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天台县实施“小县大城”战略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天台县实施“小县大城”战略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天台县是浙江省26个欠发达县市之一,地处山区,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今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争取与全省同步提前实现基本现代化。本文从分析背景与意义入手,提出天台“小县大城”战略包含的5个基本内涵,从而提出基于“小县大城”战略的县域发展总体定位、县域空间布局、产业集聚、城市品位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想与建议。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小县大城 非均衡协同发展

一、天台县实施“小县大城”战略的背景与意义

天台县是浙江省26个欠发达县市之一,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地貌复杂多样,森林覆盖率达69.8%,为台州市北大门,全县总面积1426平方公里,总人口56.9万人,辖7镇5乡3街道。“十一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62.1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18.62亿元,财政总收入从2005年的7.7亿元增加到14.0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2005年为10.2:46.0:43.8,到2010年为8.5:44.4:47.1,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4890元到2010年的8683元,年均增长率均在两位数之上,经济发展进步明显。但是与发达县市相比差距明显,尤其与台州市内同属欠发达地区的三门、仙居相比,发展压力显而易见。在全省26个欠发达县市中,2005-2010年天台的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排位基本维持原水平,但三门县进步明显,已经赶超天台县。天台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已经由2005年的第5位掉到第13位,最高的三门县年均增长37.7%,仙居16.45%,比天台的6.17%高出许多。因此天台县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走出现有发展思路与发展框架,增加经济总量,提高资源要素的集约度,在城乡统筹大背景下,走具有天台特色的城镇化路子,开放县城,实现生产要素有效集聚,促进城乡流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实施“小县大城”战略是天台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更是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之举

根据有关资料,2010年天台县总人口58.16万元,其中非农业人口107817人,农业人口基数大,加上天台为山区县,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71亩,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问题就必须加大人口集聚力度,推进高山移民下山脱贫工程,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经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脱贫致富问题。

(二) 实施“小县大城”战略是实现区域非均衡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非均衡协同发展就是承认区域发展的落差的客观合理性,强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既要重点发展、重点突破、讲求效率,又要整体协调、同步推进。对于天台这个欠发达的山区县来说,资源有限,要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就必须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大做强“中心”,为县域人口、产业、各要素的集聚提供发展空间和载体,提升集约化水平, 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能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

二、 “小县大城”战略的基本内涵

增长极理论认为,把有限的稀缺资源集中投入到发展潜力大、规模经济和投资效益明显的区位,可以使增长点的经济实力强化,同周边区域经济形成一个势差,通过市场机制中的传导媒介力量,引导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从天台县目前的经济基础、城市化水平、人口分布、区位、自然条件等因素来看,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效率与水平较低,为赶上台州市内其它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坐稳台州市“北三县”的龙头地位,必须进一步集聚资源,集聚要素,通过人口集聚、产业集聚,通过培育壮大中心城区,构建经济增长中心,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跨越式发展,实现2020年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小县大城”就是基于这样一个目标认识提出的。

天台实施“小县大城”战略,就是通过政府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基础上,合理整合生产要素,积极培育中心城区和中心镇,使之成为天台整个县域的增长极和“发动机”,促进城乡之间各要素合理流动,实现城乡非均衡协同跨越式发展。具体地说,“小县大城”战略核心在于“城”,通过做大“城”来为现代经济发展扩大空间,通过做强“城”来推动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小”与“大”是相对而言的,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一)小县域大城区

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由于受资金、人才、技术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实现地区和产业的全面均衡发展,必须将有限的资源要素集中于某一区域,获取规模效应,以辐射带动其它区域共同发展。天台是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目前已经形成以中部河谷平原地带的县城和中心镇为中心的增长极,该区域集中了县城3个区、白鹤、平桥、坦头、三合、洪畴5个镇的约20万的城镇人口,集中了全县的“一区四块”的6个工业功能区,应该说“小县大城”的框架基本拉开,有利集聚的大城区规模基本形成。但做大城区并不是一味地扩大县城面积或单纯增加县城人口,而是“做精做强”城区,将发展重点放在县城经济规模与经济总量的增大、产业升级转型和生产要素集聚度的提高、城市功能与形象的完善上。

(二)小县域大经济

目前天台县已基本形成六大支柱产业,分别是汽车用品、交通运输机械设备、橡胶制品、产业用布、医药化工、食品饮料,但是经济总量小,在国内有影响力知名的企业不多,各主导产业规模化不够,招商引资难度大,园区形象与品位不高。产业集聚理论告诉我们,通过培育专业化产业区,实行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不仅可以形成区域内的规模经济增长极,而且可以有效整合欠发达地区内部资源,形成和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对于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节约型社会,提升区域特色状块经济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小县域大旅游

天台“山水神秀、佛宗道源”,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道教南宗祖庭和活佛济公故里,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8年)、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2000年)、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之一(1992年),中华十大名山之一(2003年),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旅游是城市对外宣传很好的名片,对于招商引资、扩大内需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实施“小县大城”战略,就是要进一步加强旅游策划,提升天台旅游的区域竞争力与影响力,大力开发观光、休闲、文化等多元化现代旅游项目,做大做强旅游,形成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从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与人口集聚。

(四)小政府大民生

人口、产业、要素等向县城集聚的过程,也是居民生产、生活、人居环境改善与提高的过程。实施“小县大城”战略,就是要加大县域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是加大以中心城区、中心镇为主体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配置,包括教育、文化、医疗、社会养老等服务设施、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等民生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居住环境,使下山脱贫的居民安居乐业。

