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构建创新作文教学的哲学境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建创新作文教学的哲学境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哲学境界是人们认识事物、证悟世界、追寻真理以达至的理想境界。哲学不仅仅包括世界观、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它还与思想密不可分。而以此理论来考量和衡测我们的作文教学实践,会惊愕发现无论是作文的“教”抑或作文的“学”,都一直受“知识中心”的束缚,却未能或未很好地把对宇宙人生、社会现象、周遭事物的深沉思考,涌进作文教学的视域,且用思想的甘露和生命的场景洇开,化作弥漫于字里行间的哲理颗粒,导致作文教学只是百科全书式的广度,而不是哲学化运思方式的深度。堪忧之余,笔者拟从思想、灵性、人生等角度,围绕创新作文教学的哲学境界的构建,权作一点页面上的浅说与赘述。

一.活跃的思想与敏锐的感觉

1.树立日常关怀和终极关怀的信念

大作家、小作者也好,文学体裁、实用文体也罢,都承担着对现实和历史的人生关怀的重大使命。人生关怀,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者的共同品格,也是一种独立品格。所谓终极关怀,它属于人的精神信仰范畴,是一种探究宇宙人生本源的形而上之思想情怀。作为共同品格和思想情怀,他们应该能够以独特的方式契入生命乃至灵魂深处,顾及文本语言、文化语境、读者心理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藉助哲学的“言说”,去表现出独立的生命哲学概念。譬如《最安全的,才是最危险的》(学生习作)中写道:认识到安全与危险的对立转换,我们才能更深刻的理解现实。套用《双城记》的第一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其实每一个时代中,危险与安全都是并存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性质,唯有安全或危险成为主要方面,才决定了社会的现状。如今,我国的确有安全的一面。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都昭示着这个时代的和谐与安全。然而,安全背后隐匿着危险:政治上,“三公”透明化阻力重重;经济上,物价上涨,房价让人望而却步;文化上,颇显浮躁,韩方大战的余热还在继续;民生上,食品安全问题频出,让人心忧……我们不仅要提起十分精神踮起脚尖走过泾溪石险处,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迈开大步平稳踏过平流无险处。作者怀揣一份欣悦而沉重的自我认识和忧患心绪,在真诚“袒露”中“言说”,“言说”中显现对社会的责任、对他者的回应的伦理本质,形成理性互动和宽容交往。

2.具有高清的哲思方式

北宋山水画家郭熙说过:“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心临之则价低。”(《林泉高致・山水训》)由是观之,出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进入内心才能牵引出“林泉”一样高清的哲学思维。“我的眼睛注视着天空。”贝多芬经常这样说。的确,哲学思维是从注视天空开始的。眼睛经常注视着天空者,总能因满布星斗的天空而顿起敬畏之心,总会从心灵中荡起自致远大的崇高美。让我们翻开散文《跨越百年的美丽》,你会发现梁衡先生抬起头,沿着肉眼和心眼搭建的天梯,注视着居里夫人的朗朗心空,突然领悟到了居里夫人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排除干扰的执著态度、驾驭规律的智慧和不重名利的跨越百年的崇高之美,于是以人类文化尤其是哲学思想的广阔背景作为创作的依托和支架,笔带钦羡和敬仰地写下了“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科学家,……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她得到了永恒……”这样独特的气象、血脉、韵致的佳语名作。今天,我们的作文教学何不以此为范例和借鉴,有意识地培养仰望天空的哲学思维!?

3.强化问题意识,富有洞察力

(1)从历史现象入手洞察生活的真实性,这种认识取向通常被称之为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例举学生习作《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关联》:……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提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台湾学者龙应台女士却曾在著作中强调“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这两种观点看似是绝对矛盾,但其实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首先,这两种观点都建立于文化范畴之上,切不可夸大去说。如今许多人片面地理解鲁迅先生的话,认为只要是民族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就必须被推崇,却忽略了鲁迅先生所谓的民族文化并非是未经挑拣的、拿来就用的。他在《拿来主义》中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是:“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同样对于民族文化,我们也要去芜存菁,将其精华发扬光大,这样的文化才有流通的生命力,才能得到世界的认可,就如葛剑雄教授在谈及地域文化时说:“有生命力的民族文化,经过有效的传播才能是世界的。”世界文明的发展正是不同民族不断的交流、融合、再创作的过程。……如果习作者缺乏问题的探询力、眼光的洞察力和思想的透视力,很难写出上述例析清晰、论辩缜密、思想包容力极其丰富的文笔。

(2)从悖谬想象入手去洞察生活的真实性和本质性,这种认识取向则被视之为现代主义的创作取向。作者倘若不是把自己作为大写家,而是作为思想家来思考人生并表现人生的,那么不管是常态现象还是悖谬现象,都能够准确、深层地揭示现象的核心本质。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程度很高,还要不要简朴、节俭?一位习作者的看法是:简朴,其实还有另一种写法:俭朴,不过我更喜欢前者。俭,省也,总使人感到迫于生活的无奈,而简,却表示一种生活的态度。人们喜欢杨丽萍的竹篮,不如说是喜欢她不囿于世风,在大牌云集处,仍固守内心纯净的勇气和自信。这正是那些追逐时髦的姑娘所欠缺的。她们不懂为何简朴二字中,“简”在“朴”先,更不懂这种“简”实则来之于内心。这些思考是一种确认和融合的过程,凸显了简朴的本质和价值:行之简,心之朴,简朴是灵魂的一缕馨香。

