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允价值会计与银行监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允价值会计与银行监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金融危机中的公允价值备受关注,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增加了银行监管的难度。文章结合公允价值发展的轨迹以及公允价值会计的特征,从总体层面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给银行监管带来的益处和挑战,从银行信贷行为、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等具体层面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带来的监管挑战,并介绍了银行监管应对这种挑战作出的努力,以及对我国银行监管的建议。

【关键词】 公允价值会计; 银行监管; 商业银行; 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中的公允价值会计与银行监管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因为可能加剧金融危机成为关注的焦点。各金融机构因为持有大量抵押类证券,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出现了大量未实现且未涉及现金流量的损失。这些损失在证券未出售前仅仅是会计上的损失,但由于会计报表显示出的利润亏损,使得这种“账面损失”扭曲了投资者的预期,逐步发展为“价格下跌―资产减计―提取拨备―恐慌性抛售―资本金折损―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所以有金融界人士认为公允价值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2008年12月30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向国会提交了调查报告《市值会计研究》,认为公允价值不是导致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但公允价值计量有待改进。2009年7月28日,FASB与IASB联合成立的金融危机咨询组报告,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不仅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甚至也不是推波助澜的因素。

公允价值会计并不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导因,它只是希望如实地反映金融资产现在的价值状况,却在市场环境与其他因素综合的作用下使得金融危机的程度加深:第一,金融工具的复杂性、高杠杆性与保证金交易。在市场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稳定的保证金要求使得衍生金融工具价格不会发生剧烈变动,当市场突发变动(比如雷曼兄弟投资银行破产)时,在信用评级的助推下,其内在杠杆性就会导致其市场价值直线下降。而资产价格的大幅缩水将会引发追加保证金或增加抵押资产的要求,去杠杆化引致的市场效应导致了金融产品价格的恶性循环式下跌。第二,监管资本、融资能力。金融资产账面值的大幅缩水,间接地拉低了资本充足率,使银行在资本紧张的情况下被迫在短时间内变卖手上的次贷资产,进而引发新一轮的资产减值。银行资产缩水导致其被迫增加监管资本额度,而这时公司的筹集资本能力因为对银行安全性的担心而下降,银行不得不在非活跃市场上出售金融产品,使金融产品的市场估值进一步下跌并影响其他投资产品,进而产生更多的监管资本要求,迫使商业银行在非活跃市场上出售更多资产,使市场价格开始新一轮下跌。第三,住房抵押贷款者审核的不严格,衍生金融工具过度创新所带来的风险放大都是重要的原因,银行监管的顺周期性使得监管部门低估了经济扩张时商业银行的风险,未能及时监测到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源及由此对商业银行财务状况的影响。

虽然公允价值会计不是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但是由公允价值会计给银行监管所带来的挑战必须引起监管层的重视,公允价值会计为投资者提供了与金融工具最相关的信息,并且加强了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但监管机构忽视了监管的顺周期性,所以相较于批评公允价值会计的缺点,我们更应该务实地讨论银行监管与公允价值会计的关系,公允价值会计给银行监管带来了哪些挑战,使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许多商业银行纷纷倒闭,为我国银行监管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公允价值会计提供帮助。

二、公允价值会计给银行监管带来的益处

虽然这次公允价值会计给银行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不能一味地批评公允价值会计,回顾历史,会发现公允价值会计也曾经给银行监管带来益处。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生储蓄及贷款危机,大约有1 300家储蓄及贷款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这些金融机构在陷入财务危机之前,其所根据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编制的财务报告却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健康的财务状况,这给外界传递了相反的信息,而基于历史成本模式的银行监管也未能发现这些金融机构财务状况的变化,这使得很多人相信:基于历史成本法下的财务报告信息相关性值得怀疑,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歪曲了金融机构真实的财务状况,公允价值给予银行监管部门了解商业银行财务状况更及时、更相关的信息。

从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来说,伴随着金融监管放松、汇率和利率波动以及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衍生金融工具成为主要的交易市场,公允价值是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成本很小甚至初始成本为零,但其价值则随金融基础变量而变动,未来净结算时可能带来现金净流入,也可能带来现金净流出,历史成本不能反映这一金融工具的内在特征,只能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表内确认,从而反映当前市场价格信息与预期信息。对于银行监管者而言关注的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而非初始取得成本。所以只有公允价值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才是可靠的计量,才能真实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状况,银行监管才能从这种反映中了解商业银行的这部分经营信息。

三、公允价值会计给银行监管带来的挑战

公允价值会计有两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一个是公允价值会计增加了商业银行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一个是公允价值会计加速了银行监管的顺周期性。第一,公允价值增加了商业银行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进一步增加,这也使得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定性下降,而银行监管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定经营,这给谨慎的银行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第二,公允价值会计进一步恶化银行监管原本就存在的顺周期效应问题:在经济上行期,公允价值未实现收益的确认使得银行利润和资本过多增长,以一定为标准的资本充足性监管对信贷扩张的约束力弱化,信贷很容易出现过度扩张态势;在经济下行期,资产价值的下降导致银行利润和资本过度减少,这将通过资本充足性监管机制进一步限制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

