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警惕中等收入群体萎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警惕中等收入群体萎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一段时间以来,《人民日报》连续撰文讨论收入分配改革,其别谈到:中等收入群体的个税负担沉重,使社会结构的金字塔特征更加明显;作为政府调节主要手段的税收,呈现出“逆向调节”的特征。

看来,中国不但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问题,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也出了问题。2006年提出的“提低、扩中、调高”的指导思想,几年过去了,“提低”确有成效;农民的负担大幅减轻,基本医疗费用得到保障;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范围扩大,标准提高……但是,“调高”却乏善可陈。于是,执行难度最小的“提低”,成为当前缩小贫富差距的主要手段,政府“给钱”几乎成了调节收入分配的同义词。

但是,政府的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税收从民间汲取的。有得钱的,就必然有出钱的。由于政府财政较前承担了更多“给钱”的功能,迫使财政部门挖空心思,四处找钱。这就是虽然民间、学界关于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呼声不绝,而有关部门迄今置若罔闻的原因;这也是以工薪阶层为主体的中等收入群体,税费负担日益沉重的原因。财政部工作人员的勤奋努力,终于取得惊人成果:在金融危机影响严重时期,中国的税收不减反增,增速几达20%。

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显示:在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在中国,1%的家庭掌握了41.4%的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这种“高”调不下来,甚至还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提低”只能依靠“压中”,让中间阶层承受牺牲。高低两端的压力,都集中到中间,向着中间挤压,迫使中间不得不萎缩,甚至有些人因此重回低层。

从收入状况而言,中等收入群体当然好于低收入群体。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压力也很大:供房,孩子上学,赡养老人,不断攀升的生活成本……他们对住房、医疗、教育“三座大山”感受明显,而且是当下个人所得税的主要负担群体。最重要的是,他们这个“中间”位置并不稳定,经济危机、行业波动、政策变化和个人困难,都可能使他们跌落低层。因此,他们普遍处于高负荷的精神状况,这种状态又放大了他们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与难题。

据《人民日报》调查显示,很多中等收入者并不认为自己属于“中等收入群体”。竞争的压力,税费的集中负担,使他们普遍缺少幸福感,更使其中一些人被挤出中间阶层,这些人很有可能成为当今社会不稳定的新的诱因。

从心理学角度看,原本一直处于社会低层的人,对生活现状的承受能力较强,反而不容易因为少许刺激就走向极端;而那些由中层跌入低层的,对低层的生活困难感受更强烈,更加难以忍受,更易陷入悲观绝望状态;尤其是一些已到中年的人,估摸自己再难有翻身机会,因此最易绝望。

不同于最低层,中等收入群体的社会能量较大,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他们的遭遇,较易引发舆论的共鸣;他们的不满,也会对社会造成更大冲击。反过来,如果这一阶层能够稳定和扩大,将有利于社会形成相对稳定的“橄榄型”结构,缓和因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对立,进而让更多人看到可以拾级而上的希望。这应该是执政党将“扩中”作为调节收入分配重要原则的原因。

“扩中”变成了“缩中”,执政党的指导原则在执行过程中被反转,具体政策制订上的“逆向调节”是首因。仍以个人所得税为例,此税种设立的初衷是让高收入人士承担更多的公共支出,减少收入分配上的两极分化。按照“提低、扩中、调高”的原则,中、低阶层都不应该成为主要纳税对象,不然就成了“调低、缩中”。但现状却是,中间阶层成了个税的主要负担群体,富豪阶层反而有很多办法“避税”,比如把个人和家庭开支打入企业成本,隐瞒“灰色收人”等。因此,收入分配调整的结果变成了高端更高、低端扩大、中间收缩就毫不令人奇怪。

亚里士多德是按照贫富之别,将社会成员划分为极富、极贫和中产阶级三类的最早学人。他并且指出,只有中产阶级才是最“安稳的公民阶级”,“最容易遵循合理的原则”;他认为,“最好的政治社会是由中产阶级的公民组成的”。显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对于中国今天构建和谐社会颇有启示意义――虽然中国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进入中产阶级社会,但至少不应该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