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执行力创造优秀媒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执行力创造优秀媒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主持人:赵金

嘉宾:胡韶红 齐鲁电视台总编室主任

原保国 齐鲁电视台报道部《每日新闻》责任编辑

赵:两位好!

今年3月26日,在上海复旦大学揭晓的首届全国创新传媒评选中,齐鲁电视台获得“中国十大最具成长性创新传媒”大奖,这也是全国400多家省、市非上星电视台和山东传媒界的惟一获奖者。在此之前,齐鲁台还获得过5年评选一次的全国广电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今年5月份,又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在收视率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胡:齐鲁电视台是1995年1月1日开播的,也是在中国电视事业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年代诞生、成长的。自开台以来,齐鲁台一直就以创新的姿态不断前行,“或者第一,或者唯一”的追求,让齐鲁台先后推出了《齐鲁开讲》《拉呱》《提案追踪》《明星Te区》等众多原创栏目,在山东和全国业内产生重大影响;《拉呱》与《每日新闻》一起,创出了非黄金时段超出电视剧的收视表现;《渔都毁船记》《改革改出52个镇领导》等十几件作品获得全国一等奖,获奖数量和质量都位居全国地面频道第一;齐鲁台牵头打造的媒介金牛市场、全国SNG协作体确立了齐鲁台在全国地面频道的领先地位;与新浪网结成的战略联盟,开创了跨媒体合作的崭新领域,广告创收也从开台第一年的1500万增长到去年的2个亿……可以说,齐鲁台已经居于全国省级地面频道的领军位置。

赵:看得出,胡老师很自豪。这样的成绩也确实值得自豪。你觉得,齐鲁台取得这样的成功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胡:应当说,齐鲁台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是战略目标明确,其次是战术应用得当,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一支特别能战斗、具有强大执行力的队伍。

赵:那今天我们就着重聊一下这支具有强大执行力的队伍是怎样炼成的。

胡:队伍的执行力建设一直是我们台里十分重视的问题。前面所提到的齐鲁台的成绩,相当部分是在去年实现的。这些事情之所以能顺利完成,除了台领导战略清晰、战术得当外,还应当归功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大力协作和从上到下强大的执行力。没有执行力,任何的优秀的战略与精彩的策划都是镜花水月!执行力是创造优秀媒体乃至百年老店的必不可少的妙药。比尔・盖茨曾经坦言,微软在未来十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拥有一支伸缩自如的柔性团队和从上到下坚定不移的贯彻力就是齐鲁台成功的秘密武器。

全台一盘棋,齐鲁台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渗入到每位员工思想深处的理念。齐鲁台现有10个部门,平常每个部门各有分工,各司其职。但遇有大事,则全台通力合作。由主办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组成临时团队,责任到人,力求用最少的人力取得最大的成效。凡是涉及到的部门必须无条件完成,“不能说不”。每周一的主任例会功能之一就是各个部门的协调会,搞一个大活动,需要哪些部门配合,当场敲定,任务结束则临时团队迅速解散。在全台利益面前,部门和个人利益都退到后面,协作顺畅了,就有了执行力,台里的意志就可以丝毫不走样地贯彻到每一位最基础的员工那里,全台的工作效率也就不一般了。齐鲁台的这一优势,可以概括为“部门联动,不能说不,立说立行,赢在执行”。去年以来我们做的一系列规划调整、组织的每一次大活动都是在这种模式下完成的。

赵:齐鲁台的主打新闻节目《每日新闻》是一档收视率很高的栏目了。原老师,听说去年的六七月份,是《每日新闻》最“难过”的日子。当时台里要求《每日新闻》夏天收视率到十个点,冬天到20%,栏目里的同志都快让这个指标“逼疯”了。

原:说“疯了”是大伙儿开玩笑的话,疯倒没疯,但实事求是地讲,当时每个人的压力都特别大。我们《每日新闻》在历史上虽然也有过收视率达到20%的记录,但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况且,当时的竞争对手没几个,而这两年电视新闻可谓群雄割据,竞争激烈,在这个时候,《每日新闻》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已经很不错了。

赵:当时《每日新闻》的收视率是多少?

