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代社会人类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它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哲人培根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伴随、影响着每一个人,并在人生道路上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在目前各学科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自主学习习惯的意义

学习习惯是在一定情境下,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了的学习行为方式。从生理机制上讲,学习习惯是一种后天的学习活动中形成的趋于稳定的条件反射,它是由于多次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相联接,使一定的学习情境和个体的某种学习行为,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两个兴奋点沟通起来,建立起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当个体在后继的学习活动中受到同样的情境的刺激作用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相应的行为指向、速度和效率。所以,良好的自学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自动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成为学生进行学习的不可或缺的内容。若日后不按照这种习惯去做,就会产生不愉快、不自如,甚至苦恼的情感反应。所以,人们常把习惯称为人的“第二天性”。换句话说,学习习惯的形成,就是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品质、能力、方法的长期实践和应用,使它们形成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方式。比如,要专心听讲,学生就要养成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这种习惯,就是在上课预备铃声这一情境刺激作用下,按照自己已经习惯了的动作马上把这节课所需要的学习用品摆好,形成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强化学生从事专心听讲的学习活动。所以,习惯这“第二天性”,在为学生的全面的、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自主学习习惯的种类

自主学习是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前提,以学生自己组织学习过程为核心,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内容及方式,自觉独立地去学习新知识,探索解决新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分为三类情况:一类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只满足于听懂、会做、考得出,缺乏预习、探索、发现、复习等种种习惯;一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不良,如不善于思考问题、作业拖拉、抄袭、考试作弊等种种不良习惯;再一类就是学生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勤学好问、独立思考、探究体验、合作交流等习惯。学习习惯不同,学习方式就不同,学习效率也就不同。可见,自主学习习惯对学习质量的影响是很大的。

数学自主学习习惯有很多,我们从众多的学习习惯中,经过精心比较、筛选,主要归纳了下列八种数学自主学习习惯:①认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②善于观察数学事物、揭示其本质的习惯;③积极探索思考、大胆质疑的习惯;④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⑤主动应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习惯;⑥养成课后复习、独立作业的习惯;⑦形成自我矫正和查漏补缺的习惯;⑧善于学后实践、自我评价与反思的习惯。

三、数学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从初一抓起,利用教材优势养习于童

“少成如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习惯须自小培养,才会不费多少力气而比较容易获得成功。养习于童,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这是习惯形成的后天性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必须尽早地给学生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它们良好习惯的培养氛围。《数学课程标准》下的教材为此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其选材内容、文字叙述和结构编排均有利于学生自学和探究。如教材的每一章的开头均有图文并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章头图和数学问题,通过“情境导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始本章的学习;每一节教材中均穿插着“实验与探究”、“交流与发现”、“观察与思考”、“挑战自我”等栏目,通过真实的情境,鲜活的事例或数学自身的素材,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思考、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亲历数学的探究与发现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材中还及时地附以“广角镜”、“小资料”、“智趣园”、“加油站”、“史海漫游”等数学史话及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与交流;凡有经过推理的计算或证明还通过加小括号注明理由的方法,明确告知学生每一步骤所用的法则和定理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些特点,凡学生能看懂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学、自己思考,不易理解的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阶梯”、“重点难点点拨”、“阅读方法指导”等措施加以引导,以消除学生自学活动中的障碍。对于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从初一新生入学就要抓住不放,强化习惯的形成,切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二)从阅读抓起,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学习理念的核心,而阅读则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只有学会阅读,养成自觉主动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才能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从小学到中学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飞跃,过去是教师一味讲,学生被动听,现在要改变这个习惯,首先必须带领学生去阅读教材,教师要处于学生的地位,去逐字逐句的读、边读边议、边读边思、边读边在书上勾画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帮助学生概括段意,归纳中心,弄清并掌握例题和习题的类型、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格式。还要帮助学生学会阅读课外书、做课外题、写收获与感受。这样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演练,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觉主动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三)从严抓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要贯穿于整个自学活动过程。所以,教学中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上多下功夫,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重点推敲研究并理解教材上的分析与说明、回顾与总结以及“小亮”、“小颖”和“小博士”三位小同学的对话交流,对教材中的例、习题,要求学生读懂了教材再去做题。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做到不该讲的坚决不讲,并将某些问题设置成“问题串”,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思索,甚至把学生“逼上梁山”。在课后,要求学生勤思多问,追根究底。这种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独立、专注做事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四)从模仿抓起,通过榜样示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初一学生年龄小,喜欢模仿,这是人类共有的天性。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先从模仿抓起,然后再启发学生自觉主动,逐渐地产生强烈地自我控制的趋向。比如不少初中生由于贪玩而做不到当天功课当天完成,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告诉他们:列宁读书时,为了学习功课而自觉放弃了他最喜欢的下棋、滑冰活动,以此来诱导学生以列宁为榜样,模仿列宁的读书习惯。同时,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史海漫游”、“广角镜”栏目内容,使学生了解相应的数学发展史料和对数学家的介绍,迁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对于初中生来说,更应当有坚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去自学、去拼搏,从而启发他们的自觉性,提高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率。

(五)从激励抓起,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初中生对于教师提出的种种自主学习习惯要求,容易接近和形成,但也容易忘记,不易长期坚持,所以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坚持长期不懈,采取经常性的定期的训练提示和表扬激励的办法,来强化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如通过教师多次的“做对了,表扬;做错了,指正”的检测矫正工作,就能帮助学生既巩固已形成的自主学习习惯,又可根据实际,不断提出新的自主学习习惯的要求,以激励学生的内在需要。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教材中的“智趣园”、“小资料”栏目内容,使学生掌握一些数学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素材和数学趣味、名题、趣题等,以激励学生热爱数学、愿学数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查阅资料的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增强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先从基本的学习习惯入手,先从一点、两点开始,再推及到其他,不要操之过急,若恨铁不成钢,则欲速而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