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策略选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策略选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巴塞尔资本协议Ⅱ》的出台,确定了基于内部评级法的信用风险度量和资本金计算框架,内部评级体系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主线。我国大型商业银行逐步建立了内部评级体系,陆续开始实施《巴塞尔资本协议Ⅱ》的内部评级法。本文重点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诸如数据缺失、技术支持、人力资源约束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巴塞尔资本协议Ⅱ》;内部评级法;策略选择

Abstract:BaselⅡproposed the in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 to measure credit risk and determine capital requirements and confirmed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l rating system in banks. Some large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began to build the internal rating system and implement the BaselⅡ.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rural commercial banks, such as missing data,technical support,human resource constraints and other issues,and proposes policy options.

Key Words:rural commercial bank,Basel Ⅱ,internal ratings-based (IRB),policy options

中图分类号:F830.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7-0070-03

一、导言

2004 年出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Ⅱ》围绕着风险控制这一主题对商业银行进行资本监管,内部评级法成为了《巴塞尔资本协议Ⅱ》的核心内容。

内部评级法是《巴塞尔资本协议Ⅱ》提出的以银行内部风险评级为基础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及资本监管的方法,即商业银行在满足监管部门一系列监管标准的前提下,利用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确定信用风险最低资本要求的方法。内部评级法根据复杂程度可以分为初级法和高级法,允许并鼓励有能力的商业银行自行开发符合自身特点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提倡银行自行对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风险敞口(EAD)和期限(M)四个参数进行估计,从而计算出更灵活的最低资本要求。

实施内部评级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准备、模型建立、业务流程体现(即建立配套制度,将结果运用到日常的业务流程中去)和IT系统建设。其中,数据是内部评级法实施的基础,模型是内部评级法实施的核心内容,业务流程是内部评级法实施的目的,IT系统是内部评级法实施的平台。

《巴塞尔资本协议Ⅱ》的出台,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成为商业银行走上现代化发展轨道的重要契机。依托内部评级体系,银行可以获取以下几方面的收益:主动选择风险承担,按照风险/收益匹配原则以及组合优化原则选择风险承担,就有可能实现低风险、高收益,在压缩风险资产规模的同时,扩大资产规模,增加收益;事前计算风险成本,通过溢价来补偿风险,增加收益;监测资产的风险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转移和对冲风险。这有助于银行提升收益/风险比例和资本充足率。

经过几年来的持续努力,内部评级法的风险管理理念、管理工具和方法已在我国银行业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并在部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取得了相应的进展。2011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银监会将在全国选择部分条件较好的农村商业银行先行启动实施《巴塞尔资本协议Ⅱ》内部评级法的试点,力争在2015年底前正式实施。其他有条件的农村银行可在2012年起启动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在2018年底前正式实施。虽然实施内部评级法有助于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但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将比其他商业银行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详细考虑,统筹规划。

二、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所面临的困难

实施内部评级法的银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健全和完善的内部评级体系;二是监管部门的技术检验和正式批准。也就是说,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首先要构建适应监管要求和本国银行业实际发展状况的内部评级体系。比起其他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基础相对薄弱,其历史发展过程、市场定位和管理体制又决定在实施内部评级法过程中将面临更为复杂的问题。

(一)数据难以达到内部评级法要求

数据是内部评级法实施的基础,没有符合要求的数据,任何模型和系统都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在数据数量上,内部评级法要求数据涵盖所有信用风险业务,包括表外业务。不同的客户分级中,一般认为一个类别最少要有500个违约客户样本才能满足模型需求;在数据质量上,内部评级法要求数据具备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可比性;在数据时间上,内部评级法的初级法要求必须具备5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才能估计并验证违约概率;高级法要求应具备基于一个完整经济周期并且不得少于7年的数据才能估计各项指标。而农村商业银行在满足数据数量、质量和时间要求上均存在较多困难。

1. 业务数据分散,缺乏统一的数据平台来整合,难以满足数据数量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大部分是由规模很小的信用社逐步统一、合并、改制而成,成立时间不长。虽然其前身机构(农信社)积累了一定的业务和管理数据,但由于收集数据的标准不一致,信息采集不完全,没有考虑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大部分农村商业银行还没有真正建立统一的符合巴塞尔协议要求的风险管理体制,缺乏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和技术,缺乏统一的数据平台实时反映全行的风险状况,系统之间也没有实现完全的联结,无法从不同的系统和平台获取符合内部评级法要求的数据,难以达到内部评级法的数据数量要求。

2. 客户特性和员工素质决定数据质量难以保证。内部评级法的数据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部分,定量部分主要包括客户的台账和财务信息,定性部分主要指客户的行业、地域以及一些管理特征。

对于数据的定量部分,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主要是服务“三农”和当地中小企业,客户的财务信息相当薄弱,数据失真情况在一定意义上普遍存在。至于客户的定性部分信息,则完全依赖于各业务系统操作者的自觉性、纪律性、业务能力以及各级管理部门的检查督促力度。而农村商业银行员工相对其他商业银行平均业务能力较低,且其客户存在着农业靠天吃饭、中小企业底子较薄、变化大等特性,造成对客户数据定性部分较难把握。因此受限于员工素质和客户特性,农村商业银行数据的定性部分质量更难以保证。

