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创业教育教学问题与对策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创业教育教学问题与对策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基于对《创业管理》课程教学的调查,探讨了高校创业教育在学生学习目的和动机、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保障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即注重构建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功能化的课程结构、强化运用互动化的教学方法、努力完善立体化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管理;教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291-02

一、研究背景

1989年底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全新概念,指出未来人才应该掌握的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的,还有一本则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这第三本护照就是创业教育。目前,创业教育被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当前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还不成熟,仍未形成较为成熟完备的教学内容和保障体系,如何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寻规范和完善创业教育体系的路径,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和效果,具有关键意义。为此,基于当今社会背景对大学生素质和能力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创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调查,分析了培养和提高高校大学生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途径,以期充实创业理论认识、提高创业管理实践素质、突出就业综合能力,使高校创业教育更具主体性、高层次、跨越式,不断提高创新型人才和适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实证分析所依据的数据来自于对北京林业大学《创业管理》课程问卷调查所得。调查对象分为两大部分:在校研究生和在校本科生。发放问卷总计151份,问卷收回率达98.01%,有效问卷收回率达91.39%。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创业教育体系进行全面的研究,而不是局限于个别表层现象的描述,所以在问卷设计时,将学生学习目的和意愿、教学安排和外部支持等因素全部包括在内,作为问卷的几大组成部分。由于本次调查是对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开展的,所以在问卷设计时也针对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不同情况有所改动,设计出了两份问卷。问卷整体都是采用Likert五分量表的模式。

在问卷正文部分,调查问题被划分为学习目的和动机、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保障4大部分。其中,学习目的和动机,调查了学生对创业及创业课程的理解以及可能对创业意愿有潜在影响的学生个人经历;课程内容,是整张问卷的核心部分之一,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重要程度、教材选定、与创业教育和现有课程之间关系等的认识;教学方式,探究了教师角色、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指向性问题;教学保障,主要是从创业教育的直接提供方即高校的角度出发的,通过将高校在支撑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3个不同角色来进行题目的设置。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学习目的和动机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比较同意以下两种观点,即“我对创业非常感兴趣,希望通过上课为创业准备”和“我对创业了解程度很低,对创业的认识很模糊”。由于学生对创业感兴趣,但是缺乏必要的信息,因为产生了对创业教育的需求,并进而期望通过上课来获得所需信息。

学生不太赞同以下4种观点,即“学校创业教育是我获得创业信息的首要渠道”、“创业是就业的辅助,是就业压力下的衍生品”、“创业的最佳阶段是大学毕业之后,所以创业会是我毕业后的首要选择”和“我有毕业后创业的打算”。

调查数据还发现,本科生对创业及学校创业课程的理解与研究生非常相近,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对创业感兴趣,但是缺乏相关信息,所以希望通过上课为创业准备。但是,本科学生较不赞同学校创业教育是获得创业信息的首要渠道,并且不认为大学毕业是创业的最佳阶段,因而较少学生将创业列为毕业后的首要选择。

(二)课程内容

学生比较赞同以下3个观点:“教师应在课余补充创业实践和创业成功案例的知识”、“创业管理应更加重视对创业意愿的激励”和“教师应为每一讲内容专门设置研讨课程,将学生创新和科研相结合”。由此可见,教师在安排授课时,一方面,应当注重增加有利于激励创业意愿的内容,使学生受到感染;另一方面,还应当合理安排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的比重,以及与研究生科研之间的关系,通过创业课程的学习达到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的效果,使得更多创新性学术成果不断涌现。

创业相关课程与这些主流课程和专业课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它们是应当呈现出课程安排上的先后顺序还是平行顺序?调查发现,问卷平均分都位于第3分数梯度的上半部分,接近于4分,这意味着学生倾向于较赞同创业管理课程确实与专业课联系紧密,应当与专业课穿插授课,在创业相关课程的讲学过程中融入专业课内容,从而使二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直观、清晰。并且学生们也普遍认为高校应当开设系列创业课程,形成创业教育体系,与现有的主流课程形成互补,呈现出交叉环绕的状态,而不是平行关系或是先后关系。

(三)教学方式

研究生对“创业课程应当以理论教育为主,以参观、实习、经验交流为辅”的赞同程度最低,只是趋近于“一般”的态度;而对于其他三种授课方式,学生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偏好程度,均分都在3.7分以上,接近4分。学生认为,创业课程应当以案例分析和课堂自由讨论为主要课堂形式,应当突显案例教学特色。此外,活力较强的创业课程也应当有别于传统科目的授课方式,一方面,将理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根据不同章节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的比例;另一方面,采用课堂模拟创业竞赛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业项目竞赛,突出团队学习的重要性。

对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学生有着几乎相同的看法,学生普遍较赞同“教师应当充当讨论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是传统说教者和概念解释者”(均分4.02)和“教师应当理清关键观念,激发学生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用某种定义束缚学生”(均分4.08)。

(四)教学保障

关于资助者角色,学生对“学校每年开展创业实践活动非常少”持“一般略偏较赞同”的态度,他们对学校目前实践类创业教育的开设情况并没有明确的看法;第二题平均得分4.04分,学生比较赞同“学校应当设立专门的创业指导小组,增加创业活动的开展次数,为学生提供指导和资金支持”;学生几乎较赞同“学校加大对创业课程的宣传,消除学生对该课的模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