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寻找课堂的支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寻找课堂的支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课堂提问是可以帮助学生迅速、便捷地理解课文的支点,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上更要注意课堂问题设计这一环节,教师问题设计是否科学,是否新颖,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一旦提问失效,就会“一招下错,满盘皆输”。

关键词:支点;课堂提问;科学新颖

著名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

动地球。”课堂提问是可以帮助学生迅速、便捷地理解课文的支点,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个在一线上课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当我们问学生一个问

题时,学生经常是不知所以,问下去的问题往往是石沉大海。而当我们试着换种方式去提问时,学生往往就会豁然开朗,结果整个课堂就如同煮沸的开水锅,咕嘟咕嘟到处冒泡。

一、提问设计要扣住重点,抓住难点

重点和难点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拦路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

往不容易掌握,但教师在教学中又必须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多备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教授《拿来主义》一文时,第一到第六小节历来是本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理解中的一个难点。那么,我们该如何通过设计问题来帮助、引导学生理解呢?

二、提问设计要活用典文,引发疑问

一些经典名篇是作家们的经典之作,往往字字精彩,句句经典,有许多的神来之笔,蕴涵着很深的含义。教师如能发现其中的奥

妙,引发疑问,就会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通过讨论去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如,在教授朱自清的经典美文《荷塘月色》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作者为什么要着重描写荷

花和月色来表白自己的心情?学生在饶有兴趣地讨论后,再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就能体会出课文的深层含义: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是中国文人志趣高洁的象征。月色象征圣洁美好,而我们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就可以明白,作者正是想通过荷

花的高洁、月色的明净来表达自己洁身自好、志趣高洁的志向。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让学生可望并且可即的问

题,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让学生有一种“原来我还没全懂,原来我也可以发现问题”的心理体验。

这种方法还包括抓关键词句设问。如,《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对开篇“余幼即嗜学”一句进行设问:这句中“嗜学”一词改为“好学”行不行?为什么?这两字在全篇中有何作用?这三问有一定的思考深度,学生需认真阅读全文并进行深入思考才能回答好,所以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反复阅读推敲,学生领悟到作者幼时特别好学的急切心情;也正是这种好学精神,才有后文无所畏惧地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嗜学”二字统摄全文,又与段末“勤且艰”相应,与篇末“善学”相照应;“嗜学”“善学”既是作者对马生的勉励与希望,又是全文的主旨。点拨两字能牵动全文,所以在语文课堂问题设计中抓关键词句是很有实效的。

三、提问设计要有针对性,新颖诱人

我们在进行课堂问题设计时,最难解决的就是如何引导学生

主动去探索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问题设计必须抓住不同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要有针对性,要新颖,才能诱导学生紧紧围绕课堂,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因为职业中学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而且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正常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已经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往往更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喜欢去寻找新的角度,进行一些发现探索。所以,我们职业中学的教师就要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诱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寻找答案。笔者在教《项链》这一课的时候就做过一次有趣的尝试,把课堂变成了辩论场,让学生对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给予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让学生畅所欲言,不同的观点可以相互辩论,不但要提出看法,而且要讲出理由。这时,教师不要过早下结论,要让学生带着钻研探究的劲向更深的层次

去发掘。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地分辨正误,大胆地质疑,对人物做出了正反两方面不同的评价,通过这堂课的大讨论,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在的学生知识涉及面广,视野开阔,思维也日益完善,所以问题设计还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的情况比较复杂,层次众多。因此,课堂问题设计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功的课堂问题往往在教学中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课堂问题设计应通过“一叶”而引出整个“秋”。如,《守财奴》一文中的主人公很有特点,那么如何通过课堂提问设计来引出人物分析呢?笔者考虑再三,决定对最有趣的情节――抢梳妆匣这一情节设疑,就可以引出作品的人物分析,通过分析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笔者是这样设问的:看到精美的梳妆匣,葛朗台、他的妻子和女儿三人分别会有什么样的想法?葛朗台用刀撬匣夺金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通过这些问题,葛朗台这个人物形象就一下子呈现出来

了。一篇文章通过一处设疑,牵动全文,为学生理解课文找到了一条捷径。

以上尝试只是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对于课堂问题设计的探索我所做得还远远不够,屈原的名句说得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以期找到一个真正的支点来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提问、主动释疑,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单位 武进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