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内镜下电切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内镜下电切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镜下电切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76例确诊为大肠息肉患者,结肠镜下电切治疗,针对息肉的数量、大小、形态,是否有蒂采取恰当的息肉切除方法,如电灼除、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圈套切除息肉。回收全部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定期随访评价疗效。结果 内镜下治疗276例,切除息肉388枚, 30例术中出血,5例术后12~36小时出血,经结肠镜下电凝、止血夹止血、黏膜下注射、内科保守治疗,出血停止;无穿孔发生。切除的息肉局部癌变1例,追加外科手术,重度不典型增生9例,术后对193例随访3年,切除部位无复发及癌变。结论 恰当选择息肉电切方法,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对保证切除成功及预防出血、穿孔、烧伤等并发症有重要意义。采用电切治疗大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能预防其癌变,可以作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大肠息肉 电子结肠镜 电凝电切术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080-02

本院于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电子结肠镜下电切治疗大肠息肉276例,共338枚,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6例,其中男190例、女86例,年龄16~79岁(平均53.5岁),50岁以上192例,占69.5%。多因大便性状、次数改变、腹痛、便血、贫血等就诊,行肠镜检查时发现。息肉部位:直肠110例、乙状结肠81例、降结肠42例、横结肠19例、升结肠4例、回盲部1例、多部位19例。息肉大小:直径在0.5cm以下 112例、0.5~1.0cm 90例、1.0~2.0cm58例、2.0cm以上16例。息肉形态:有蒂76例、亚蒂106例、无蒂94例。病理类型:绒毛状腺瘤61例、管状腺瘤84例、状腺瘤40例、炎肉87例、幼年肉4例,其中部分上皮轻、中度不典型增生1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9例,局部癌变1例。

1.2 操作方法

因细小息肉在退镜时可能无法找到,在进镜过程中发现小于0.5cm的息肉,即刻在内镜直视下以热活检钳钳夹后行电灼除息肉。0.5~1cm的息肉进行完全大肠检查后,于退镜时直接行圈套电切摘除;直径大于1cm基底较广的息肉,先在基底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使息肉隆起,再进行圈套电切除;直径大于1cm的带蒂息肉切除前选择止血夹预防出血;巨大无蒂息肉直径大于3cm分块分期切除,2~3周后第2次切除。

2 结果

本组276例388枚息肉全部切除,30例术中出血,立即电凝17例,止血夹止血5例,其余黏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1~5ml,出血均停止;术后12~36小时出血5例,立即行结肠镜检查4例,均为切除无蒂广基息肉残端渗血,在出血部位黏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1~5ml,出血停止,其余1例内科保守48小时出血停止。所有病例皆无穿孔发生。切除的息肉经病理证实局部癌变1例,追加外科手术;重度不典型增生9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15例。术后对193例随访3年,切除部位无复发,其中对局部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均在切除息肉部位活组织检查进行病理分析,无不典型增生及癌变。

3 讨论

3.1 消化道息肉首选内镜下电切治疗

消化道息肉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以大肠息肉最为常见,其中大部分为腺瘤样息肉,本组占67%,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1]。因此,及早摘除大肠息肉意义非常重要。目前,经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方法多种多样,内镜下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因其方法有效、安全、简便、经济,适应范围广,已成为消化道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

3.2 结肠镜下电切息肉的并发症

主要是出血和肠穿孔,肠穿孔的原因多为切除息肉时蒂部电凝过度、过深、造成息肉蒂部残端急性炎症反应所致[2]。出血的原因较多,如操作不当圈套器机械勒断蒂部,电凝不充分,电凝过度使创面过大、过深,焦痂脱落后出血,电凝面正处于较大血管处,多发密集息肉一次全部切除后,相邻切除面之间正常组织过少,息肉切除后患者饮食、活动量控制不理想等。有文献报道[3],出血发生率为2%~13%不等,肠穿孔发生率为0.4%。本组276例,未发生肠穿孔,出血35例(12.6%),其中30例为基底部少量渗血,均发生在息肉基底部没有采用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注射的息肉,而在出血部位黏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1~5ml,出血停止。我们体会到:(1)采用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注射到息肉基底黏膜下,使息肉与黏膜下层充分分离,同时收缩血管,用这种方法可以降低息肉摘除术后出血、穿孔,同时也降低了热损伤的深度。(2)直径大于1cm的带蒂息肉或者术中有血管残端可见性出血的,则选择止血夹止血。(3)要熟练掌握电切息肉方法,对多发肉患者,息肉电切各点之间要保留正常肠黏膜,以避免电切过于集中造成出血和穿孔。在电凝电切过程中,要多次改变患者,使息肉尽可能固定在视野6点处,充分暴露息肉,镜头始终距息肉1~2 cm,吸净息肉周围液体,注气让肠腔充盈,并使息肉离开周围肠壁,注意圈套器尖端不要与肠壁接触,圈套时尽可能靠近头蒂交界处,要求助手一定缓慢收紧圈套器,切忌拉力过大,避免机械切割。

3.3 定期随访复查

息肉切除后定期随访复查非常重要。腺瘤肉摘除后的复发率可达39.4%[3]。复查可以了解治疗效果及复况,还有助于发现新生腺瘤和癌变情况。随访建议:单发肉摘除后1年随访检查1次,阴性者术后3年再随访1次,多发肉开始6个月随访检查1次,以后2年、3年、5年随访1次,凡随访检查时有息肉新生,则再次内镜下摘除。随访计划按上述方案重新开始[4]。

参考文献

[1] 朱凤兰.经大肠高频电切大肠息肉213例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50.

[2] 杨建民.消化道肿瘤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J].重庆医学,2003,32(9):1178~1180.

[3] 张以洋,智发朝,王建营,等.内镜治疗结肠息肉378例体会[J].内镜杂志,2005,(5):35.

[4] 刘运祥,黄留业.实用消化内镜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