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举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举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温胆汤 中医药疗法

厌食症

厌食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也可单独出现,引起的原因较为复杂。临床上用于痰热内阻、胆胃不和所致的厌食症可用温胆汤治疗。方中陈皮、枳实有兴奋胃肠平滑肌的作用,使胃肠运动加强,促进食欲,临床以不思饮食、舌黄苔厚腻为特征。应用时可加苏梗、藿香梗、少许黄连,取微芳微辛微苦健胃之意。此外若热盛所现口苦、胃灼热、舌红苔黄腻等,可酌加黄连、黄芩、葛根清泄胆胃痰热;若湿盛而现脘痞、苔厚腻者,可酌加苍术、厚朴、白蔻、藿香、佩兰等。

典型病例 患者,男,12岁。2006年8月12日来诊,家属代诉:“上月中旬,因感冒高热引发肺炎,经住院治疗肺炎好转,经复查血常规及拍胸片均无异常,惟不吃饭,见饭生气,求诊医生采用养肺阴、健脾胃无效。半月来,一日三餐进不了1两米饭。”病儿自述胸闷、脘腹痞满、纳呆、口淡无味、小便略黄、大便数日未解。刻诊:精神萎靡,面容消瘦而略泛红晕,舌苔厚腻略黄,脉濡滑,触诊腹软无痛,辨证为痰湿内蕴化热,治以理气和胃、燥湿化痰,方选温胆汤,药用:法半夏10g,茯苓10g,陈皮8g,枳实12g,竹茹8g,藿香8g,栀子6g,滑石12g。煎服2剂,浓煎取汁50~100 ml,1日3次。复诊述服药后,当晚腹中鸣动,第2日大便通畅,口味好转,现一顿能吃一碗稀饭,查舌苔薄白、脉弱,为痰热已清象,投以香砂六君子汤2剂,病愈。

呕吐

呕吐辨证有寒热虚实,温胆汤适用于痰热为患、胆胃不和所致的呕吐。其证属实,因病机重在胆热犯胃。胃气七逆,故临床以频频呕吐苦水、舌红苔黄腻为特征。应用时重用法半夏30~50g,甚至80g,竹茹20g,少用甘草3g,并酌加旋复花、代赭石;若大便不通可加大黄顺阳明之气。同时,可根据痰热偏颇,或加清泻胆胃之品,或加化湿和中之味。此外,在药物服法上,药温宜适度,少量频服。少量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频服可积蓄药力。如服药后有呕吐,吐后稍事休息,应再服,因服1次药虽吐出,但口腔、食道及胃黏膜总有吸收,再服自会生效。

典型病例 患者,男,68岁,2002年7月23日初诊。呕吐3天,食入即吐,吐出食物、茶水、黄苦水。胸胁痞满,舌苔黄腻,脉弦滑而缓。以温胆汤理气化痰、和中止吐。药用:法半夏50g,茯苓15g,陈皮lOg,竹茹15g,枳实12g,黄连lOg,胆星lOg,旋复花12g,苏梗lOg,生姜30g。煎服2剂,少量频服。复诊:述服药后,病见好转,呕吐平息,胸胁痞满减轻,前方减法半夏为20g,生姜10g,黄连5g,续服2剂而愈。

急慢性胃炎

本方所治多为急性胃炎,或慢性胃炎急性发作之症。临床表现一般多有胃脘部疼痛、纳差、脘痞、嗳气、口干口苦、胃中烧灼、恶心、呕吐黄苦水等症状,舌红苔黄腻,脉滑。胃镜以胃黏膜充血水肿为特征,或胆汁反流。中医辨证多属痰热内阻、胆胃不和,因此可用温胆汤治疗。应用时,痛甚可加广木香、香附、玄胡索:暖气、脘痞、呕恶、胆汁反流者,宜重用法半夏、竹茹、枳实。

典型病例 患者,男,27岁。2006年3月27日初诊。素有胃痛,加重10天,伴纳差、嗳气、脘痞、口干苦、烧心、大便秘结3日1行,舌红苔黄腻,脉细滑。胃镜及病理诊断:慢性浅表性(窦)―萎缩性(体)胃炎(活动期),胆汁反流(+++)。药用:法半夏20g,茯苓10g,陈皮10g,枳实20g,竹茹15g,黄连15g,黄芩12g,葛根30g,苏梗12g,藿香12g,苍术12g,广木香10g,玄明粉10g(分次对服)。煎服2剂。复诊:大便已通畅,诸症减轻,前方去玄明粉再服3剂,饮食恢复正常,症状消失,舌脉如常。复查胃镜,胆汁无反流,胃黏膜充血水肿消失。

急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有咳嗽,咳痰色黄,或气急喘促,舌苔黄腻等痰热壅肺的证候,可用温胆汤治疗。方中法半夏、茯苓、陈皮、甘草名二陈汤,是燥湿化痰之名方。甘草同竹茹有清热化痰、消炎抗感染的作用,枳实有利气下行之功,有助于肺气之肃降。临床以热盛而现喘促、发热汗出者,酌加黄芩、鱼腥草、桑白皮;如痰多加紫菀、苍术,如热盛痰稠黄黏滞者加石膏、知母、胆星、竹沥水、瓜萎壳,喘促加地龙、射干、葶苈子。

典型病例 患者,男,20岁。2005年7月12日初诊。咳嗽3天,痰多黄稠,胸闷气促,咽喉肿痛,往来寒热,食欲不振,体温38.7,听诊呼吸音粗糙,查体咽部充血。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5×109/L,粒细胞0.84,胸片肺纹理增多而无实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患者在家曾输过2天青霉素及双黄连注射液,其效不佳。方以温胆汤治疗,药用:法半夏15g,茯苓10g,陈皮10g,甘草3g,竹茹15g,枳壳10g,鱼腥草30g,银花30g,黄芩15g,桑白皮15g,紫菀12g,冬花12g。煎服2剂。复诊:寒热除,气喘平,咳减,痰白稠,苔薄黄腻,脉滑。前方减黄芩、桑白皮,3剂而愈。

失眠

失眠原因甚多,辨证有虚有实,温胆汤适用于痰热内扰、心神不宁的失眠。其证属实,因痰遏火旺,火动痰升,上扰心神,故临床以失眠多梦,头昏脑胀,耳中轰鸣,甚至耳有闷阻感,舌苔黄腻为特征。若心胆火盛而现心烦、口苦、咽干、耳鸣隆隆、舌红者,宜酌加黄连、黄芩、栀子、柴胡等清肝泻火之药:若头晕脑胀甚,宜加桑叶、、钩藤、草决明、夏枯草、白蒺藜等清利头目;舌苔厚腻宜加佩兰、藿香、草果仁、远志、菖蒲等芳香化湿、豁痰开窍之品。

典型病例 患者,男,37岁。2004年7月15日初诊,失眠半月,曾服“安眠药”(具体不详)未效,改服“养心安神药”及“安神补脑液”均无效,反觉胸闷脘痞,不欲饮食,头晕胀加重,耳中隆鸣,心中烦燥,精神倦怠,舌苔厚腻略黄,脉弦缓。方以温胆汤治之。药用:法半夏15g,茯苓15g,陈皮lOg,甘草3g,竹茹12g,枳壳10g,黄连6g,佩兰15g,草果仁15g,郁金12g,苍术15g,远志6g,菖蒲12g。煎服3剂,浓煎100 ml,每日3次。复诊:诸症悉减,苔退其半,前方去草果仁、郁金煎服3剂,睡眠如常,惟饮食较差,舌苔薄腻,以香砂六君子汤,2剂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