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琐事中的微言大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琐事中的微言大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种默契》原载《太白》第一卷第一期,后被编入《平屋杂文》结集出版。作者曾在《平屋杂文・自序》中这样写道:“就文字的性质看,有评论,有小说,有随笔,每种分量既少,而且都不三不四得可以,评论不像评论,小说不像小说,随笔不像随笔。近来有人新造一个杂文的名词,把不三不四的东西叫做杂文,我觉得我的文字正配叫杂文,所以就定了这个书名。”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夏尊先生对于杂文的一种态度,即认识到杂文“杂”的特性。《平屋杂文》这本集子中确有几篇属于非常典型且具有经典特质的杂文,如《幽默的叫卖声》、《命相家》、《灶君与财神》等,它们或以构思巧妙取胜,或以切入角度新颖见长,较好地展现了夏尊先生的杂文创作风格和创作理念。

好的杂文常于常规思维处有重大突破,唤醒人们在日常思维之中发现“异样”的存在,进而以这种发现为契机,实现对回归“常识”的呐喊,对普通民众的启蒙。

《一种默契》即是如此。

作者察觉到当时的一种特别的现象――商店“号召顾客的策略现在居然用‘关店’的恶名来做幌子了”,“并不关店的也要冒着关店的恶名”,甚至,不惜“附一个律师代表清算的广告表明他们是真的关店了”,对于商家这样十分坦然毫不难为情的把戏,人们是如何反应的呢?“看的人也认为很寻常”,“并没什么不该”,“彼此之间自然而然地发生了一种默契了”。原来“默契”竟是这样产生的!国人向来喜热闹,乐得做看客,然而与这种强烈的好奇心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热闹过后那种“见怪不怪”的心理,无论是怎样的事情,用不了多久,国人都能与之产生一种“默契”。乃至“大学生毕业了没事做”、“工人突然失业了”、“房租好几个月付不出”等等,人们都觉得那样稀松平常,理所应当,自然而然,一向如此,以致认为这就是“现世的实况”,从而达成“默契”!这与其说是一种默契,毋宁说是一种沉疴!

于是在今天,我们还能看见商店以“开业大酬宾”、“几周年纪念”、“迎××节低至×折”、“零利润亏本回馈顾客”种种美名来做廉价的借口时,“全民疯抢”的局面一次次火爆上演。我们还能看见如芙蓉姐姐、凤姐之流一轮轮炒作兴起时,人们一面口诛笔伐骂声一片,一面乐此不疲津津乐道地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审丑”。普通民众面对一路飙升的房价,首先想到的也不是房价何以大涨,而是如何勒紧裤带,克服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不便与困顿,先争取交上首付,然后再成为房奴……由此,我们发现,国人面对“被制造的需求”,“被陷入的困境”,“被安排的命运”等等,通通能迅速地形成一种“默契”,一种十分强悍的耐受力。面对国民性中的此种顽疾,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以致在文章末尾不无隐忧地写道:“从来的道德,习惯等等,在这种默契之下,恐将不再维持它本来的面目了。”这就深深地表达出作者对于此种“默契”之下的国民性格和国民心理的一种焦虑与关切。

夏尊先生杂文创作的一大特色在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见出“微言大义”,于普通国人的种种平常行为中见出国民心理的疮疤之所在。在《一种默契》中,作者即以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关店”作为引子,生发出对于见怪不怪、僵化麻木的国民性格的一种批判。如果说“匕首”与“投枪”是杂文的一种常态,夏尊的杂文则更像一幅描绘世态的风俗画――它篇幅短小、简练精悍,长于用镜头式的手法描绘世俗生活的片段和剪影,却又能将镜头纵深拉伸到黑暗的、没有光的所在,引人注目,发人深思。总体来看,夏尊的杂文恳挚、真切、平和、冲淡,言辞质朴,说理透彻。作者之忧虑嗟叹,无不源于其心中的真情与大爱。

夏尊(1886年―1946年),名铸,字勉旃,后(1912年)改字尊,号闷庵。浙江上虞人。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语文学家,教育家。十六岁中秀才,1905年赴日本留学,1907年辍学回国,1908年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通译助教,后任国文教员。夏尊和鲁迅在该校共事时过从甚密,无论在思想上还是文学上都受到鲁迅的影响。1909年参加了鲁迅、许寿裳等发动的反对尊孔复古的“木瓜之役”。后来又在鲁迅启发下提高对文学的兴趣。他见夏尊小说读得不多,曾以《域外小说集》相赠,使夏“眼界为之一片”,从此不断扩大阅读视野,自称是“受他(鲁迅)启蒙的一个人”。有《平屋杂文》、《夏尊文集》等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