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自己贴个“标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自己贴个“标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8月中旬,200多项“2004中国名牌产品”上网公示。这些产品从日常的衣食住行用到农业生产上的化肥、农药,种类繁多。但是,其间没有一项金融业的产品。

也许金融产品,从未想到过和这些实物产品拿到一起去让人品评。一些金融机构甚至仍怀有“做金融业就是要低调”的思想,不屑于把自己置身于公众的聚光灯下。

然而几乎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协会在抨击电信、旅游、手机等行业之后,又把矛头转向银行业,历数其中的“霸王条款”。

“红榜”不见,“灰榜”露面,揭示出来的问题却值得思考:金融企业应该如何打造好自己的品牌?恰好此后不久,在9月初举办了首届“中国金融品牌论坛”,说明金融业自身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并开始思考解决方案。

品牌的背后,包含的是企业的运营、管理、技术、产品设计和创新,这些细致繁琐的工作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闪失,譬如产品不适合市场需求而受冷遇,技术落后导致低效,或者管理不善引发风险,都无法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品牌能起作用的环境也是特定的:一定是在既非寡头垄断又非完全无序的市场竞争中。正在开放进程的中国金融业正在向这样的有度竞争迈进。而金融业自身的另外一个特性,则是要依靠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不像可口可乐依靠一个秘方就能走遍天下、Google利用一招鲜就能迅速崛起。百年老店,是有良好品牌金融机构的典型代名词。所以,对于国内金融机构建设自己的品牌来说,从时间上看已是时不我待了。

更为重要的背景在于,随着开放,外资金融机构正在逐步进入国内,它们中无论是以高端客户业务著称的花旗银行,还是零售业务出色的汇丰银行,或是投行业务堪称世界巨擘的高盛以及摩根士丹利,都有自己独到鲜明的品牌。即使不出国门,国内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也来自世界最强者。

谈起品牌,常有这样一个比喻:没有品牌的产品就像没有标志的树木,在森林中将很快被湮没。当一批大树已经植入身边的时候,中国的一株株小树小苗是否该考虑:如何才能不被盖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