二.哲学灵性与艺术表达

1.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一个社会不管审美趣味如何,理想性价值取向、阳刚之气、正能量占上风、为主流才是正常的、健康的。可是环顾周围,价值取向正趋于多元、非理想、实际生活化,理想性价值取向被消解,实用性价值理想被高度崇尚。在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被模糊、遭软化、受贬损之后,一些人乐于接受一种及时行乐、腐朽没落的观念,并将朴实、正直、善良的美好德性予以漠视、放逐。以引领学生通过作品去探看深层世界、表现真善美、笔伐假恶丑为归依,中学作文教学则理应在价值的确定性与价值的不确定性之间,摆正位置,找准正向标,使理想性价值成为创新作文教学的旗帜和引擎。下面一段诉说便是习作者为救赎高扬自我、漠视普通、被外物所役等颠倒了的异化了的人的灵魂,而反复叠唱而出的主旋律、正气声:

朔望轮回,我在这个星球上忙碌着,一如努力绽放花朵的山果;季风来了又走,我在这个国度里生活着,一如结着果实的山果;候鸟又飞来过冬,我只是在我处在的地方思考我的存在,一如将生命比作甜蜜之歌的山果。

我是一个存在,一个平凡的存在。

《圣经》里说上帝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人类生来平等无异,而这个世界有战争、恐怖袭击,这些看似复杂的社会问题实质都是因为总有一批人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竭尽全力要干出一番所谓的“大事业”来。若放弃这个念头,把身边所有的人都看成一个个与自己一样的平凡的存在,那自然会有一种同化的力量将彼此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而不是互相伤害。如山果一样默默开花,悄悄成长,让这个世界因为平凡而和谐。

2.富于自我批判精神

热爱劳动是传统美德,劳动光荣,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劳动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扶助弱者的优良品德和对他人的爱心,锻炼他们的生活动手能力,云云,本已经成为人们持久牢固的共识,如今呢?习作者以“存在式体验”述说心声:可是现在,我们对于劳动仅仅只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将其真正落到实处。而反观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待劳动则是真正放在心上:德国法律规定,年满六岁的孩子必须劳动;美国深泉学院――一所比哈佛更难进的学校――更是将“劳动”作为校训。它特意将校址选在加州东边沙漠的深处,学校一切运作全靠学生和老师来维持。除了盖房子,任何事都要亲力亲为。学校对外籍学生设有全额助学金,代价是每周必须完成20个小时的体力活。创办者旨在让他们通过劳动,倾听“荒漠的声音”。从中外横向比对的层面,描述现实、反思现实,正视现实异化处境和怪诞处境,充分意识到日常生活的危患,重新确立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一种强烈的社会意识、现实批判热情、参与现实变革的行动和勇气跃然纸上。

3.具有高雅情趣和文化素养

事实上,在人生意味的探索中,我们中国人形成了一种以“趣”为要素的相当完整的审美生态系统,说明人生可以全方位地寻求与创造生命之美与生活之趣。而要构建创新作文教学的哲学境界,我们不赞成趋时媚俗,更反对将尘俗生活中的陋俗与恶俗的内容带进创作领域,应着意引导和要求作者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在谈天说地、写景状物中揭示生活的本质和人生奥秘的真谛,给作品点染上一层哲理和雅趣的光环。当然哲理的提炼、高雅情趣的培植,自然离不开作者的思想境界、文化素养,否则,只会在浅俗的、固有的文化层次上蠕行。以下是习作《辩证读“零帕”》的节选:对“零帕”,我们要汲取的是它拒绝物质化的理念。在这个霓虹灯下,纸醉金迷,桃红柳绿的社会,已是越来越难寻觅到淡泊如陶渊明的影子了。物质世界的无限丰富带来的结果很可能是精神绿地的荒漠化,网络的泛滥更是让一部分青少年沉溺在物质化的世界,他们已然快要拒绝人格提升,沦陷于低层次的狂欢。对这种近乎疯狂又无比诱惑的物质化社会,我们也许应当从中国哲学之祖老子那里寻一剂良药。他留给世人的文化遗嘱就是不断做减法。减去一切干涉你内心、本性的东西,过那种“味无味”的生活,愈是平淡质朴的生活,才愈品愈香。“君子之交淡如水”,连孔子也希望世人过那种简单的君子生活。在我们还在为买房、买车等一大堆生活桎梏所束缚的时候,不妨抬头看看天空,看看云端之上那些白发飘飘的老者。鲜明的表态、充分的论据、严密的推理,廓宽的文化素养,给读者以道与理、理性追求与哲理智慧的精妙意趣。

