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渐强锣鼓”做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渐强锣鼓”做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乐队打击乐声部演奏的“渐强”问题,本人早有意见,这次借刘文金音乐会说上几句。

这得从音乐会指挥刘沙的电话谈起。他开门见山,问起前几天“刘文金从艺50周年音乐会”,我对他的指挥有何意见。我照实说:“对指挥本人没什么意见,音乐会注意的是作曲家的作品,文章写的也是这些,指挥基本没涉及。”

放下电话一琢磨,发现我回答了刘沙的问题,也没有回答他的问题。他在电话中说知道本人去听音乐会也去开座谈会了,下文是想知道我在刘文金创作座谈会上说了些什么。我在会上没点名批评了几句,说有些新作品乐队收尾不齐。这个“不齐”想必指挥与乐队都有责任。本人没有把此意见写到文章中放到报纸上去,第一是本场音乐会三个指挥,细细评来篇幅不够。第二是刘文金的作品音乐会,重点应该放在刘文金的创作上面。

版上的文章上没批评刘沙,但顺便说了指挥黄晓飞的好话,说《长城随想》乐队表现不错。这台音乐会加上朴东生三个指挥,8个作品,本人的确没有认真考虑,或者说根本没有考虑指挥处理问题。凭印象回忆,《长城随想》乐队不错,《豫北叙事》乐队也不错。再一推敲,这些都是老曲子,演奏不错应该不错!新作品才更见指挥与乐队功夫。要说刘沙棒下两个新作品的问题,笙协奏曲《虹》更大,除开收尾不齐的问题,第三乐章高潮处理打击乐太响也是问题。

高潮与渐强结尾,打击乐太响是指挥太容易犯的毛病,更是打击乐演奏者喜欢犯的毛病。太响的打击乐让观众什么也听不见,除开那震耳欲聋的鼓声、锣声和水镲声,让观众怀疑乐队消失了,只有打击乐演奏家还健在。尤其令人厌烦的是,不少当代作品,不管是严肃还是通俗,不管是交响乐还是民族管弦乐,不动脑筋的作曲家加上不动脑筋的指挥,外加不动脑筋的演奏家,把打击乐渐强作为制造高潮、收束乐段或者乐章的不二法宝。好像舍此之外高潮就不能制造,音乐就不能结束。放眼四周,从电视晚会到歌手大奖赛那些拙劣的伴奏带,到音乐厅演出各类中国作品,此类“渐强锣鼓”广为泛滥,已经达到有正常音乐听觉的观众不能忍耐的程度。

本人思考此一问题由来已久,多年前曾听一位老外朋友讲,说他听当代中国管弦乐作品,常常感觉打击乐用得不好,尤其是定音鼓,用得单调、不恰当、滥用了。当时觉得问题并不严重。星移斗转,随着当代音乐创作空前的繁荣,发现这个问题严重起来。这个问题被表演艺术家拙劣的演奏不断放大,以至于你在家看电视,出门看演出,随处可闻音乐的“渐强锣鼓”。让你感觉音乐家又出“浪漫情怀”,又在“呼天抢地”。那音乐中不断出现的“呼天抢地”,一再显示出音乐家思维的贫乏,审美的初级和感情的陈旧,也显示出乐队与指挥音响创造能力的严重衰退。

要解决此问题其实不难。只需从作曲家、指挥与演奏家三个方面着手,作曲家避免创作手法单一、雷同,指挥注意处理手法的层次感、多样化,演奏家注意倾听其他声部,不耍个人英雄主义。只有这样,我们打击乐声部才会成为民乐管弦乐队的一个有机部分,或者交响乐队的有机部分,与乐队音响融为一体。

观察四周,从生活渐变到自然的渐变,世界变化的方式是何等丰富多彩;音乐的变化何尝不是如此。“锣鼓渐强”的变化何尝不可丰富多彩?观众希望听到一个气象万千的乐队音响,而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演奏水平。所以,提高乐队水平可从小事做起,从打击乐声部做起,从“渐强锣鼓”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