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完善的护理工作,光是拥有先进医疗科技还不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完善的护理工作,光是拥有先进医疗科技还不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统“硬科学”训练出身的人,多半抱持“科技乐观主义”与“科技决定论”,往往相信科技是带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放到医疗与护理专业来看,便是相信“科技可以与护理人性化照顾实务整合,提升护理的社会地位”。仿佛科技能够超然于社会世界,不受人为力量的影响。

直到1960年代,孔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问世,人们才逐渐发现,科学并非独立存在于社会世界之外,而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环,深受时代环境与人类行为的影响,影响日后STS(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ty,科学、科技与社会)学门的开展,学者们尝试从“社会脉络”(社会建构论)的角度来解析科学与科技的发源、演变与应用。STS相信,人与非人之间不断的互相改造,是理解社会变动的重要方式,科技的发展与取代,是各种诠释彼此互相竞逐的结果,其中涉及团体的权力关系,也和背后的社会脉络有关。

《护理与社会》一书,便是台湾社会科学与护理学界的学者,从跨领域的STS的角度出发,携手合作所完成的一本论文集。本文集的目的,在于从台湾在地护理发展的社会脉络,重新解读医疗与护理科学、科技,试图找出真正影响台湾护理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让读者们体认到,好的护理(或医疗)工作,不单单是靠先进的科学工具就能达成,还需要社会行动者、公共制度、商业环境等多方力量的配合。

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由15篇论文加一篇总导读组成。

第一篇谈技术与护理,简扼地回顾了战后台湾护理工作的发展,试图拆解科技决定论与科技乐观论之不足,提醒读者,好的护理工作的发展,除了最先进的科技之应用,护理人员的待遇、承受的工作量、在医疗体系中的位置与权力等等非护理科技的社会因素,对护理工作的影响。以台湾来说,低薪、过劳、不合理的工作承担(资深护理师得肩负起部分住院医师的工作职掌,却没有相对应的保障与薪酬)、排班、医疗纠纷等不利因素,造成护理人员的高离职率,难以累积护理人才与护理工作经验的传承,更直接伤害从事护理工作者的其它生涯规划(如晚婚或不婚、不孕)。

第二篇从性别与身体的角度切入,谈医疗与护理科技对台湾妇女的身体的监管、规训与改造。像是骨质疏松的超音波筛选是如何成为预防医疗的一部分,甚至成为定义妇女进入年老的关键指标;停经如何被“疾病化”并发展出一套治疗流程,成为“医疗”控制妇女身体诠释权以及进行改造的根据;堕胎科技并非妇女决定堕胎与否的关键原因,妇女可取得的堕胎资源以及堕胎本身的价格才是妇女选择堕胎方式的关键因素;医学界的“子宫无用论”思维如何造成医生擅自决定将妇女子宫切除,造成过多不必要手术,以及医学知识如何强行改造人们对女性身体之理解方式的问题。

医学试图以“专业权威”的方式掌控女性身体的诠释权,好针对妇女身体进行修补、改造、规训与监控,这其中所隐含的“权力关系”,是抱持科技乐观主义的医学界不会对“病患”说的秘密!

第三篇谈精神心理卫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精神疾病的定义、判定与治疗,能有一套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化方式,还是应该因地制宜?在不同社会文化长大的人罹患精神病后,发病的症状与治疗的手法全都可一样吗?而且,都要以现代西医的方式为准吗?本篇从台湾离岛兰屿的达悟族原住民的高精神病发生率,却不需进行西方医学的治疗(吃药打针,隔离监控),反而可以自给自足,维持日常生活且病况恶化速度缓慢的研究结果,回头思考医疗/护理技术的科技决定论。精神复健工作是否可能有隔离监控以外的模式(如会所模式)?

第四篇从伦理学的角度切入,探讨医疗政策是如何决定并成为日常医疗行为的一部分。像是检验唐氏症的羊膜穿刺技术的落实开展,需要哪些社会条件配合?“迟缓儿”是如何被“制造”出来?为了避免家中出现迟缓儿,父母又是如何配合医疗体系对子女进行身体发展的监控与调整?其背后所涉及的“科学政治”问题,都不是科学乐观主义或科技决定论所能简单解释的。

人在社会世界中的医疗、护理行为,都不单单因为有了某项医疗/护理技术而发生,背后还有知识传递网络、公共政策、(病)人的配合才可能顺利展开,STS希望透过挖掘医疗行为的“社会脉络”成因,让更多人了解护理发展与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书的目的,一则希望提醒决定医疗资源分配的主管单位,将资源放在更能帮助护理工作发展的正确位置,二来作为培育未来护理工作者的“护理伦理学”教科书使用。为此,本书的编写体裁有许多贴心的小设计,为了帮助较不熟悉社会科学概念的护理学子,每一篇论文中所使用的学术概念,都会以小方块的方式做简单的概念定义与解释,并在每一节的最后提出适合在课堂讨论的问题。

写作架构的设计也很值得一谈,全书15篇论文全以固定架构呈现。以一则常见的台湾护理工作问题(现象发想)作为破题,紧接着则是讨论主题的重点摘要(前言)、文献回顾(理论与概念)、深入剖析(议题深探)与最后的结论。从本文集的编写企图来看,主编群试图将本土的学术论文研究成果,作为撰写适合本地使用之教科书,避免过去许多虽然有本地学者所写但不过是翻译海外研究成果的写作盲点,从而达到学科在地发展,培养本土观点思考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