(一)公允价值会计的特征与银行监管的性质

历史成本基于客观的交易事项,其计量是可靠的,公允价值会计的引入虽然使得会计信息更加相关,但同时也增加了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波动性,致使其与日益强调其风险预防特征的审慎性银行监管存在冲突。公允价值会计的实施对银行监管和银行风险评级均产生了消极影响,一方面,它使得银行监管和风险评级的结果因银行经营业绩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使得银行监管不能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另一方面,银行监管不能实现随时的监控,这使得在特殊的经济环境及市场条件下,在公允价值采取紧盯市场变化的计量方式下,这种变化将会快速地反映到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中,银行监管因为未能及时发现这种变化而失效。

(二)银行信贷、资本充足率与银行监管

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本质上是一种长期行为,通过吸收短期贷款发放长期贷款的业务来匹配资金供需时间上的差异,赚取资金的时间价值,但是公允价值会计的盯市计量体现的却是基于一种短期波动的考虑,这与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长期性相冲突,资本市场的短视行为可能会通过公允价值会计而被放大(正如这次金融危机中的情形)。

第一,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在公允价值会计采用之前就已经存在,但公允价值会计的采用使得经济的繁荣与衰退阶段被强化,使得银行信贷的周期缩短,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更容易受到监管政策的影响,波动性更大;银行财务状况对外部因素的反映更为敏感,银行因为风险管理的需要致使其信贷行为过于敏感的扩张和收缩,这也增加了整个宏观经济的波动性。

第二,从资本充足率的角度考虑公允价值会计的影响,无论是核心资本还是附属资本,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市值变化均会出现更加频繁的波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市场价格的变化直接计入损益;公允价值的频繁变化,增加了银行资本的波动性,而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频繁变动又将导致商业银行经营活动扩张与收缩的变化,这样进一步增大了商业银行经营的波动性,扩大了风险,加大了审慎监管的难度。

(三)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与银行监管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虽然要求银行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时必须披露确实的理由、事实或依据,但是银行在提供这些理由、事实和依据时会存在大量的主观分析和判断,并且在不同的时点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致使银行监管机构很难判断和评价银行的真实业绩和银行资本状况。投资者可以从附注中获取财务报表不涵盖的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假设、估值技术等内容,特别是在市场流动性不足以及不存在活跃市场条件下,信息披露有助于真正地了解金融工具的内在价值,而非账面上的价值。虽然如此,但银行监管者需要随时关注商业银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内容以及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评估银行计值、判断的准确性,增加了对银行监管者的要求。

四、银行监管的努力及我国银行监管启示

巴塞尔委员会于2008年6月出台了《公允价值的度量与建模》,给公允价值运用提出了整改意见:第一,应当建立起银行在市场条件恶化、市场价格变化无法预测情况下的应急计划,并对复杂金融产品的风险管理分配更为充足的资源。当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银行对金融产品的估值应该更加依赖于模型。对此,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评估银行估值稳健型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指引,这都将有利于避免出现因为市场流动性不足以及估值技术的缺陷而导致公允价值计量不准确的情形,避免了波动性的蔓延。第二,由于财务报告和风险管理目标角度的差异,前者的价值评估反映会计准则范围内的风险因素,后者的价值评估着重反映价值不确定性,银行应该妥善处理这些存在差异的目标,并进行相应的价值调整,所以银行监管的着重点在于风险管理目标,而非盈利目标。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10年9月提出了新的国际金融监管框架――巴塞尔协议Ⅲ,中国银监会也提出了被外界称为“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讨论稿:在2011年3月31日之前,中国监管层要求各银行根据现金流对利率和本金偿付的覆盖水平来计算风险权重。新的监管框架要求核心一级资本金比率为5%,一级资本金比率为6%,资本充足率为8%,而逆周期资本缓冲为2.5%。

公允价值会计将会增加商业银行监管的难度,除了在监管资本中设立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以应对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性外,我国的银行监管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公允价值会计及时的信息反馈将有利于监管部门掌握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等信息,银行监管和商业银行都应该收集有关的信息、数据,以便能够准确地把握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和风险状况;第二,银行监管当局应该更关注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而不是财务报表显示的盈利情况,所以监管部门应该制定措施对冲实施公允价值会计框架对审慎性银行监管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应对公允价值会计给银行经营活动、风险状况带来的波动性。

【参考文献】

[1] 赵平.实施公允价值会计对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影响[J].新金融,2010(9).

[2] 段进,赵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变迁及其对银行风险监管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