3. 数据内容不完备、不连续,积累时间不够,不满足数据时间的要求。由于原有业务管理要求与巴塞尔协议要求的差异,造成很多实施内部评级法所需要的业务数据未采集。由于客观市场环境不成熟和管理要求的不同,造成很多业务数据不连续,其业务处理系统的数据还处于开发建设中,新系统标准下的大量数据存储时间不长,很多无法满足5年或者7年的时间要求。

(二)IT系统薄弱,无力支持内部评级法

鉴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系统由省联社统一设计开发,与系统相关的服务器、前置机等均集中于省联社数据中心,系统运维管理、后台监测等工作也由省联社统一负责,系统的开发、管理还存在不少薄弱之处。

1. IT系统开发慢,开发设计时缺乏统筹考虑。农村商业银行的系统开发远远落后于其他商业银行,而且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不平衡,业务规模、业务品种和业务创新能力大相径庭,对系统的需求也不一样。而省联社在进行系统开发时,对各类机构系统需求的调查了解不够全面,对各类机构业务发展程度和未来业务发展情况考虑不周,系统开发只考虑基本普通情况,对于个体差异和业务发展并未留下足够调整空间,造成系统在实际操作中发挥的作用有限。而且各业务系统是逐步独立开发,并未充分考虑各业务系统之间的联系,各业务系统之间没有实现完全的联结。

2. 技术人员不足,后续管理较差,系统调整较慢。由于缺乏专业高素质人员,各业务系统开发常采取外包方式,省联社对系统的后续管理较差,农村商业银行对系统功能的完善要求短期内难以解决,难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更谈不上深层次的考虑。

(三)人力资源约束,员工素质不能满足内部评级法要求

从国外经验看,实施内部评级法的银行必须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专家队伍,它由宏观经济专家、产业经济专家、金融工程师、财务分析师、计量经济学家等组成。此外,还需要针对某些特殊领域,通过外聘方式与行外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形成一个高效率的智力资源网络。而从农信社转型而来的农村商业银行缺乏专业人才和管理经验,在此类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结构上均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劣势和差距,难以达到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对人员的要求。

三、实施内部评级法的策略选择

(一)加强内部评级体系的研究与开发

农村商业银行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充分重视内部评级法的建立和实施。必须认识到此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在银行内部成立专业化团队,组织调配各类有效资源,持续和深入开展内部评级体系的研究、设计和开发工作。从业务逻辑上说,应是先有管理标准,后有数据标准,最后产生数据。因此,必须按内部评级法的要求调整、补充和完善有关业务管理制度,并对相关的业务流程和决策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造和完善。

(二)积极引导,统一规划,有效推进基础数据建设

建议由监管部门牵头,学习其他商业银行经验,集合多数力量,尽快明确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具体数据要求,形成一个基础的数据标准。在此基础上,由农村商业银行结合自身业务和地域特色,对数据需求进行适当增减。应根据初步确定的数据需求,检查数据质量,匹配现有各业务系统数据,分析现有数据差异,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数据补录、数据整合等),对数据需求进行适度调整。这个过程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即现有系统数据的情况也要反作用于数据需求,对于现有系统不易取得的数据,模型需要考虑替换指标。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架构,形成统一的数据仓库。可以采用数据仓库和风险数据集市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基础数据仓库存放各应用系统抽取过来的基础数据,是银行生产和管理数据进行集中、清理和整合后的数据;而风险数据集中存放的数据是按照风险模型的要求对数据仓库基础数据进行加工、汇总后形成的。要加强行际协调,建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法共享数据池”,实现数据共享。

(三)研究设计适合农村商业银行实行的风险评级模型

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技术核心是建立科学的内部评级模型,该模型的效力取决于能否正确反映和评估银行业务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所面对的客户群体决定了其数据基础、风险偏好与其他商业银行有所不同。因此,应在学习借鉴国外模型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商业银行建模经验,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和现状,充分考虑各种情况,诸如利率市场化尚未完成、企业财务数据不够真实、区域风险差别显著、客户群体较窄等,研究开发适合自己的模型框架和参数体系。

(四)培养和组建一支优秀的专业化团队

监管部门可抽调各行精干力量和聘用外部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过程的困难、问题给予技术支持,有力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为未来积累经验。

(五)统筹考虑,全面建设IT系统,有力支持内部评级法实施

应在全面考虑配套制度建设、业务流程改造和完善的基础上,结合统一的数据管理需求,对现有IT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后,制定整体IT系统建设规划。建议监管部门督促省联社落实“允许规模大、有能力的农村商业银行根据自身需求建设独立的信息科技系统”的要求,全面规划IT系统,快速、扎实推进信息管理系统整体建设,根据实施内部评级法的不同情况,及时灵活对IT系统进行修订、完善。

参考文献:

[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陈建华. 浅析我国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建立[J]. 金融研究,2002,(9).

[3]赵先信. 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 国际金融研究,2007,(5).

[4]程静.基于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策略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