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李公麟与白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李公麟与白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李公麟的绘画,以线为造型基础,讲究线条的粗细、浓淡、轻重、刚柔、曲直,将单纯的线作为画面唯一的造型和表现元素,最终使这种“白描”形式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表现技法。

【关键词】李公麟;线条;白描

在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过程中,线条可以称之为最本质的表现语言,与西方的绘画方式不同,在传统中国画的表现中,笔墨是最为重要的,它能够超越画面的一切内容而单独地存在,甚至凌驾于色彩、造型之上。而在对笔墨的探索中,我们也可以把“笔”理解为线条。线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勾勒物体轮廓, 但中国绘画中的线早已不再局限于此,到了宋代,李公麟对于线有了更广泛更为强大的表现力,“李公麟之前的画家大多是在勾出线条之后,再加以敷色,但那时画家作画都有粉本,粉本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底稿,只有线条,没有着色” [1](P105),但是李公麟开始把白描发展成一种可以单独成立的技法和绘画形式,白描全部使用墨笔线描,不施加色彩,“它要注意线条的浓淡、粗细、虚实、轻重、疾缓、刚柔、曲直等去表达所画对象的形体、质感、量感、运动、空间。李公麟的白描画用以表达对象的线条是从极其繁复的物象中提炼再提炼,直至无可减少的程度,所谓增一笔则太多,减一笔则太少,不施丹青,光彩动人” [1](P105)。李公麟将之发展成一种画风,对后来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宣和画谱》称“考公麟平生所长,其文章则有建安风格,书体则如晋宋间人”。李公麟出生于文人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李虚一曾官大理寺丞,雅好书画,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少年时代的李公麟应该有许多机会沉浸于艺术氛围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当然也为他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借鉴与研究古人文化艺术的土壤,在学习古人中,他能取前人长处为己有,更重要的是,他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作思想,据《宣和画谱》记载,李公麟曾广泛地学习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等艺术大师的作品,而且他“集众所善以为己有,更自立意,专为一家,若不蹈袭前人,而实阴法其要。”这段话说明了李公麟能够博采众长,但是并非只停留在模仿的阶段,他有自己的独创性,这是令后人值得学习的地方,他颇为重视对实际生活的观察和体会,能够转化为创作时的一些方法,例如他画人物时,能够用线条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各种身份、种族的特征以及地域特性,使观画者很容易就可以辨认出被描绘对象“廊庙馆阁、山林草野、闾阎臧获、台舆皂隶”的社会、阶级属性和特征。例如他的《五马图》这件可靠的真迹,便是运用了他所擅长的白描手法描绘了边疆各地献给北宋皇帝的五匹骏马和牵马的奚官,每匹马后有宋黄庭坚题字,记录了马的年龄、进贡时间、马名(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收于何厩等信息。

画中五位奚官前三人为西域装束,后两人为汉人。第一个牵马人来自于阗(今新疆西南部),身体魁伟,目光锐利,多须而卷曲色浅,衣纹坚挺,服装质地较厚重,转折处有棱角,和人物的性格相吻合。后者,高鼻子,戴皮帽,身材瘦削,衣纹采用“铁线描”刻画,也带有明显少数民族特征。第三个人半身和腿部,一手执毛刷,浓须而目光深沉,是一位地位低贱的养马人。后面两人大概是汉族管马的小官吏,他们脸部的神气和动态比较符合自己的身份。画家通过对牵马人和马的艺术处理,人物衣纹或潇洒,或凝重.或健挺[2](P64)。马的刻画或徐步向前,或回首顾盼,取得了典型塑造的成功。他吸收了吴道子紧劲而富有变化的用笔特色,形成了活而不僵、含蓄而刚劲的线形特征,追求一种朴素动人、优美典雅的视觉效果。这一图卷以极其洗炼的笔法,表现了生动的形象,充分显示出李公麟卓越的绘画技艺。

中国画表现的对象是以线为基础,而对象本身并没有线的存在,所以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以“表现”为主要特点,而李公麟只凭起伏而有韵律感的线描来完成复杂形状特性的概括,他的行笔间非常流畅,没有过多的转折,却能够精确地把对象的气质、内在精神表现的惟妙惟肖,需要指出的是,他的线描与吴道子的激昂硬利、锋芒毕露不同,在宋代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更多了一份文人士大夫的优雅,即李公麟的白描受到了北宋后期文人画思潮的影响,力求形神兼备,诗、书、画相结合,注重神韵、意气,把传神放在第一位,同时把文人情调和文人趣味融进画中。

《维摩演教图》是李公麟另一代表作,描绘的是维摩诘向文殊菩萨宣讲大乘教义的场面。李公麟在构思的时候注重立意为先,以前的人创作佛教人物,往往以印度、西域的人作为蓝本,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画家发现若想要作品在受众心里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改变一种新的绘画方式,李公麟笔下的维摩汉化为一位睿智儒雅、精神矍铄、德高望重的中国老人,画家用行云流水的线条勾画出他温文尔雅、含蓄委婉的表情,神情自在,一手拿着扇子,一副闲士文人的形象;文殊菩萨体态雍容端庄,宛若名门望族之人,文人士大夫的思想融入了宗教题材的创作,李公麟用线简练准确,通过线的变化充分的表现出物体的形状与背景的层次关系,并能准确而精到的刻画出维摩诘的性格和微妙的神情,他的《维摩演教图》还吸收了吴道子莼菜条线的特点,将扁、宽、深、斜、粗、细等线条变化表现出来,极富韵律,全图聚集着众多人物,场面宏大,但是没有设色。要使这么多衣履服饰、长纱飘带,相互穿插得疏密适当、繁而不乱、使观者不仅不感到眼花缭乱, 反而感到每条动荡的线条, 都紧扣人们的心弦,没有高度熟练的技巧, 是难以做到的。李公麟用作品证明了白描完全能够独立地表现人物和事物,丝毫没有缺少色彩的遗憾,体现了画家简约、儒雅和淡泊的文人化审美取向。同时也令观众从其洁净的笔法中渐渐地去体会佛教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教义。

李公麟既向古人学习,又超越了古人,他发展了唐代吴道子的线描,演进成独立的画种――白描,将它发展成一种独立而成熟的创作形式,其作品具有文人画家直抒胸臆的意趣和士大夫细腻的趣味。李公麟高雅超逸的白描作品与当时禅宗盛行不无关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随着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影响深远,为后世师表。

【参考文献】

[1]天秀.积习未尽 花著身耳――李公麟的《维摩演教图》[J].紫禁城,2007(6).

[2]胸有千驷 洗尽铅华――感悟李公麟白描作品的境界[J].国画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