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搞音乐的活不过搞电影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搞音乐的活不过搞电影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硬邦邦的数据证明,音乐天才大多早逝,电影大师则命硬得很,然而名利双收之后,到底谁耗费的本钱更大,这就很难讲。

如果迈克尔・贝死于50岁,那一定叫作英年早逝,说不定《变形金刚》系列还没出完呢。但迈克尔・杰克逊死于50岁就有点见怪不怪,反正他的经典已经在上个世纪结束了。

在已逝的流行音乐巨星(包括摇滚和民谣)里,迈克尔・杰克逊算是消失得很迟的一位,仅次于在55岁离世的民谣之父伍迪・格斯里。把猫王、列依、吉米・亨德里克斯、迈克尔・杰克逊和柯特・科本列为当代流行音乐里五个被神化了的人物,大概没人反对,因为他们的象征意义几乎沉重过了头。如果再算上大门乐队的吉姆・莫里森、性手枪的席德、皇后乐队的弗雷德・莫库里、快乐分裂乐队的伊安・柯蒂斯以及被鲍勃・迪伦无限崇拜的伍迪・格斯里――从迷幻花哨到华丽典雅,从低调阴冷到轻轻吟唱,流行音乐的风格样式全齐了,都是他们这些人创造的――不难发现,这些音乐天才的共同点都是,死得早。这10个人的平均寿命是36岁,如果没有迈克尔・杰克逊和格斯里撑着,平均数还要低。

不过迈克尔・杰克逊应该死而无憾,有哪个文化明星的死能掀起这样的轰动效应?盖棺定论,迈克尔・杰克逊终于成了当之无愧的流行之王,跟早前突然暴毙的那些音乐天才一样,符号化的工序已彻底完成。而对于搞音乐的人来说,36岁已经足够完成几张扬名立万的唱片,可以开始吃老本了。

那么,36岁的时候,电影大师是什么状态呢?英格玛・伯格曼的《第七封印》和《野草莓》在几年后才开拍;还没有人给希区柯克冠以悬念片大师的帽子;黑泽明在36岁的时候拍了一部名叫《我于青春无悔》的电影,听上去很有点日系偶像派的感觉;费里尼刚刚从知名编剧转型成为知名导演。大师们还在上路。

有一些更具少年天才相的导演倒是已经进入了准巅峰时期,斯科塞斯已经因《出租车司机》和《纽约纽约》两炮而红,库布里克的《奇爱博士》和《洛丽塔》也贴上自己的标签。但总的来说,电影导演在36岁这个年纪还不能躺下,还要继续熬岁数,越老才越吃香,从这一点讲,电影导演有点像中医。

电影导演从来都不是影迷小妹妹的偶像,不需要植皮和整容,反而皱纹越多越有味道,胡子越多越像大牌,秃顶了也是因为哲学思考过度。所以,安东尼奥尼活了95岁,伯格曼活了89岁,黑泽明活了88岁,希区柯克活了81岁,连库布里克这种面相不善的都有72岁。

从意向上讲,搞音乐是一段膨胀的青春,拍电影则是一个渐进的积淀过程。搞音乐的很嗨但燃烧得快,搞电影慢慢熬却煲得久。真可谓生死有命,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