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书院考试制度对高考制度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书院考试制度对高考制度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悠久的考试历史形成了中国人倚重考试的传统。在科举时代,科举考试不单决定应举者个人的前途和家族的兴衰,而且还左右了当时的教育,影响着当时的政治、士风和文化。高考制度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和教育实践领域都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我们现行的高考制度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书院考试制度对于现今的高考制度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高考制度也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书院 考试制度 高考制度 启示

中国最早形成较完备的考试选拔制度应始于西汉的察举制,后来魏晋南北朝改行九品中正制,到隋唐以后采用科举制,一直沿用到清末。至近代,废除了科举制度,新学堂和新学制系统得以确立,施行所谓的“新教育”,但教育考试方面仍仿照科举形式。自1952年建制至今,普通高考经历了一个创立―反复―废除―恢复与改革的曲折过程。现今高考制度也面临着不少的困境,书院考试制度虽对于现今的高考制度有一些启示作用,但是考试制度也仍存在一些社会制约性。

一、 中国书院考试制度的确立及演变

书院是中国士人的文化组织,是一个公众活动的场所。我国关于考试起源的理论有“山顶洞人说”、“尧舜说”、“西周说”、“汉代说”、“隋唐说”等多种观点。我们认为,考试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都有密切的联系。考试体现着社会对其成员资格的要求和认定,大规模的社会考试还昭示出社会所需“贤才”的标准,进而成为人才选拔和推进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汉代时期的考试制度

据《诗》《书》记载,自距今三千多年的西周时起,中国已经有学校出现汉代设科射策和太学课试等多元考试方式的推行。察举制是由地方官察访人才并举荐给朝廷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是两汉察举中最重要的常行科目,然而并不考试,而是由郡国以“孝悌”、“廉正”的标准察访推荐。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考试制度

东汉末年的腐败政治,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九级差额评选制度――九品中正制应运而生,它是一种铨选方法而非贡举方法。隋代出现的科举制度并不是废除九品中正制而创建的,而是继承汉隋间的察举制而发展来的。

(三)唐朝时期的考试制度

唐朝科举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唐朝对完善科举制所做的贡献不可小觑。唐科举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科,最为重要的还是明经、进士两科。制科是为“待非常之才”而设。唐科举还盛行“通榜”和“公荐”,为了得到达官贵人的赏识并向知贡举官推荐,许多士子要向他们呈送行卷,这有利于全面综合考察士子们的水平,不至于“一考定终身”,但也造成了唐末科场的,请托之风盛行。

(四)宋朝时期的考试制度

宋代书院在形成为一种制度的过程中,考试制度也逐步得以建立。宋代的考试制度可分为三类:第一为“制举”,由天子直接考选;第二为“常贡”,由各州县贡入礼部考选;第三为“学选”,由太学三舍中送选。宋代的科举考试“重目的,轻方法”。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学家欧阳修曾这样评价科举制:“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其无情如造化,至公若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

(五)元代的考试制度

元代对于科举制度,并不重视。至太宗九年,始以三科取士,分经义、词赋、论三科考试。到至元元年,诏罢科举,六年,又复科举取士。明代对科举比较前代更为重视,因此科举制度较为完备。

(六)明代的考试制度

明代书院随王、湛之学的兴起而兴盛,各地联讲会,搞会讲,考课亦受冷落。考课的目的在于发现自身的缺点,明白自己进德修业所达到的“次第”,以便“鞭策”自己在“修业上着力”自励,而不是与别人争名次,比胜负。提倡的是传统的“为己之学”,即学习考试都是为了自身的修养。

二、 书院考试的类型

书院考试根据其考试内容、主考者身份、考试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首先,从考试的内容来看,书院考试就可以分为德行考核与学业考课两大类型。德行考核是对学生一贯的道德品性、日常的行为举止进行检查,看它是否符合既定的标准。学业考课则主要是对属于智育方面的学业水平的测试与考试。书院学业考课依其考试内容又可分为经古课、诗课、字课、小课、散课、正课等名目。

三、我国高考制度现状分析

现行考试制度,大致可分为报考资格、考试形式、考试内容三个部分,其基本特征是全国统一考试。从考试形式来看,考试时间于2003年规定在6月,考试基本是文化测试,采取统一笔试形式;全国绝大多数考生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艺术、体育类考生在参加统一考试的基础上,另参加高校单独组织的专业考试,部分实施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实行完全的单独考试。从考试内容来看,考试总体分为文理两类,考试科目主要有“3+X”、“3+X+l”、“3+l”、“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测评”几种,“3”即在语文、数学、外语,“X”为自选科目,己备不同高校选用。现行招生录取制度,大致可以分为招生方式、录取标准、录取方式和招生机构四个部分,其主要特征是集中录取。从招生方式来看,主要有全国统一招生,高校自主招生,保送生三种方式。

四、书院考试制度对高考的启示

回顾科举制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科举制从唐朝的开放多样到明清的科举“永制”,一步步的走向严格化、规范化的同时,也走向了封闭僵化与落后灭亡。特别是明清时期,明代将八股文作为一种固定的考试文体,独重进士科,贡院也在此时制度化。而科举内容也千年不变,《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被统治者拿来作为钳制读书人思想的工具。所考内容空疏无用,只注重文辞,“进士以声律为学,多昧古今;明经以帖诵为功,罕穷旨趣”。以致“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漠不关心新知识、新技术,目光短浅、狭窄,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与近代科学的发展背道而驰,以致遭遇淘汰厄运。

参考文献:

贾非.中国古代考试与学校教育[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04.

刘海峰.中国考试发展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武汉.华中师范出版社,2002.

中国书院制度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朱文琴.“3+X”深化高考改革的方案「N〕.光明日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