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升信息技术“学困生”学业成就的策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升信息技术“学困生”学业成就的策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由于受生理、环境、教育以及个人努力程度的影响,同一年龄段的不同学生在身心发展水平上会表现出特殊性和差异性,其在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反应敏捷、语言表达流畅、动手操作熟练;而有的学生注意力分散、思维反应迟缓、语言表达简单、操作训练受阻,我们往往称后者为“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其实,“学困生”问题在多个学科都会遇到,也是我们实施新课程时必须认真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毕竟“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使命。课堂正是减少学生成就差异最合乎逻辑的地方,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应该让每一个学生提升学习能力,获得最大化的学业成就。我们这里所要探析的是,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正确看待学生的差异,正确运用矫正策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整体提升“学困生”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学业成就

强化自主性学习意识

前苏联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说:“一个人离开了自主性,就不能获得发展。”也就是说,没有了自主性,学习活动就不可能持久地进行下去,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研究表明,自主性强的学生由于能够系统地运用一系列学习和自我调节策略,其学习成绩一般要好于自主性差的同学;那些在智力、社会环境和接受教育的质量方面明显占优势的学生,学习失败的重要原因是缺乏自主性。可见,激发与强化“学困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基本策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关注全体学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而中小学生更渴望受到关注,特别是“学困生”需要更多的关爱。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在学期初可以采用网络问卷调查、个别谈心和操作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为有针对性地教学做好准备。其次要平等对待学生。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差的,相貌较好的还是一般的,坐教室前排的还是坐教室后排的,能力较强的还是能力较弱的,都要一样看待,应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与时间平均分布到各类学生之中。特别是要对学业成就差一些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期望、支持和鼓励,以激发“学困生”更有效地学习。

2.引导学习兴趣

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提出:“兴趣就是人类的一种‘自主性’功能。”而兴趣是可以积极引导的,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感受”。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死搬硬套地教教材,而是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落脚点,给学生设计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等新型模式,设置新颖的、适合学生兴趣的并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联系的任务,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探索中达成学习目标,从而提高学业成就。

3.改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代表着学生个体所特有的对自己的信念、情感和态度。自我意识的改善能够促进元认知策略的形成,在学习行为上发生积极而持续的效果,从而直接产生在学习成就上的影响。而改善学生自我意识的秘密在于发现学生独特才能的价值并反馈给他们。

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下功夫。(1)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教师可以更多地运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产生错误较少(高成功率)的信息技术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内容与教学的积极态度。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所组织的教学内容应较多地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3)多给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如语言表达、作品展示、操作示范等,在交流与展示中,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认可。(4)及时给予发展性评价与反馈。“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自信”,教师用发展的观点给学生以评价可以有效地改善“学困生”的自我意识,从而促进其提升学业成就。

拓展分层式学习路径

陶行知先生指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既要承认学生不同的发展起点,又要尊重不同风格的学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知识、技能、学习兴趣、认知风格以及实践经验,进行分层要求、分层施教、分层指导和分层评估,这就是分层式学习的内涵所在。分层式学习给学生更多选择性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水平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支架,通过自我调控挖掘学习潜能,完成具有挑战性的训练任务。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利用“个性化学案”和“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拓展学生学习与目标达成的路径。

1.个性化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指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认真研习教材和相关资源,完成相关任务的学习方式。个性化学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来设计的(可以是电子的、也可以是文本的),体现出良好的问题启发性和分层性,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如初中信息技术《图文混排》的教学,教师利用学案,通过“阅读-吸收知识”、“思考-梳理知识”、“实践-应用知识”三个层次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并提供了“Web学习”、“过程动画”、“幻灯学习”、“教材阅读”四组资源供学生自由选择学习,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或表格的方式仔细分析“在Word中应用图片的秘密(发现多少填多少)”,从而完成梳理知识这一环节教学任务。最后,教师以“作业超市”方式提供多样选择任务,引导学生完成实践环节。在此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方式和方法多样,学习成效明显。长期如此训练,“学困生”的学习成就感会越来越强,学习积极性会越来越高,学习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2.专题学习平台支撑

