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影厂,在童年回忆的后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影厂,在童年回忆的后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孩儿们,操练起来!”

中国上海,万航渡路618号。

坐落于喧哗的城市街道一侧,两边都是小门脸的商铺,如果不是大门口挂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铜牌,很少有人会留意门后那栋不起眼的5层老楼。但半个世纪以来,这里却是中国动画片的“梦工厂”,《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黑猫警长》,几代观众心目中无可替代的经典之作,都在这里孕育、出生、放飞,都离不开“美影厂”这个鲜明的标签。

说起中国动画,特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1957年4月1日,前身为东北电影制片厂美工科卡通股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特伟是第一任厂长,直到1984年卸任。在美影厂成立早期,中国动画大多模仿“苏联模式”,1955年,美影厂推出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威尼斯动画电影节上获奖,却被评委们误以为是苏联作品。这使特伟开始思考如何走出一条创新之路。1956年,特伟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地将之贯彻到他执导的《骄傲的将军》中,把将军的造型脸谱化,动作也糅入了京剧舞台元素。

就在此时,万籁鸣从香港回到上海。1926年中国首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41年中国也是亚洲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铁扇公主》,都出自万籁鸣及其万氏兄弟之手。万籁鸣提出要完成自己的夙愿,拍《大闹天宫》。这将是美影厂的第一部影院片,特伟全力支持,把最好的人手都调拨给万籁鸣。在《大闹天宫》演职员表上,我们能看到一系列当时年轻的、后来鼎鼎大名的名字,比如现在被誉为国宝级大师的严定宪,当年只有24岁,却被任命为《大闹天宫》原画组组长,无人提出异议。美影厂宽松的创作氛围,由此可见一斑。

1962年,《大闹天宫》上集进入影院,好评如潮,并先后在国内外获大奖。可惜1964年推出的下集却命运多舛,由于“”的原因,这部片子被冷藏了十多年,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才第一次完整地面对观众。现在人们说起《大闹天宫》引发的观影热潮,指的其实是这一波。很多出生于70、80年代的观众,至今还津津乐道地提及,小时候从大银幕里听到那一句“孩儿们,操练起来!”和“呔,玉帝老儿!”时,打心底为那种恣肆的痛快劲儿所折服。

“金猴奶糖都出来了,没收过一分钱”

进入90年代之后,在日本动漫、美国迪士尼动画的冲击和本国市场的压力之下,上海美影厂的风光开始有所消减。最近几天,一则关于美影厂的微博悄悄流传:“《邋遢大王历险记》之后,上美厂的主力约200人都被借到Disney赶工。完活儿以后,全都被Disney帮忙办绿卡留了下来。仅一人回国。从此上美厂一蹶不振。”引得很多忠实粉丝纷纷转发并“求正解”。1984-1989年担任美影厂厂长的严定宪对此进行坚决地否认,笑言“那时候出国多难,谁有那么大本事一下子出去200个人”。现任厂长钱建平则直言:“这种说法太荒唐了!从美影厂来说,我们每年都有新作问世,《邋遢大王历险记》之后的这几年,创作量还是很大的。对这种无稽之谈,我们以后也不会特别回应。”

但严定宪也承认,美影厂当时确实正处于低迷期。“现在有人抨击我们不懂得利用市场,不懂做衍生产品,我给你举两个例子,你就清楚是怎么回事了。一件,1985年,我跟生产办公室主任说,可以拿着美影厂的经典形象到玩具厂走走,授权做在他们的产品上。生产办主任走了几天,回来告诉我,说太难了。人家玩具厂都说:我们有自己的美术设计组,养着五六个人,他们只要到电影院转一转,回来就能画出那些形象,干吗要花钱买?另一件,我跟日本的动漫大师手冢治虫很熟,有一次他来上海,我陪他逛城隍庙,看到有卖铁臂阿童木的气球。手冢笑着说,这要是在日本,他可以拿分成的。我说在中国,我们的孙悟空、黑猫警长用得到处都是,金猴奶糖都出来了,没收过一分钱。”

“老本,我们还吃得不够”

近年来,美影厂也在积极探索更多元的创作方向,2000年的《宝莲灯》、2006年完整版的《西岳奇童》、2008年影院版《葫芦兄弟》,还有近年火红电视荧屏的《大耳朵图图》都有不错的反响。但与此同时,美影厂也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吃老本”、“没新意”的质疑。钱建平回应说:把一个经典动画形象做成系列片,是全世界通行的做法。像迪士尼的米老鼠都做了几十年了,日本的哆啦A梦也有系列电影。“中国以前没有版权概念,花很大力气做一个成功的动画形象,做完了就结束了,没有系列片,更没有衍生产品,其实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像美国和日本这样选取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动画形象做系列产品,从产业经营的角度来说是很好的做法,你看迪士尼乐园吸引了多少受众!美影厂的片库里有五百多部片子,有很多家喻户晓的动画形象,我们从中选取出两三部进行再创作,这个比例其实是很低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诞生于1941年,2011年我们拍摄《大闹天宫3D》,也是向华语动画70周年的致敬之举。另外,这些动画片只有相对年长的观众看过,年轻观众却非常陌生,或者只看过我们俗称‘酱油色’的版本。把一些经典动画片进行翻新,也是对经典负责,对观众负责的做法。”