原:平均收视率是4―5%,这在同类新闻栏目中,也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当时我们认为,在这样的收视平台上,要想突飞猛进,真的很难。所以,当台里把《每日新闻》夏天的收视率定在10%以上,冬天定在20%以上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尤其对我们三个《每日新闻》的责编来说,顿时间像挑了千斤重担,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但压力必须克服,任务必须完成,为了完成这个当时看来几乎完不成的任务,我们大大小小不知开了多少会,分析了《每日新闻》面临的三个难关。经过多次研讨,我们都感觉脑子清醒了很多,对栏目的定位、不足、努力的方向都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最后全部人员达成了共识:一,为了实现超高收视率的梦想,我们必须以观众为中心,栏目要贴近百姓,版块设置要科学,新闻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方式要灵活多样,强调可观性、服务性,还要尖锐、深刻、权威;二,要学会经营品牌,推销《每日新闻》。在部主任的部署下,我们报道部组成了一个记者演出队伍,由一位副主任带队,走大街,进社区,为观众演节目、送大礼,不但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还大大提高了《每日新闻》知名度和影响力。三,在为谁做新闻的问题上,我们把《每日新闻》定位为大家的新闻大家来参与,不但报道百姓身边的事,为百姓办事,还在新闻中首次引入了CALL IN(电话接入),第一时间内,让观众来发表对某条新闻的看法,参与新闻。

经过艰苦的努力,短短的时间内,《每日新闻》的收视率一路飙升,从2005年9月突破10个百分点,11月就突破了20个百分点,2006年1月最高点更是史无前例地达到了34.58%,成为全国收视率冠军。

赵:压力变成了动力,破茧成蝶。

原:那时高兴得啊,辛苦、压力全都忘了。事后想想,当初台领导之所以敢定出这么高的收视率,并不是追求“”,而确实是在认真分析当时传媒环境,权衡自身实力,探讨新闻发展走势的基础上,得出的判断和决定,这是一个具有全局视野的理性判断和大胆决定。首先,《每日新闻》经过十年磨砺,已经成为一档成熟的新闻栏目,只要做到了定位明确,版块有特色,新闻吸引人,《每日新闻》获得高收视率不是不可能。其次,为了打造好《每日新闻》这一品牌,台里从整体战略出发,把《每日新闻》从20分钟延长到50分钟,并安排到6:00―6:50这个黄金时段播出,在播出时段上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另外,为了拉动收视率,台领导还想出了一招:在《每日新闻》之前打造一档全新的曲艺新闻《拉呱》。《拉呱》的开播和成功,不但让自身名身在外,对《每日新闻》的收视率起到了相当大的拉动作用。

当然,在任务突然压下来的那一刻,我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赵:刚才原老师提到《每日新闻》为了推广品牌,组织了一个“记者演出队”。我知道齐鲁台有一个颇有创意的“栏目推介”工作,应该是胡老师所在的总编室负责的,这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又不像做记者那样风光,有没有同志闹情绪?

胡:就像产品要以其品牌来争夺消费者的购买力一样,电视频道也需要靠品牌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齐鲁台确定2005年为覆盖推广年,其中重要的推广任务就落到了总编室头上,并专门成立了推广中心。接到这项任务后,推广中心的每一位同志压力都非常大。实事求是地说,来到电视台工作,大家更愿意做的事情是拍新闻、做栏目,因为工作成绩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好的作品每年还可以参加评奖,有很强的成就感。而推广工作则基本脱离了采编一线,转而从事类似企业品牌营销的工作。从编辑记者转而面对如此陌生的推广工作,这让以前做惯了栏目的编导极不适应,每个人也都面临着“人求己到己求人”的角色转变。好在齐鲁台的员工一直以来都有着很强的执行能力,他们坚决贯彻了“立说立行”“不能说不”的齐鲁台台训,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角色转换工作,转而在新的领域里探索。

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总编室的同志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推广中心的3位同志在最短的时间内拓展了同济南14个办事处、全省17城市平面媒体、各大超市卖场的联系,第一时间齐鲁台的各种信息;与文艺部、技术部等诸多部门联动,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筹备起两场大型户外活动,由此拉开了在全省各地十余场主持人见面会的序幕;新闻进社区、主持人签名售报、福进千万家……一连串的创意和动作,让齐鲁台的品牌推广虎虎有生气。

赵:成绩的背后肯定是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强度。

胡:是啊,一天上百个电话联系沟通、一个月之内四赴青岛临沂,四天走访八个城市,寒冬时节深入农村推广半个多月不能回家……但每当得到来自观众面对面的肯定和高收视率回报的时候,当齐鲁台的口碑越来越好的时候,当齐鲁台的号召力、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时候,骄傲和自豪感自然油然而起,所有的苦和累也就烟消云散了。2006年初,齐鲁台又把今年确定为品牌建设年,围绕这一战略部署,总编室的同志又与全台同志一起开始了新的努力。

