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强调通过学校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实现合理充分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原因;应对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毕业生人数也不断增加, 再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 在社会总需求不是很旺盛的情况下,很多人不得不面对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变得十分严峻, 是我们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引发的大学生就业难。从总体趋势看,今后我国大学生的招生规模还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由于扩招步伐大,毕业生人数自然就快速攀升,截至到2013 年我国各类毕业生总数可能突破700万。然而同时我们看到,作为需求方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正在全面推行改革,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竞争之激烈程度让大学生求职者倍感艰难。

(二)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求职领域不匹配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和当前高速发展的经济规模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显然是不够的,但毕业生就业难确实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的学校专业设置和层次结构不合理。一些专业招收的数量与市场需求不平衡,一些长线专业或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专业却出现滞销。

(三)缺乏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很多毕业生在择业前便精心构建自己的择业目标,着力描绘美好的职业生涯,这自然是无可厚非,但若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认清形势,就很有可能陷入盲目的择业状态,影响顺利就业。在毕业生当中“精英意识”还很严重,但是,我国现在已经进入到了“大众化”的教育阶段,但有很多毕业生未转变意识,任然想着自己是在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认为自己是社会的精英,对就业岗位挑三拣四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择业的时候挑地点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要不就是要到大城市,到省会城市。

还有很多毕业生不考虑自身特点,盲目攀比,但是由于有些客观原因的影响从而使个人实力与社会认可并不完全成正比,相互攀比最终害的很可能是自己。还有一些毕业生对自己和所学的专业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跟随潮流去竞争所谓的热门职业等,同一单位,部分岗位呈现出激烈的竞争状态,这样造成毕业生为一个较优越的职位竞争激烈,从而使不少毕业生错过就业良机。还有部分毕业生就业的时候三心二意,眼高手低,端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在找工作的初始阶段,认为时间多,再加之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不断的投简历,即使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也不安心,仍幻想着还能找到一个更好的。直到最后没得挑了,要么就匆匆地随便找一个混口饭吃要么毕业时就失业。

二、如何应对大学生就业难

(一)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健的发展,扩大就业总量。从行政的层面来说,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该把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就业岗位作为经济社会协调的优先目标和重要职责,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和长期发展战略,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家应该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继续加大用于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刺激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发展。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的战略方针,继续实行适当的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这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根本举措,也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根本途径。

(二)高校专业设置应该与市场对接,教学模式灵活多样,完善等高校办学理念。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在专业设置上进行科学的规划和预测,不断加强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使之与市场的需求相匹配。各高校要加强市场调研,建立高校专业信息预警机制以应对时代变化,并有计划地淘汰和增加专业,以保证培养的人才适应市场需求。专业设置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力争用新的专业人才催生新的产业,拉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进步。同时狠抓教学质量,以质量来提高竞争力。学校决不能以牺牲质量来换取高等教育的假繁荣,学校应该更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应注意学生人文精神及创新社交活动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广泛开辟就业信息渠道,建立毕业生就业联络员制度。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学校应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回访,把学校每年的毕业生生源及专业情况及时向用人单位进行通报,做好沟通。把用人单位的用人信息及时通报给毕业生,使他们有的放矢,提早与用人单位联系。选择一部分找到工作并且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担任学校就业联络员,建立和完善就业联络员制度,通过联络员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

(四)高校应加强以职业规划和就业咨询为核心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高校的就业指导不仅仅停留在找工作的指导,更是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开发和规划,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自己个性、知识、技能等前提下,正确进行职业相关决策,认识自己的职业适应性,弄明白自身最适合的职业需要,帮助学生将个性特点和职业发展结合,帮助他们调整就业心态,从而引导他们顺利就业。

(五)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形势,从实际出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降低期望值,合理定位。要打破“一个工作定终身”的旧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新观念, 要树立到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建功立业的思想,要使大学毕业生认识到,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其就业空间非常大,实践证明许多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都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基层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课堂,有充分的发展空间,是大学生增长才干,磨练意志,体察民情,健康成长的康庄大道。同时,要使大学毕业生认识到,在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社会精英岗位与高校毕业生数量相比显得不但不充足反而短缺了,就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而言,“大众化”就业时代已经到来,一部分高校毕业生通过竞争,进入社会的精英阶层,同时必然要有一部分高校毕业生从事蓝领工作成为高级蓝领,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我们必须打造出一批有高级技能,较高知识水平和较高收入的蓝领,以适应世界工业生产基地向我国转移,这是我国成为世界加工厂的需要。因此,大学毕业生必须调整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

三、结束语

因此了解自己的技能,认清大的择业环境,找准自己的社会位置,合理地调整期望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积极诚实自信平等地参与竞争,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杜万祥,杨定君. 工科大学生就业导论[M] .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赵心远(1977-),男,山西忻州,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