钱建平说,美影厂主张的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对美影厂经典动画形象的激活和再发展,同时要恢复艺术短片的创作。“这是美影厂的一项优良传统。像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木偶片《阿凡提》、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折纸片《聪明的小鸭子》,都属于艺术短片。通过做艺术短片,可以激活年轻人的创作激情,培养创作能力,同时,通过艺术短片探索出来的一些手法和表现效果,还可以用于商业大片的创作。”另一方面是新的动画形象的创作和扶持。“现在我们说一部动画片的成功,不再局限于片子本身,而是说要激活一个或者几个动画形象,从而形成产业链效应。”

第一时期

滴水成石

这时期的作品常常被唤为“神作”,“神作”背后是那一代中国动画人滴水穿石般的用心:拍《小蝌蚪找妈妈》,摄制工序极其繁复,光是用在摄影上摄一部水墨动画片的时间,就足够拍成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动画片,直到上世纪80年代特伟访问迪士尼时,还被那里的动画艺术家们团团围住,要他解释如何把水墨弄上胶片并呈现出墨渗淋漓的效果;拍《大闹天宫》时,原画组去北京体验生活一个月,留下至少十多万张手稿……

1955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

1979《哪吒闹海》

1962-1964《大闹天宫》

1980《雪孩子》

1956年《骄傲的将军》

1960《小蝌蚪找妈妈》

第二时期

第二轮繁荣

美好时代很快就被“”切断。在经历了第一轮辉煌后,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美影厂才迎来了新的繁荣。《三个和尚》、《哪吒闹海》、《金猴降妖》、《雪孩子》、《西岳奇童》、《天书奇谭》……动画技术更为精良,前一阶段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开始独当一面。

1984《黑猫警长》

第三时期

走进电视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电视机进入寻常百姓家,美影厂也开始了系列片的创作,《葫芦兄弟》、《黑猫警长》、《邋遢大王历险记》、《舒克和贝塔》等都出于这一时期。与同时出现在中国荧屏上的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森林大帝》、《花仙子》相比,这些国产动画片毫不逊色,赢得大批小观众的喜爱。

首席动画设计严定宪是这样画出孙悟空的!

“那时我们多年轻啊,否则哪里来的那么大的胆子!

现在人们说到《大闹天宫》,都说是万籁鸣继《铁扇公主》之后的夙愿,事实上,在万籁鸣之前,特伟已经打算要做《大闹天宫》,《骄傲的将军》就是他的一次练兵。

1960年暑假,中央美院的张光宇来到上海,住在华侨饭店,他总共设计了12个主要人物,像孙悟空、玉皇大帝、二郎神、哪吒等。但是当我们看到他设计的三种孙悟空形象时,都傻眼了,太复杂了,这个怎么画?暑假结束,张光宇要回北京上课,万籁鸣就组织原画组开会。万籁鸣导演作为老专家,动画片看得多了,他很确定一部大片的主角应该线条简单明了,色彩鲜明亮丽,造型容易掌握,我最后综合大家的想法,把孙悟空的形象简化成现在这样。万导这才拍板,说:很醒目,很有气概,就这样画!现在回想起来,我都不知自己哪来的那么大的胆子,张光宇是国内头一号的行家,我们这么拿过来就改。如果往后推十年,我怎么也会考虑考虑,或者到北京再听听他的意见。

我们被分成五组,一周工作六天,每天八小时,午饭时间休息两小时,晚上吃过晚饭,七点到九点继续工作。因为工作忙,有时候周日需要加班,就把儿子带到厂里,给他纸笔,让他自己画着玩,我大儿子后来做建筑设计了。

我和林文肖在上集里做的是孙悟空出场。如果让孙悟空从水帘洞里直接钻出来,那太一般了,所以我们设计先跳出几个猴兵猴将,然后水帘洞打开,孙悟空翻身出场,跳到石梁上来一个正面亮相。还有一段七仙女采桃、跳舞的场景,是林文肖一个人的杰作。我们都觉得这个戏打斗场面太多,应该有点舒缓的段落。林文肖是教会学校毕业的,很懂舞蹈和音乐,她设计的七仙女长袖飘飘,给人超凡脱俗的感觉,她们的出场音乐也是明媚的昆曲。但就是这一段,后来被批是“小资情调”、“尽搞花花草草”。

《大闹天宫》上集在1962年放映,1963年得了百花奖,那当然是很受欢迎的,名声都传到国外了。但要说到万人空巷,那是没有的事,跟《大闹天宫》上集同期,是《红色娘子军》、《李双双》,那种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更红火。《大闹天宫》下集没进电影院就被禁掉了。我自己1964年看过一次全本,第二次看到,已经是70年代末了,很有感触的。也就是到了那时,《大闹天宫》才被中国广大观众熟悉。随后电视机开始普及,让《大闹天宫》进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