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只有新技术,才能满足当代教育之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只有新技术,才能满足当代教育之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可以肯定,引入新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学方式的转变。你瞧,这边电子书包刚刚被普通老百姓所认知,那边iPad平板电脑、iPhone手机又闪亮登场。由于这些高科技产品携带方便,功能齐全,在青少年人群中广泛应用,受到学生的青睐。因此有人提出,为符合当代教育之本,将最新的技术引入教学,改变教学模式。对于新技术是否与教育的本质存在必然的关系,笔者认为,还需理性分析。

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仅仅是“使然”

教育技术领域中,有些人主张“技术中心论”,在一种新技术产生之初,他们会分析其应用于教学的一切可能,并大张旗鼓加以宣传。然而,教育技术始终逃脱不了辅助教学的命运,不能喧宾夺主,不能主宰教学,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仅仅是“使然”。他们的想法只是个人的想当然而已,没有考虑在引入教育技术过程中,引入难度的掌控,也不考虑教师有没有条件使用、愿不愿接受、能否用好等问题。一个iPad平板电脑,如果家底不厚实,普通学生连看都没有看过,更不要说熟练使用、谈不上改变教育模式、满足当代教育本质的要求了;iPhone手机虽有很多功能,但是手机的使用对学校管理带来很多问题,很多学校明令禁止携带手机进校园;从班班通的推广也能反映新技术实施情况:她在2000年开始推广,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从效果看,在很多地方已成为“校校痛”的难题,现在依然是实验室的“理想状态”。

教育技术改变教育本质不该是“应然”

“我这儿有一个国外的课例,拿出来可以所有的参赛课件。”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在一次全国性课件评比点评时这样说。黎教授以美国俄勒冈州一个教案为例:要求学生在一年内每半小时测量一次自己的影子的长度、角度和方向的情况,然后利用Excel表格制作成图形,指出影子的变化情况;一年后,比较春天的影子与夏天、秋天和冬天有什么变化,最后小组进行交流,总结经验。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一年当中,教师以学生对技术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为媒介,先体验,后培训,当综合实践活动结束时,每个学生都掌握了应有的技术。

“影子的故事”,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作为一门技术,要求学生掌握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美国教师并不像中国教师那样系统地讲解,而是从生活中简单的例子出发,让学生学会研究自己,研究自己身边的事例。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掌握技术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了天文知识,而且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影子的成像,用尺子测量影子的长度,把握好影子的方向,用电脑绘制图形,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从中体验到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科技的进步和伙伴的友谊,更为重要的是它让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去做这样一件事情,从小培养的是一种研究的态度,一种充满人文价值的科学精神。这正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所缺少的东西。

反思教育本质理应成“必然”

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好像只是为了学生学习知识,学生完全不是“人”,他们没有情感,没有态度,没有技能。如果是知识,那就得掌握;如果是技术,就必须熟练。学生为了攀登知识的殿堂,却成了知识的“奴隶”,这难道就是我们需要的教育本质吗?不是。教育应该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是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载体。

诚然,教育技术对教学具有辅助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育方式和模式的更新。然而,现在的教育不是如何创新的问题,不是如何引入教育技术的问题,而是如何回归的问题。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回归于生活,我们要通过生活引导学生去理解教育,去获得教育。每一个学生就像一粒种子,他可能是一棵大树的种子,也可能是一个玉米的种子,或许是一粒小麦的种子,学校能给这个生命的只有温度、湿度、养分,要按学生的发展需要去引导、积淀,循序渐进地涵养,然后根据他所处的环境、经历,不断提高自己的追求,慢慢地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活出自己的尊严,活出自己的精彩。我们不追求每个学生都成才,但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幸福,这才是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