专题学习平台是一个基于网络资源的主题探究学习的网络平台。信息技术教师根据学科教学计划和教材体系,针对教学课题进行网络化教学设计,将学习思路与要求、结构化的学习资源、分层的学习任务、丰富的制作素材和互动性的反馈训练等,有机地整合在网络平台上,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提供支撑。例如,Moodle平台的有效应用可以丰富个性化学习资源,拓展学习路径,满足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同时也可以创建互动性学习活动,支持学生课堂体验与生成,促进共同发展。

又如在初中信息技术《设计应用文档》中“制作封面和封底”的教学中,教师利用Moodie平台,在“封面制作技巧”与“封底制作技巧”项目中为学生提供了文本阅读、图形化步骤和Flas演示的多类指导;在“学习活动”中设计了“达标、拓展和创新”三个层次的操作任务供学生选择,在“在线测试”中设计了10道训练题,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测试与验证等。在一系列教学活动中,教师改变了教学内容的纯文本呈现方式,辅之以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设计分层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既拓展了课程资源,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个性学习的时空。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能力特点和喜好的学习方式展开多样的学习活动,构建所学的知识,从而避开了学生的缺点,强化了学生的优点,极大地优化了学习效果。

其实,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电子学案与Moodle等专题学习平台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分层学习提供更多、更好的帮助。

创设合作学习活动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方法之一。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锻炼学生组织、沟通、协商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的意识,促进学习目标的共同达成。更为重要的是,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优生”的成绩,也可以提高“学困生”的成绩,甚至在一定的环境中会使“学困生”受益更多。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合理地规划、创设合作学习活动来促进“学困生”的发展,是可行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策略。

1.基于问题的小组讨论

问题是用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并依据教师所组织的材料进行学习的工具。在异质同组的问题讨论中,学生可以相互表述自己的观点,聆听同伴的观点,特别是“学困生”,可以得到更多的感染与启发,并生成对学习内容更深层次的认识。

如在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文本信息的结构化与形象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文本信息的结构化表达与形象化表达区别在那里,各适用于什么对象”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时,要让每一个学生发挥不同的作用,如有人记录,有人负责调动大家积极参与,有人负责收集大家的创造性回答,有人负责小组汇报等,如果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就会出现成员都不参与小组活动的现象。一般而言,值得讨论的问题应该是过程问题而不是内容问题,因为内容问题是直接的、低层次的、聚合的、闭合的和事实的,而过程问题是间接的、高层次的、发散的、开放的和概念性的。过程问题鼓励更多的思考和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活动,要求学生使用个人的知识储备来积极构建自己的解释和意义,而不是通过原样复述来达到理解。

2.基于作品的分工协作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操作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相关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既是信息技术教学与反馈的重要方式,也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在作品项目的合作中,小组学生首先商定制作思路、制作步骤和各项制作任务,各成员再根据自己的喜好与能力选择相应的制作任务去完成,由小组长协调彼此之间的合作。

如在高中信息技术网站的规划与制作、初中电子小报的设计与制作等课程的学习中,小组成员共同商定制作方案,并明确分工,有的成员收集与主题一致的素材,有的成员加工美化处理素材,而有的成员进行网站或小报的集成,有的成员查漏补缺或检测等,这样的分工与协作充分发挥了每一个成员的作用,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让每一位成员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3.基于课题的研究实践

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课程框架下的学科之一,基于信息技术及网络平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促进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培养合作精神和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可根据条件适当地把一些学习任务安排在课外时间去完成,适度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研究性课题或实践课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任务。

例如,在学期初由教师确定或者学生提出实践内容,如《电脑游戏对中小学生学习的影响》、《班级网页制作与管理》、《校园网络及机房维护》等实践性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课题,参与其中的研究和实践活动。这样的合作学习是一个阶段性的活动,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制订好计划和工作流程,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并加强对过程的监控与指导,各组以正式表格的方式记录各个成员的活动及成果,以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

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应该合理使用,而不能过度地使用。当教师没有把学习任务组织好就交给学生时,这是对合作学习的误用;对学生应当掌握的技能和过程,在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独立练习的时候,就让他们分组练习,这是对合作学习的过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