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清代王坟知多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清代王坟知多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与京城内尚存的恭亲王府、醇亲王府、孚郡王府的煌煌气象相比,连接着清代王府文化另一端的王爷园寝,在战乱与盗墓的夹击下还留下多少遗迹?因为王坟多分布在房山、平谷、昌平等远郊区县的山野之中,所以,这是一个谁也无法说清的事儿了。

2006年3月9日开始,25岁的周莎,一个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满族姑娘,和她的同学们开始了一项历时半年多的调查,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弄明白清代王坟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况。这一调查于2006年10月3日结束,他们在走遍北京有迹可寻的50座王坟遗址后,得出结论:清代王爷园寝在北京有道存的还有56座。

昭西陵前立志调查王坟

“15岁起,我就对陵墓探遗产生了浓厚兴趣,当我走近每一座陵寝的同时,不仅仅有园寝规制上的震撼,用手去抚摸残存的遗迹也仿佛可以触及历史。”周莎这样说起调查王坟的原因。而促使她直接产生行动的则是去年年初去清东陵昭西陵的经历。

在清代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的陵墓前,周莎沉默了很久。这位辅佐孙儿玄烨缔造了康熙盛世的睿智女人,这位翻转于政治的风口浪尖的传奇女人,没想到身后所葬之处如此凄清,由于年久失修,这里已经变得残破不堪了。

回来后周莎就和班里的同学说起这事,班上的王欣、段楠、王杉、兰光辉也对清代皇家陵墓感兴趣,然后大家一合计就开始调查北京地区的清代王爷坟遗存了。周莎是班长,所以也就担当了组织者的角色,成了这支考察队的队长。虽然考察队很小,不过,他们有一个很有气势的队名:承乾考察队。周莎说,承乾者,亦为继承乾元,传承学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这样,他们开始了每个周末披星戴月,来往于市区与郊区的调查之旅。这一调查从3月9日的海淀区七王坟和九王坟开始,到10月3日的琉璃河“花脸王”弘嘬墓结束。

荒凉残破是第一印象

但是,周莎没有想到寻找一座王爷坟会那么艰难,而曾经气势辉煌的王爷坟如今是那么的荒凉残破。在她的笔记本电脑里,有千余张调查中拍摄的照片,随着鼠标的移动,一座座王坟的现状在屏幕上闪现出来。除划为文物保护单位的10余处外,其他的王爷坟基本仅余一座被盗掘的地宫、一段残缺的虎皮石墙或一座倒卧尘土中的石碑。

最初给她带来震撼的是隐藏在一片庄稼丛中的定恭亲王坟地宫。他们拿着一本10年前出版的《清代王爷坟》书本,按照书中所描述的内容,以一棵残存的古树为路标,在密云县穆家峪镇羊山村东边的一片田地里找到了地宫。

当时地宫两扇石门已经敞开,门上的券顶保存还非常完整,石簪和石瓦的纹路清晰可辨。入口左手边的石门上的兽环上的小兽已被凿去,右门上的小兽也已风化得难以识别,两扇石门上都是一层黄色的水垢,整个地宫里面有约一尺深的黄褐色积水。周莎他们挽着裤腿在水里过了一遍,水里面有废棉被、垃圾、塑料瓶等,水下则铺满了碎渣断砖。

“这座地宫保存还是相当完好的,但却被当成了垃圾场,实在是太可惜了。”这是周莎的第一反应。但她后来发现,找到这处地宫算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了,其他王坟要么消失了,要么需要用砍柴刀开路前行。

昔日王爷坟今成公路

在乎谷县打铁庄的恪亲王坟,周莎他们看到的是一段新修的公路,王坟遗存能找到的只有不到1米长的一段残墙以及散落在村民院墙上的石条,去年曾看到的飨殿已经消失了。在石景山区福田寺的瑞怀亲王坟,周莎他们看到的只是一座摇摇欲坠的碑楼,地宫所在地如今已是高楼。守陵人后代潘先生告诉他们,去年瑞王坟还有红墙、宝城、三合土等遗址,现在都被拆除了。在位于房山崇各庄水库的惠郡王坟石坟,周莎他们发现,王坟前的驼龙碑碑文已被羊舔平,而整个房山区的石碑上都留下了黑乎乎的墨迹,这是拓碑文时留下的。

在寻找怀柔区峪口村的车王坟时,周莎他们一直没有找到一位知道王坟地宫确切地点的知情人,只知道在村后山上,但被一片荆棘丛所包围。幸亏在村口遇到一位老大爷带他们上山,用镰刀开路,才找到了被杂草掩盖的地宫废坑,地宫石门就在深深的废坑里面。周莎这段旅途的收获就是胳膊和腿上的20余处划伤,另外得知王坟尚存的石狮和石鼓已被守陵人两年前卖掉,阳宅早已被翻建成了普通民居,再也看不到历史的痕迹了。