三.创作与人生的契合

1.创作,人生的一种最情性的形式

托尔斯泰给我们指出了优秀艺术品的三个特征:第一,一件艺术品应该表现某种特定的感情,如悲痛或高兴等;第二,他应该清楚明白的表现那种感情;第三,艺术家应该真诚地期望表现出他的感情。的确,带着感情创作的的作品会有一种磁场。像《听雨》的作者将赋予人生意义的瞬间体验、感悟、情愫凝聚为语言的结晶,呈现出人性、人的完满自足、怡然自得的理想愿景:“我静静地谛听,尽情地感受,唯愿听出雨的别样风骨。一道闪电划破沉沉的夜空,炸雷轰鸣,暴雨飘泼,鞭打在摇曳的绿叶上,跳跃在黑黑的瓦片上,一曲紧张的珠玑的合奏,旋律那样的清响,节奏那样的明快,我的心灵好像坠入命运交响乐章。

“是谁,在霹雳哗啦的声歌中走动,足音急促清脆,是夜班急欲返归吗?

“是谁,在风声雨声包围的对面小屋里,书声阵阵,那样投入?

“雷还在响着,雨还是飘飘洒洒。我整个身心依然沉浸在淅淅沥沥的雨声里,感受柔如飘丝的夜雨的抚摸,金戈铁马般的雨音的梳洗,我是否听懂了雨的欢歌,雨的底蕴呢?”

2.创作,人生的一种自我关照的形式

其实,写作就是写人生,语言文字就是作者观照自己人生的形式、媒介和载体。以水路水态水格,写水乡水天水人。以汉腔汉调汉韵,作汉形汉色汉魂。梁实秋描述晚景:(人到老年),由黑而黄,而灰,而斑,而耄耋然,而稀稀茫茫,而牛山濯濯,活像一只秃鹫……一怀老朽不可逢春的凄凉、孤寂。郑板桥撰有一副对联:四面灯,一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上联是县官郑板桥作的,下联是前来告状的私塾先生作的。他状告东家不按原议付给他八吊钱的薪水,反而诬蔑他才疏学浅,公然将他辞退了。下联证明他状告有理,打赢了官司。上联是郑板桥做官应当照亮东西南北的志愿的一种形态自然的流露,下联是私塾先生对不能容忍的遭遇的一种质朴的控诉,都表现了倾向型与艺术形式的和谐一致,都表现了表现什么与如何表现的自由(转述:翟墨《融创时代:当代艺术手记》)。

“如果说从政治批判到历史反思,往往还停留在对人际关系外部联系的揭示上,那么面对人生价值、人的命运的思考,则更接近于对人的本质的哲学思维和审美观照。”(王铁仙《新时期文学二十年》)以史铁生的《合欢树》为例,作者多次所写到的母亲、儿子、孩子多维一体的“合欢树”,树干虬虬曲曲,树叶密密疏疏,树根深深浅浅,但里面大都渗透着一个人生和艺术探索者的苦涩与甜蜜,烙印着人生美丑的纠缠与裂变。既象征着母爱和对母亲的不尽思念,又观照了自己的多舛命运,有压抑,有沉痛,更有愧疚之情、感恩之心、希望之愿:它超越了诉苦的历史记忆。相比之下,那种未能深入生活,热衷于平庸与无望、修饰与夸耀,陷溺于生命、思想的含混不清状态的作文教学,我们坚决摒弃它毫不为过。

3.创作,人生的一种创造美的形式

创作,是作为一个思想美、艺术美之世界的呈现。创作,为受众坚定信念、启迪智慧、殷实情感、洗涤心灵,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之席勒曾深深地感叹道:“人类啊,人,只有你才有创作(艺术)!”将这句格言展开、引申,创作,表现为一种观察者(作者)、文本、读者三者给力的综合性、创造性活动;创作的极致是极单纯、极丰富的,思维魔方的旋转为方形的变化,描绘、概括和阐释社会形态、心灵流变、文化思潮等的发展节律,谱写出一支宇性、天性、人性、物性大谐振的大美交响曲。……石板路两旁的竹林吸引了我的注意,一支支挺拔的青竹沿屋而种,把孔子及其弟子们的书屋围抱其中。已是秋令,可这里的竹树还是如此的葱翠。这不免让人想到竹传统喻意――君子。而这些种在孔庙中的竹,就更显其君子本志,不分,不支,不向两边歪斜,竹节就犹如“君子自审”一般一次一次地把斜枝调回正轨,向着正直、向着高空生长。……驻足竹林前,久久凝视,依旧可以透过竹子感受到孔子那份君子之气,正直,智慧。一阵风吹过,竹叶摩娑,不禁感叹这是一片多么安静祥和的净土。在这里,在竹与孔圣人身边,默默发誓做一位君子“不妄动,不徒语,不苟求,不虚行。”…… (学生习作《竹林深深》)好一个语言构造的世界,是通过语言想象出来的世界,是通过语言诗说出来的世界,含情的笔墨去舒卷翠竹青青、竹韵声声的幽美景致,形象的思维去探触自由意志、生命精神、牧冲致远的人性品格之美的人文奥秘,美在诗情里,美在哲思里。

毛承延,语文特级教师,现居上海。责任编校:剑 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