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客家习俗趣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客家习俗趣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路会

山道一头连着山里,另一头连着山外世界。山道延伸着山里人的目光,山道也牵引着山外人的好奇。好奇引来了客,又反客为主形成了客家人。

他们靠山吃山,一脚一脚踩出了山道。年复一年,一代复一代,客家人就在这山上,踩出了一条条蜿蜒细长的通道。他们手里有锄头镰刀,自己动手修路,于是有了“路会”。

农历八月上旬路会这天,客家人都自带米、钱和锄头镰刀等工具,到本会路段参加修路。一天三餐伙食由会首筹办。从上届路会后到本期路会前的一年中,凡是会员家庭中有娶了亲的;生了儿孙的,都必须送喜酒和米果等给修路者作点心,名曰送“添丁酒”。生活好的为人大方的,送的米果较多,点心也精美,酒的质量也好。

临近中午,各户送酒人家到齐,于是会首安排桌席,分匀米果点心,把酒坛一字排开,再挑出几坛上乘的,留着晚上修完路庆祝用,然后让各户送酒人家把自带的鞭炮点燃,让鞭炮声唤回修路人来吃点心。过路者、砍柴的遇上了,都可以前来饱餐醉饮,此时修路人反而不愿多喝,因为他们还要修路。到了晚上,“会首”让人把好酒抬出来,大家这才开怀畅饮,“拳手”逐桌打关,会首还会介绍谁家送的是哪坛酒,点心是什么,大家彼此祝贺、干杯,直到酩酊大醉。边吃边喝中还要拈阄确定明年路会的“会首”,公布本年的开支。最后会首在各坛里分匀一些酒,并在酒坛口上蒙块红布,名曰“回坛酒”,表示谢意。

在瑞金的九堡去万田交云石山处,有个沙垅水库路会,会员最多时有近百户,跨三乡(镇)数村。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男女平等逐渐被人们接受,如今,有许多家庭不论生男生女都会送“添丁酒”了。

风雨亭

笔者十余年来,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有趣地发现:凡是客家乡野,都可见到一种建筑简单,却古色古香的实用型风景――茶亭。以至于用“X亭”或“茶亭”为地名的不胜枚举:瑞金有“茶亭村”,崇义有“古亭乡”,福建有“盘亭乡”……以亭命名的村镇数不胜数。

茶亭,大多建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崎岖难行的山路和人烟稀少的乡道中。这种亭子又叫风雨亭。顾名思义,它是供人躲避风雨、解困散乏的休息场地。

在闽、粤、湘、赣等客乡,有许多修在桥上的亭子,如同长廊,多的有十余间;修在山路上,也有三五间的,但大都只有一间。我见过有的在桥亭中部一侧塑一黑神菩萨,这黑神菩萨左手执锏,右手向前平伸,气象森严。

旧时交通不便,山多路窄,客家人大多肩挑步行,历尽跋山涉水、崎岖坎坷之苦。于是一些行善好义人士,慷慨解囊,在这漫长的旅途上,星罗棋布地建造了一座座充满人间温情的茶亭,亭子两边靠壁摆着长长的石板凳或长条木凳,瓮缸里盛满了清香的茶水或山泉水,无偿地供来往行人休憩畅饮。这些道上,三里亭、五里亭如阁似榭,点缀着客家山乡。

在瑞金万田乡往九堡途中的黄狮寮附近,有个叫茶亭岽的地方,该茶亭不但至今完好,且两根横梁上面的字清晰完整:“光绪戊寅年仲冬月曾彩荣捐造吉旦。”我在上小学时,每天早晚都要经过,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时下起了大雨,当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我和同学挤在茶亭里躲雨,否则肯定会冻病!

近年有许多从海外归来的客家人,回乡后也建起一座座“望乡亭”“思乡亭”,以造福乡梓。

可以想象,烈日当空,酷暑逼人,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或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暴雨将至,走投无路的时候,旅途中突然出现这么一座茶亭,行旅者的惊喜之状和激动之情,该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茶亭,不仅是供人休憩之所,而且是故旧重遇,情人邂逅,亲友送迎的悲欢离合之地。自古以来,留下多少佳话传说,给人以温馨甜蜜或者悲凉凄苦的记忆!

踩桥

“踩桥”这一习俗,在客家地区至今犹存。在建造一座桥时,建桥师傅会用木桩把桥两头钉住,暂时不许人通行。桥竣工后,要举行首通仪式,这种仪式十分隆重,气氛异常热烈,它充满了古朴的乡风,不亚于当今的“剪彩”。这种仪式就是“踩桥’,

要修一座桥,要有“头家”发起组织桥会,组织一些“理事”们到当地附近村镇化缘募捐。这些热心的“头家”“理事”们都带头捐得较多。在乡间,对于修路造桥做茶亭,一般人都乐于捐助,多的几十几百银元,少则几斗几升稻谷等。但也有个别财主惜金如命一毛不拔。若碰到这种财主,修桥头家只能惦记于心,等到财主家有婚丧嫁娶需要经过该桥时再来刁难他。到了那时,他就会脸面丢尽,声名狼藉,成为永久的笑柄。

新桥建成,贴喜报于四乡八村,告诉大家某吉日踩桥,望众乡亲参加。

踩桥时,富门大户不仅要慷慨解囊,而且还要比气魄。一般有相应家业、有点地位者,急公好义的热心人,都会参加。届时骑马坐轿者一到桥头,必须下鞍下轿。一阵爆竹后,头家让工匠拆除桥头木桩,开始“踩桥”。排列于桥头的人们,习惯地依各自身份或家业,排成队列。头家先请一位特选的德高望重长者“踩头桥”。据说过去也有过选36岁牵着孙子踩头桥的例子,谓之“好命人”踩桥。瑞金城里的云龙桥,有“绵贡江流第一桥”之称,最近一次重修,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代初,那次“踩头桥”请的是一位100多岁的小脚老太太,这恐怕是较少见的一例女人踩头桥。

一般头家要给踩头桥人一个红包,踩头桥人也会把“红包”再捐出来。

“踩桥”习俗由来,传说与八仙吕洞宾有关:很久以前,一次鲁班大师修的一座桥要完工了,不料吕洞宾化身牧童,赶着九只山羊,慢悠悠蹒跚而来,走到桥头问鲁班:“大桥造好了吗,我的山羊可以过了吗?”鲁班毫不介意,满口应承,吕洞宾轻甩羊鞭赶羊上桥。奇怪,才上去三只羊桥板就下塌,桥墩歪斜,摇摇欲坠。鲁班这时才醒悟,急忙拿出木尺,顶在桥板下。鲁班木尺本来是千斤顶,无奈吕洞宾赶的不是山羊,而是九座山,桥压上三座山,难怪鲁班尺也弯成了“L”形。所以,至今造桥时绝对不许放羊人靠近,唯恐没有千斤顶的鲁班尺来对付。必须由德高望重者先“踩”才能让人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