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五个重庆”剪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五个重庆”剪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绿树越来越多,楼房越来越靓,孩子越来越壮实,出行越来越安全……这一切改变,源自“五个重庆”战略。

正如市委书记所说:“已成全市人民共同意志的‘五个重庆’,个个都紧扣民生。”

“宜居重庆”:“城市变成了‘天然氧吧’”

“这哪里是一座县城,纯粹就是‘天然氧吧’!”

7月18日,参加重庆“最美街道”评选活动的山西省太原工业学院大三学生张砚朝,走在荣昌莲花街上,发出这样的感叹。

其实,很多荣昌市民都有张砚朝一样的感受。伴着依依垂柳,在莲花街河边垂钓的64岁居民老何说:“这辈子哪都不去,就住在这个‘天然氧吧’了。”

事实印证了他的说法――20平方公里的荣昌城,城市建成区绿地率高达48.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8平方米,人均广场面积0.5平方米……

“这是以前做梦都没想到的。”老何感慨地说。

“最近三年,荣昌投入30多亿元提升城市宜居条件,是前五年投入的八倍。”荣昌县委书记陈杰说。

荣昌县城的变化,仅是“宜居重庆”建设的一个缩影。

重庆主城区也正在发生脱胎换骨般的变化:新建广场、绿地,改造“危旧房”,整治户外广告,给城市建筑“洗脸穿衣”……

市宜居办常务副主任游正说:“通过实施三大类29项工程,总的目标是到2012年,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到2017年,把重庆建设成为全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畅通重庆”:“周末‘赶重庆’耍”

9月30日,渝宜高速公路奉节段通车。

当天,在奉节县城上班的熊义,带着老婆和孩子,上重庆主城区玩了一趟。下午,一家三口又赶回去,正赶上吃晚饭。端着碗,熊义一个劲地乐:“这下,我们周末都可去‘赶重庆’耍了。”

高速路通车后,奉节至重庆主城的车程缩短为四小时。一时间,“赶重庆”竟成了老百姓的流行语。

当地旅游也因此火了:在天坑地缝景区,“十一”黄金周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4.7倍,相当于去年全年的游客总量。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奉节,1997年县境内的硬化和油化公路仅十余公里,在当时库区区县中排名倒数第一。仅五年时间,奉节就打了翻身仗:新修和改造518公里水泥公路,在重庆乃至西南各县中名列第一;新建30余座大中型桥梁,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400公里;投资近6000万元建成库区首个旅游专用码头……

奉节的变化,只是“畅通重庆”的一个亮点。

2008年11月,我市“大手笔”启动“畅通重庆”建设。两年来,快速延伸的公路、铁路、航空、轻轨、大桥,编织了一张立体交通的“五线谱”,在山城大地,千万个建设者演奏着一首通江达海、内畅外联的交响乐!

今年高速公路突破2000公里,提前十年基本实现“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

“森林重庆”:“在森林里喝茶真爽”

67岁的唐大贵家住永川五板桥,晴天午后,他几乎都要去对面的桂上公园喝茶。

不过,这是他最近一年来才形成的习惯。以前,他不爱去公园,嫌那里的绿树不够,现在,他明明是去公园喝茶,却偏爱讲“到森林里喝茶”。

在“森林重庆”建设中,永川投入五亿多元,建起了八座城市森林公园,实施了2000亩彩叶林工程和城区11个山头的绿化工程,新增公共绿地面积381万平方米,新造林16万多亩。一座森林城市正在渝西崛起。

如今,像唐大贵这样常去公园消遣的人,已络绎不绝。他们说:“在森林里喝茶,真爽!”

这是“森林重庆”赐予普通市民的福祉。

截至目前,“森林重庆”建设任务完成过半,全市森林覆盖率年底可达到37%,比去年提高两个百分点。

“平安重庆”:“摩托车不上锁安然无恙”

“我在几年前被盗过一辆摩托车,还是用铁链子锁起的。同样停在这个楼梯间,我新买的摩托从去年开始就没有上过锁,至今却安然无恙!”

“女儿在高中读书,原来每天晚自习下课后我都要去接她,现在她说不用了,因为路上很安全。”

石柱县城城东的谭先生和城南的李先生在滨河公园散步相遇,不约而同地聊起“平安石柱”建设的成果。

去年,石柱县公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5.34%,在全市排名第四位。在“平安石柱”建设中,全县建立了县、乡镇、村、组四级联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组,一般事不出乡镇,大事不出本县”的目标。

越是大开放、大发展,越要筑牢“平安重庆”的坚实地基。在“平安重庆”建设中,重庆先后掀起“打黑除恶”风暴、推行交巡警合一、增设专职校警为学生保驾护航,为市民撑起了一张立体防护网,群众安全感指数列全国第九位,居四个直辖市之首。

“健康重庆”:“有病可在家门口治疗了”

家住渝中区望龙门西三街四号的63岁的龙景芳有高血压,以前每次发病都要住院观察十几天,一家人都跟着她跑医院。

不久前,龙景芳又发病了。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全面检查后,医生为她制订了治疗方案。两天后,龙景芳出院,回到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观察治疗。

一边按方案治疗,一边与市一院的专家保持联系――龙景芳的家人松了口气,“大病也可在家门口治疗,真方便!”

从2007年开始,渝中区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辖区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八家三甲医院签订了《医疗协作关系协议》。去年以来,这项政策让近3000名病人享受到便利。

在“健康重庆”建设中,仅去年一年,全市就启动近9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业务用房改造,其中578个村卫生室全部实行标准化建设,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民覆盖。

“到2012年,全市主要健康指标将达到西部地区领先水平。”市卫生局局长屈谦满怀信心地说。

而在精神健康方面,“唱读讲传”振奋了3200万老百姓的精气神。

“‘五个重庆’建设对民生进行了全方位的整体规划。”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说,它追求的就是老百姓的最大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