“我们从3月9日开始对王坟进行实地调查,一直到10月份才结束,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去郊区的路上。一般是早上6点半在东直门、天桥或德胜门的长途汽车站会合,带上中午的干粮。到车站后,有些要去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公交车,这时候就需要走路,一次走个几公里是很平常的事。”周莎说,除了“礼王坟”“八王坟”这样的地名外,现在知道清代王爷坟遗存所在的人太少了,即使是王爷坟所在村落的村民,也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知道确切地点,所以很多路需要自己走。碰到类似车王坟的王坟,还需要爬山,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去寻找一点蛛丝马迹。而且,还不能保证每次都能有收获。

在周莎所做的一份考察结果表格上,儒王坟、敦郡王坟、平敏郡王坟、简亲王坟、礼烈亲王坟、恪亲王坟等14座王坟“现存遗址”下标注了“无”,也就是现场根本没有发现石阶、碑楼、驮龙碑、神桥、宫门、座碑、宝顶、红墙、阳宅等任何符合王爷园寝规制的遗存。

庄亲王坟发现井下地宫

“我们在考察中也不是总收获失望,偶尔也会有一些新发现让我们惊喜。”周莎说。5月2日那天,在房山区磁家务村,他们发现了庄靖亲王博果铎陵墓位于水井中的地宫。

“原来的王坟宝顶所在地现在是一个粮仓,我和同学正在粮仓边说话,听到有回声,觉得地下是空的。然后发现旁边有一口水井,我往里面探头看时不小心掉下去了,幸亏井不深,没有摔伤。无意中还发现了庄靖亲王坟的地宫就在这里面,以前还没有看见有文献记载这一点呢。”周莎有些兴奋地说。这座地宫仅有半边露出水面,还能看到符合王坟规制的精美汉白玉雕刻纹路,石门上的两只兽环被浸泡在水中,但仍保存完好。

在寻找十王坟时,周莎在山路上也“捡”到了一份意外惊喜,她发现了一块带有十王爷款识的瓷器残片,上面还有八卦图案。周莎在请教老师后得知:“虽然瓷器残片本身并不值钱,但能发现这种带有专门为王府定制款识的瓷器,本身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而且,瓷器上带有八卦图案也并不多见,值得研究。”

调查是为了更好地保护

为什么要去自发进行这样的调查呢?周莎说,希望能通过这次调查,基本摸清北京地区清朝王爷陵墓的保护状况,

看看是否还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能。但是,从调查中了解到的情况是,除了海淀区北安河九王坟和七王坟等少数王爷坟得到修缮外,其余多数王爷坟遗存基本处于“无人管理”“无名无姓”“无处可寻”的状态,而且,十年前后的对照,一些遗存已经消失了,剩下来的风化也很严重了。

“我们希望文物管理部门对有迹可寻的王爷坟遗存加以考证,建立起各自的档案,如果有条件时能够进行修缮,或者对残存的文物进行转移安置,不要让它们自生自灭。”周莎说。

10年前进行过这项调查的是冯其利,他是第一个研究清代王爷坟的人,现在北京市档案馆工作。冯其利说,他进行调查的时间主要是在80年代,算是碰上了一个好时候,当地一般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一些遗存容易找到。而且,了解情况的王爷后代、守坟人和知情者很容易找到,这样才能把王爷坟的情况了解得比较清楚。要是在今天做的话,很多遗存已经消失,知情人也不在了,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会越来越困难。如果这些遗存继续消失,恐怕会永远失去研究由府邸、王坟等构成的完整王府文化的机会。

背景资料:

王爷坟,顾名思义,就是清朝王爷的陵墓,其建筑规模仅次于清朝皇帝的陵墓。清朝王爷共有240多位,分为14等。即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清朝这240多位王爷,每一位都有一座王爷陵。同爵位一样,清朝对这些王爷们的陵墓制度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以醇亲王奕为例,因寝内“琉璃花门一座,广一丈四尺,纵五尺二寸,檐高九尺八寸。东西卡子墙各长五丈三尺,高八尺。正中飨殿一座,五间,广五丈三尺,纵二丈七尺,檐高一丈一尺五寸。飨殿前抱厦三间,广三文三尺,纵一丈五尺,檐高一丈一尺。北面燎炉一座,广九尺三寸,纵六尺五寸,檐高八尺六寸。大门一座,三问,广三丈四尺,纵一丈六尺,檐高一丈。门外设守护班房,南北厢各三间,广二丈八尺,纵一丈六尺,檐高八尺五寸。围墙周长七十一丈九尺四寸,高八尺。黄色琉璃碑亭一座,四面各显三问,广二丈,纵、高一丈三尺八寸。碑高九尺,广四尺,龙首高四尺五寸,龟蚨高称之。碑文内恭书皇帝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