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甩不掉的人民币外升内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甩不掉的人民币外升内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巴萨效应的理论魅力在于它的海纳百川。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国际贸易、市场分割、要素流动、工资同步和效率分化,大部分经济学感兴趣的话题几乎都可填进巴萨效应的形成过程。巴萨效应的现实魅力在于它的诡秘莫测,经济学家众里寻“她”,却往往不见其踪,而不管人们是否相信她的存在,她总是以润物细无声的低调方式对现实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很多复杂、矛盾的经济现象,唯有循着她留下的暗香探寻,才能找到别样的解释。

中国有巴萨效应吗?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学术有争鸣,数据却不会摇摆。来看几个关键数据的时序表现:就增长而言,1980~2012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9.94%,明显高于全球同期的3.36%、美国的2.61%和发达国家的2.47%;就全要素生产率而言,根据李宾和曾志雄2009年的测算,1980~2007年,中国数据大致经历了倒V形状的演化,从1980年的1.26%升至1992年的9.6%,后又缓慢下降,并于2004年起稳定在3%左右;就实际汇率而言,根据BIS的数据,1994~2013年,以兑64个国家双边汇率通过贸易加权折算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大致经历了N字形演化,先从1994年的65.59点升至1998年的101.6点,再缓慢降至2004年的81.9点,随后渐次升至2013年2月的113.7点。

数据对比说明,巴萨效应在中国也是忽隐忽现。即便中国经济的增长神话在改革开放后从未有过阶段性褪色,但2005年以前,特别是1998~2004年,人民币实际汇率却始终处于长期贬值状态,巴萨效应芳迹全无,直到2005年汇改后,她才琵琶犹抱地显现。对巴萨效应在中国一度遁形的解释是,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使中国贸易部门的劳动效率快速提升并未带来工资的同步提升;尴尬的二元结构使中国内部两部门的要素流动并不充分;海量的要素投入使中国经济增长蕴含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僵化的金融体制使巴萨效应的形成机理受到破坏;落后的开放程度使中国的汇率变化机制与开放度较高的欧美截然不同。

但时移世易,这次金融危机改变了国际经济格局,中国经济金融生态也发生了很多重要变化,因此危机过后乃至更远的未来,巴萨效应将显现得更加充分,原因有五: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将进一步扩大,危机爆发后的2008~2012年,增速领先发达国家的幅度已从7.73个百分点扩大至8.78个百分点,而受益于方式转变和结构改革带来的资源配置优化,中国经济有望在长期内实现稳健的可持续增长;二是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的比较优势将进一步扩大,危机通过削弱金融深化、工业创新和资源流动等方式降低了发达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而中国的全要素增长率则有望受益于体制改革和市场创新的深入推进;三是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将明显增强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弹性,从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稀缺的转变将使工资增长与劳动效率的提升更趋同步;四是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将持续提升中国生产要素的内部流动,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效率分化带来的全局物价影响将更加充分;五是中国经济更加充分地融入全球市场,更加深入地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开放性和市场性的提升将为巴萨效应的进一步显现创造条件。

巴萨效应有望进一步充分显现,将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两难:当经济长期增长、劳动效率稳步提升更顺畅地导致实际汇率升值,来自经济体系内部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动力将明显增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且外部对人民币升值的施压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中国货币当局如若以多种手段过度压制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幅度,则实际汇率上升更多地转化为通货膨胀的压力。从巴萨效应的角度看,在实际汇率升值的趋势下,名义汇率升值和通胀存在替代关系,名义汇率升值对于抑制通胀不仅有压低进口成本的外部通道、也有对冲巴萨效应带来的通胀压力的内部通道。鉴于中国宏观调控的稳健风格,未来实际汇率升值带来的两种压力将分而化之,人民币名义汇率可能将在双向波动中逐步升值,中国长期通胀中枢将小幅上升但不至于失控。也就是说,受巴萨效应的深远影响,貌似悖论的人民币“外升内贬”可能将不仅是短期现象,也是一种长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