(五)小县域大文化

天台是浙江省26个欠发达县市之一,但是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天台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也是道教南宗祖庭。县城中分布着多处历史古迹,历史遗存丰富。天台的山水资源禀赋度高,在实施“小县大城”战略中,应充分做好文化这篇文章,在城市建设、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中融入天台特有的文化内涵,将天台打造成国内知名的山水城市、文化大县、生态名县、休闲之城、宜居宜旅的休闲小县,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

三、推进天台“小县大城”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基于“小县大城”的县域总体发展定位

在《天台县域总体规划(2007~2020)》中,天台县域发展的战略功能定位为: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为特色的华东地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长三角南翼特色制造业基地和长三角地区生态名县。为更好地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十二大及有关会议精神,分析天台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将天台县域总体发展定位调整为:浙江省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示范区、生态宜居小城市、长三角南翼特色制造业基地、宗教文化圣地、旅游休闲胜地。

(二)基于“小县大城”的县域空间布局

“小县大城”战略的实施有赖于人口集聚空间载体的拓展及有效承载力提升。从现状条件来看,天台县“小县大城”建设的空间框架已经拉开,并且随着104省道、62省道复线、60省道、县城主干道的改造建设,中心城区与工业园区、三大中心镇之间的联系日益便捷,时空距离将会进一步缩短,这为城与镇、镇与乡、乡与村之间空间要素的流动提供了方便。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拓展人口集聚有效空间,县域空间布局规划为:一轴三区、一主一副两特多节点。一轴指的是沿104国道、62省道、60省道形成的人口、产业、城镇、景观发展轴,三区指的是将整个天台县域分为北、中、南三个区,北区指以石梁镇为中心的景区簇拥的风景旅游与生态保育区,是天台县域东北面的天然绿色生态屏障;中区就是河谷盆地包括中心城区、工业功能区、平桥、白鹤、坦头、三合、洪畴五镇的城镇、工业发展密集区,是天台经济的“中枢”所在;南区就是以街头为中心的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与生态保育区,是天台西南面的天然绿色生态屏障。所谓“一主” 指的是由县域中北部的县城、平桥和白鹤两个省级中心镇共同形成的组合型城市,以县城作为组合城市的中心组团,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动力源”所在;“一副”是指由县域东南部的坦头、三合、洪畴3个组团共同形成的组合型城镇,以坦头作为组合城镇的中心;“两特”指的是西部的街头和东北部的石梁两个旅游特色镇。“多节点”指的是分布在中心城区周边的乡集镇和中心村。该框架的构建有利于进一步集聚县域人口,做大做强产业,加快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从而提升天台县域经济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 基于“小县大城”的产业集聚

县域的发展,归根到底在于提高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提升产业层次,靠产业集聚人口,促进农民向县城转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环顾省内外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之路,有几点经验值得天台借鉴:一是主导产业特色明显,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明显,对县域经济和地方财政的贡献大;二是主导产业高端化;三是传统产业高新化。因此,天台县实现“小县大城”战略,关键在于产业集聚,通过产业集聚,增加经济总量,形成产业集群,从而促进人口集聚,城乡一体跨越发展,而产业集聚的关键是做好定位,做好招商引资,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主导产业要有特色而规模化,招商引资要引进一批有示范效应,能拉长产业链带动天台经济发展的具有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的企业,同时要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联系,转变单纯的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

(四) 基于“小县大城”的城市品位与城市文化建设

近几年,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土地开发量大,但天台县的城市品位与城市形象一直得不到很好体现。“小县大城”的核心在于城的发展,但不是城规模越大越好,而应该有特色。天台县山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小县大城”建设过程中,一要注意中心城区历史脉络的梳理与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做好历史街区、重要节点的规划设计,尤其要做好旅游综合体、城市客厅、图书馆、文化中心、行政办公大楼、文化广场的设计,要与县城的功能地位呼应,提升城市品位;二要做好沿溪、沿河的绿化景观设计,尤其是始丰溪及其支流沿岸的景观设计,营造“城在山中,城在水中,城在绿中,山水掩映,绿树成荫”的旅游宜居山城风貌;三要做好新农村建设与美丽乡村旅游工作,做好特色村、示范村的规划设计,加强基础设施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并致富;四是拓展旅游内涵,将风景旅游与城镇旅游相结合,使城镇建设风格个性化、建筑风景化,充分体现天台特色。通过以上四点措施,打响天台城市文化旅游名片。

(五) 基于“小县大城”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天台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必须加快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引导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向公共服务设施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教育方面,要结合“十二五”规划与“小县大城”战略的实施,重新启动新一轮中小学、学前教育的布局调整,逐步形成高中段教育向中心城区集中,初中段教育向中心城区和中心镇集中。卫生医疗、社会保障亦如此,并建立相应机制保障实施。在社会服务设施建设的量上、质上都要考虑外来务工人员与下山脱贫居民的利益诉求,解决人口集聚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公正公平。

参考文献:

[1]虞大才.“小县大城”战略的理论与实践[J].浙江社会科学,

2008(11).

[2]陆立军.小县大城: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成功经验[J].

浙江经济,2009(20).

[3]林松跑,周文辉.小县大城:县城的人口集聚问题[J].浙江

经济,2009(7).

[4]陆立军,杨志文.小县大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云和

模式[M].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