就是,学生死记硬背了一些知识,而不知道真正的音乐为何物。可见传统的欣赏教学带来的弊端已越来越明显了。因为它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为途径。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情况,然后进行欣赏。其实,在未欣赏音乐之前,介绍作曲家情况都是徒劳的。可以这样说,学生对一个作品的兴趣远远没有对这位音乐家的生平感兴趣。我们很多的学生都希望老师介绍贝多芬、莫扎特的故事,而不是他们的音乐。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音乐的主体。出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如痴如醉,学生听得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的尴尬场面。
怎样寻找一条有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进入音乐中呢?我尝试着用这样一种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突出主体,重在欣赏。具体策略为:
一、联想——想象
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它们在反映中也是相互联系着的。其中某些事物和现象的再现,可以引起另外一些事物和现象的再现。联想就是反映了事物的相互关系,它是事物在大脑中形成的暂时联系的复活。人们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件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起另一件事物,这都是联想活动。按照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同,联想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等多种形式。在音乐的欣赏中,各种形式的联想都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又以相似联想作用更为显著。
想象是头脑中改造记忆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的过程,属于思维的高级过程。它的主要任务是新形象的创造,这种活动具有心灵的内容,但是只有把这种内容放在感性形式里,才可以被人认识。
怎样发挥联想和想象在音乐欣赏中的作用呢?
先请学生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并提出三个问题:一、这首作品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感受?二、听这首作品你能想到什么?三、你能否根据不同的音乐片段把你想到的编成一个故事。不告知作品名称、作者情况,让学生先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特点、情绪,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音乐,展开想象。之后同学间进行讨论,并用多种形式进行表演。这种教学,有可能会与作者的表现意图有所出入,但学生所说的音乐形象,都是通过认真聆听而得到的,具体、实在。在课堂上,往往学生听得认真,教师上得轻松,气氛活泼热烈。同时,亦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从第一个问题来看,学生都能感受,这乐曲是舒缓、欢快,还是悲伤。第二个问题,他们就能把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经验和情节联系起来。第三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就很丰富了,天马行空,什么都能想到。有的时候,你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想象能力。在这里我们既要把学生感受的共同点提炼出来,引导他们接近作者的意图,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例如给学生听《狩猎波尔卡》,他们的第一感觉是,这乐曲欢快、有动感。有学生说是一场舞会,乐曲里的响声是开香槟。有学生说,好像是战争,里面有枪声。音乐的感觉不是很悲伤,像戏剧里的追打场面。也有学生说,是运动会上的田径比赛,在这首乐曲中,他们能想到一种追逐的场面,很自然就会想到狩猎。就能充分领会作曲家的意图。当然,学生的想法是不一样的,那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应该提倡。只有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才能让学生从音乐中获得更多的灵感。
二、学会——记住
学生并不是对所有的音乐都感兴趣,有的时间稍长的音乐,学生听着听着就容易走神,一曲结束可在脑海中没有留下任何的印象。经常听完了,问学生有什么体会,回答没感觉。开始我纳闷,也很生气,责怪学生没有好好听,后来发现,这种情况普遍存在。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到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手拿遥控器,不知道看什么好,突然停下来,吸引我们的要么就是一个精彩的场面,要么就是一个自己喜欢的明星。那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突然感兴趣,要么就是一首熟悉的歌,要么就是一个喜欢的歌星作品。我就试着先让学生会其中一段旋律并记住它,那么在听的时候就会集中精力了。
在欣赏《动物狂欢节》的时候,我们先是听一段,没有急着让学生听完,而是教他们唱了其中的三段主题旋律:序奏及狮王的行进、母鸡和公鸡、大象的旋律。我要求学生把这些旋律背熟,进一步加深印象。这样他们在欣赏的时候就能抓住主题旋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学生课后跟我说,从来没有这样听过音乐,就像在动物园里游览一样,好像看到了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
三、情感——共鸣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他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神窘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籍,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是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如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使学生能进入音乐,我简单地先把作品的标题、分段及每段的大致内容作了简析之后就进行欣赏,并要求学生在欣赏之后写一篇短文或一首诗。(课上欣赏二遍,一遍观看录像片,直观地了解小提琴及管弦乐队;第二遍聆听全曲。)在欣赏过程中有的同学在笔记本上点点画画,有的同学用文字记录。有位学生这样写到:《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它的旋律时而欢快,时而凄婉,欢快的旋律是讲述了祝英台与梁山伯三年同窗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而悲伤的旋律则是祝英台的父亲反对祝英台与梁山伯的情景,当你听时可以闭上眼睛,细细的去品味,随着曲子欢乐而欢乐,悲伤而悲伤,当你看到他们双双殉情,你可能会情不自禁的流下眼泪,但看到他们化成蝴蝶时你的心中虽然有些遗憾,但是你会想到这样的结局或许是处在当时社会情侣最好的结局,看到他们双双化蝶你会想到浪漫总跟蝴蝶有关,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同时使大家产生了巨大的情感共鸣和心灵震撼。
在音乐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会并记住乐曲中主要的旋律片段,达到能听辨音乐主题的效果,引起其对音乐的兴趣。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对音乐进行体验,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也使音乐欣赏课更具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