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物质密度实验失败的探究和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物质密度实验失败的探究和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物质密度的探究是初中物理中重要的科学探究实验之一,也是初中学生最早涉及的对于数据精度要求高,操作相对复杂的实验,要求让学生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然而学生往往不能通过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常犯一些“想当然”的错误。

下面提供司南版(07年7月修改)八年级物理教材(P.122):“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一节公开课的课堂情境:学生各小组通过实验测出了若干杯体积不同的纯水的质量与体积,测出了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铜块、铝块的质量与体积,并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计算出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师:请各小组相互交流与合作,回答下面的问题:不同的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生:不相同。师: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或相近?生:水的结果是相近或相同的,铁、铜、铝的不相同,我们小组间的数值有的相差还较大。师:相互交流一下,思考原因在哪里。生:老师,我们的测量方法没有错呀,各小组间有的数据相近,但没有相同的。生:老师,书上说“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我们测出的却各不相同,是什么原因呢?……生:我们测出的铁、铜、铝的密度和书上的对比,结果也相差较大,谁的正确呢?……学生在交流中议论纷纷,从他们的言语和表情上都看出他们对教材上“实验证明,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这一结论的怀疑。显然这次实验探究是失败的。这也是许多物理教师遇到的共性问题。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因实验室仪器配置局限,学生各小组选择的测量仪器的精确不统一,学生选用的托盘天平感量有0.1g、0.2g、0.5g的三种天平;选用的量筒也有100ml、200ml二种,精确度(分度值)分别为1cm3、2cm3,有的小组选用了250ml±3ml的量杯,造成了读取数值的精确度不统一,使用量杯测体积的小组,测量结果误差最大。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回顾,发现有的学生选择的被测物体积太小;量筒中水的体积V1,在固体浸入之前也未调整为整数值,V1、V2(V2是固体浸入量筒后的体积)两次估读,使体积的测量误差增大;也有个别的小组是由于操作方法不当造成结果错误。另一方面,学生在比值结果有效数字的取舍不统一,这也是小组间交流时,对实验结果可靠程度产生怀疑的原因。教师也未及时指导,从而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针对上述情况,老师应在课前运用误差理论,对实验结果的可靠程度进行认真的估计,而在课中参与学生实验计划的制定时,引导学生讨论并制定减小实验误差的措施和方法,确定实验数据的误差范围,再选用实验仪器。对于比值结果,要统一有效数字的取舍(一般取小数点后两位数)。下面以测铁块的密度为例:

若该实验要控制误差范围不超过6,而实验室中只有分度值为2cm3的量筒和感量为0.2g的天平。根据误差计算公式,V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5。因为ΔV/V=1.0cm3/V≤0.05,所以V≥20cm3。可见,实验中选择被测物的体积应在20cm3以上。物体体积越大,误差越小。

对于感量为0.2g的天平,按被测物体为20cm3计算,质量最小的铝块的质量为:

m=2.7g/cm3×20cm3=54g。根据误差计算公式:m的最大相对误差是Δm/m=0.2g/54g=0.4,所以密度最大相对误差为5.4。由此可见,实验中天平对误差影响不大,选用感量为0.5g以下的天平就符合要求。

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我们可以指导同学采用如下措施提高实验精确度。

1.选用天平的感量在200mg内,选用的量筒分度值在2cm3内,尽量选用精度较高的量筒,不用量杯测体积。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仪器的使用说明和铭牌标识。

2.选择的固体体积在20cm3以上,尽可能大些。如选用长条柱体。

3.将量筒中水V1在固体浸入之前仔细地调整到某一整数。可使用滴管加减水。这样,物体V=V2-V1体积的最大绝对误差就近似等于V2的读数误差,使最大相对误差由5降到2.5。

4.读取浸入固体后的体积V2,可用毫米刻度尺立于量筒刻度边,作对比辅助估读,使其估读数值误差远小于量筒分度值的1/2。

通过以上措施可使实验最大相对误差降低到2.5以下。

关于小组间在比值结果的交流时,先让选择相同精度实验仪器的小组进行对比交流,而且教师要根据对实验结果可靠度的估计,指导学生讨论:哪些相近的结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视为是相等的。形成共识后,总结得出结论。最后让各小组自由交流实验探究的体会和感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