赵:在平时与齐鲁台的同志的接触中可以感受到,齐鲁台的同志工作热情非常高,你们的团队精神在山东业内可以说是有口皆碑。但我们也知道,其实你们的办公条件和薪金待遇都不是最好的。那是什么将众多的采编人员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胡:因为局里正在盖新大楼,齐鲁台租用了柴油机厂的厂房,四面透风,冬天没暖气,夏天没空调,办公条件可以说是省级台里最差的了。至于工作量,我做过粗略的计算,齐鲁台一个员工的工作量相当于很多台四至五个人的工作量,但是收入还没有别人高。可就在这种情况下,齐鲁台的员工每天精神饱满,热情高涨,没有丝毫怨言,心甘情愿地为齐鲁台奉献着。究其原因,是齐鲁台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发挥才能的空间,让大家觉得干得有目标,有前途、有奔头。

很多单位经常困惑于人才的匮乏,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调动已经在岗的员工的积极性。“齐鲁台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升官发财,但一定让你人尽其才”。这是齐鲁台台长闫爱华经常讲的一句话。这句话从根本上说明了齐鲁台的用人思路。在齐鲁台,你有多大的能力,齐鲁台就为你提供多大的空间。只要是符合齐鲁台发展战略,有利于提升齐鲁台品牌,不管是谁提出来的想法,在第一时间都会得到支持。前不久刚刚完成的山西洪洞清明寻根祭祖活动直播,就是由一个普通编导提出并得到批准并实施的。

此外我们还通过开展爱岗敬业、评选十佳员工、金牌岗位等活动,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样的用人办法,让普通员工的成才时间大大缩短,才华得到了充分释放。充分的成就感,让员工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觉得他有了发展的良好空间和上升空间,也就愿意在这个环境中努力拼搏,愿意用自己的优秀业绩回报识人善任的齐鲁台。现在,很多进台一两年的年轻人都已经顶了大梁,成为各个岗位的领头羊。

赵:原老师,你觉得齐鲁台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原:说实话,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记得有位朋友到台里找我,告别的时候,忍不住说了一句话:你们这个地方好到处充满了后现代,不像电视台,像个大车间。我知道他是在说我们的办公条件简陋,而说到我们的薪水,在济南也的确不是最好的。

但这一切真的很重要吗?我也常常问自己,当初为什么执意留在齐鲁台?究竟是什么让我无怨无悔?

记得2000年刚来到报道部的时候,我感到这里的每个人都是才子才女,每个人都是拼命三郎――这让我很羡慕,渴望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现在想来,来这里的人,怕是多数都和我一样的心思。闫爱华台长曾经告诉过我们,在齐鲁台工作,首先满足生存,其次要有尊严,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是一种尊严――我的理解,尊严就是一种成就感,只有有了成就,他人才会尊重你,才会给你机会。

我们的确很团结,是一支敢打硬仗的团队,这是一个伟大的传统,不是一天两天就是这样的。我来电视台的时间较短,但经历了很多角色转换,作为年轻记者时,或跟在老记者后面东颠西跑,或Single Handed(单枪匹马),每天都满腔热情,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累;作为老记者时(我们这里的记者换代很快,没过几年,你就会发现自己成老记者了),带着年轻一点的记者跑大活动,言传身教,兢兢业业;等到当上了制片人,虽然不再跑来跑去,但担子更重了,如何让一天的新闻更精彩,这个问题常常让我睡不好觉。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但我知道,在齐鲁台,我可以很有激情地学习和工作,我可以保持个性,坚守理想;在这里,人和人是平等的,上下级是一种分工协作的关系,我可以轻装上阵,专注工作,不必太在意人际上的压力。

赵:这样大的工作压力之下,是不是感到疲惫?你现在最希望台里为你们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原:的确感到很疲惫,尤其一天《每日新闻》值下来,累得腿都拖不动了,晚上有时候还睡不好,好作误播之类的噩梦。不过,在生活中,我还是特别注意调节的,不抽烟、不喝酒,多吃水果和蔬菜,没有特别任务,尽量早睡早起,总的来说,身体还不错,心情也不错。

现在,报道部的工作处在最佳状态,《每日新闻》和《拉呱》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家伙儿都有种自我实现的。我们台里有句话:“我因齐鲁台而骄傲,齐鲁台因我而骄傲”,不管谁为谁感到骄傲,但就我个人而言,在外面看到那么多的人爱看《每日新闻》,开心得不得了。

话又说回来,人不能光靠精神活着,我现在就希望台里在生活上多关心一下我们这些年轻人,腰包越鼓越好,医疗啊养老什么的,多照顾到。

赵:很实在的建议,相信台里的领导们会逐步考虑到这些问题的。也相信齐鲁台会在这支具有强大执行力的队伍的带领下创造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