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玩话童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古玩收藏重点多半落脚在“玩”的心态上。古玩收藏中的项目繁多,而在古玩收藏中,在常见的主流书画陶瓷类大项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包括各种竹木牙角、金银漆绣等材质制作的一些不易归类的藏品,称之为“杂项”。 杂项通常为小件摆设、挂饰、玩具、文房四宝、造像和器物等,其最大特点是构思奇特,刁巧精致,易于把玩。
在“杂项”的古玩收藏中,相关于儿童的各种题材藏品相对大项而言更为丰富。各种小巧的摆件和装饰原是作为幼童的玩具,相关童子嬉戏题材的藏品也相当普遍。而古玩收藏中的“”心态其实也是源于儿童――对新奇事物始终保持着喜好和探索,持续地从收藏中获得乐趣与收获。本期6月专题,则是通过各色小件藏品,一窥杂项收藏的魅力。
婴戏纹玉笔洗清
旧时初涉蒙学的幼童,习字伊始必定离不开相关文房用具。笔洗即为文房四宝之外不可或缺的一种,是用于盛水洗笔,添水碾墨的器皿,而制作笔洗的材质更是多样,从瓷器到玉器,从玛瑙到牙制;其形制乖巧、雅致精美的特色而广受文人的青睐。此间玉制笔洗为清代童戏题材,笔洗边分置雕有三位戏耍的幼童,姿态可人而生动活泼。童子造型的细节极为用心,按其年龄分别雕以单髻和双髻以示区别;其手中持有如意,寓意和美吉祥。整体造型端庄大方,玉色凝润,浑然天成。
此藏品现藏于武汉市博物馆。
寿山石姜太公钓鱼石雕摆件 近代(甲子,1984年)
小型动物和人物摆件是玩具杂项类最为常见的,此件人物摆件,还极有可能是作为盆景中假山造型的摆设而刻。为当年街头上做篆刻生意的老手艺人所雕,为姜太公垂钓题材,仅高3公分,刀法简洁而显古拙。姜太公屈一膝垂钓,轻捋长须,面含春风,神韵生动。另一只手雕成孔状,可任意插入小件棍状物体以充鱼竿,构思刁巧。小雕像背面刻有作者的签名和创作时间,可推断为下江人石民,雕于甲子年(1984年)。
雕橄榄核舟
高1.6cm,长3.4cm,陈祖章雕,清乾隆二年(1737年)
陈祖章来自广东――牙雕的发源地,因其牙雕手艺的一技之长,陈祖章于清雍正时期进入宫廷造办处当差,他最为知名的作品即是这件核舟微雕。核雕是微雕工艺中难度极高的一项精湛手艺,因原材料天然体积小巧,方寸之间见大千世界,对雕刻者的手艺和眼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此藏品雕于乾隆二年(1737年),其主题为最常见而传统的《东坡夜游赤壁》。船上雕有包括坡在内的客人、客妇、艄公、书童等共8人。东坡倚窗而坐,其透雕窗棂精密异常,中舱的两扇花窗可自如开合。舱中桌椅齐备,并杯盘罗列;各色人物形态各异,各局其位,或戏耍或静观,灵动鲜活,栩栩如生。船底刻有苏轼的《后赤壁赋》全文三百余字,细如蚊足;文后署款“乾隆丁巳五月臣陈祖章恭制”,其细密井然,堪称鬼斧神工。
此藏品现藏于博物院。
定窑白瓷婴儿枕
高18.8公分,底径31×13.2公分,北宋
瓷枕是中国古代瓷器工艺中颇为生活化的一种器型用具,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最早时仅作为陪葬的冥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瓷枕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寝具。瓷枕可应用于睡枕和脉枕,宋朝后,造型样式与釉色纹饰趋于多样化,寓意也更为丰盛。
此件婴儿枕为日常生活用品。瓷枕系定窑白瓷,釉牙白略带灰,釉色洁净。瓷枕设置为俯卧玩耍的幼童,造型活泼可爱。小童五官表情生动,姿态顽皮而悠闲,身着的衫裤和锦缎长背心、身下的锦垫均有细致的纹样刻花,是压模后以刀精心剔刻各种脸部五官及衣着线条,使细节更生动明确。
此藏品现藏于博物院。
青花水色插瓶清嘉庆道光年间
小型的插瓶为古玩中的常见小型器物之一,通常高不过数公分,置于案头,存放小件杂物,但更多的用途是供藏家把玩于掌中。
该藏品为晚清青花瓷,口沿和釉面略残。青花水色指其青花釉色浓淡相宜,如中国写意画中的“墨分五彩”,其渲染的层次感与国画表现相近。插瓶的题材为“携琴访友”,以简练的白描线条勾勒了书生与书童的形象,再略施水色渲染,画意古着,淡雅宁静。童子和书生的面部描绘虽着墨不多,但寥寥几笔已将各自的气质和姿态描绘得神形兼备,颇具画意。
此藏品由笔者私人提供。
青白瓷影青羊形香薰 南宋
香薰是古人常用的杂项文玩,因其器型小巧,造型多样精美而深得藏家喜好。该藏品为香薰炉中的特殊造型器具,为宋代青白瓷的典型代表。青白瓷是自宋代起以景德镇为代表创烧的一种瓷器,指的是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又因此类瓷器通常镌刻有暗雕花纹,透过釉色内外都可以映见光照,故又称“影青”。藏品为卧羊造型,在香薰炉器型中相对少见。羊子造型精准,丰腴温润,釉色纯正。其背部透雕的覆布被巧妙设计为盖罐和烟熏孔,腿部和五官等暗刻花纹简洁大气,流畅生动。
德化窑雕白瓷人面狮摆件 明晚期
德化窑为福建沿海地区古外销瓷重要产地之一,因其窑口在今福建德化,以产地命名。而明代的德化白瓷胎质致密,釉面光润明亮。迎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又名“猪油白”、“象牙白”。此件德化窑雕瓷为小型狮子造型摆件,无论从器型还是釉色上,都具有典型的明晚期狮子雕刻造像的特征。尾部和局部的毛发雕刻细腻生动,而此件藏品更为突出的特色是其面部――类同人类的嗔怒表情,故名“人面狮”。
五彩四妃十六子纹笔筒 清康熙
笔筒同样为文房用品中常用器物,传统造型均为中空圆柱体,但在材质和装饰上却大有讲究,可采用瓷、玉、牙、竹、木等多种原材料构造。此件藏品为五彩瓷,此类瓷在宋元时期的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笔筒遍饰环形带状彩饰,题材为“四妃十六子”,皆为童戏题材,生动地描绘儿童在母亲的带领下嬉戏,读书,听琴时的各种姿态,气氛喜悦,寓意吉祥。
此藏品现藏于武汉市博物馆。
(部分藏品由S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