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园艺文化展示空间营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园艺文化展示空间营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园艺文化中心为2014青岛世园会永久展览建筑。通过对展览背景及展示内容的分析及解读,借助数字化的建构手段。将园艺文化表达过程呈现为一个由数字展览场所、实物展览场所及自然环境戏剧性组合的序列,进而阐释了园艺文化和谐共生的内涵。

关键词:展览空间 世园会 园艺文化中心

1、设计背景与理念

“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选址于青岛百果山森林公园,是一次世界级园艺文化盛会。园艺文化中心为世园会的一座永久性展览馆(图1)。

根据组委会要求,园艺文化中心(下文简称“文化中心”)以数字互动展示内容为主,园艺植物实物展示为辅。旨在宣传、推广历史悠久的园艺文化,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筑师在概念设计阶段尝试了数字展览场所、实物展览场所、自然环境的戏剧性组织排列,将园艺文化贴近生活、融入自然的内涵戏剧性地表达出来(图2)。

2、体量生成

文化中心场地可利用面积较少,建筑师克服了高差较大、有多处保护树木及地下管线三面临近园区道路等复杂限制条件。顺应基地丘陵地貌的起伏地势,选定了具有流动性的曲面体量。经过合理的扭转,使得体量同园区中华园主路、地池景观及北边主园区景观形成了呼应(图3)。

结合文化中心不同展览空间的基本需求及形式特征,文化中心由一个圆台主体、月牙形围合部分及沿地势攀升的内部庭院三个部分构成。从参观者的角度完全可以将文化中心理解成一个具有多样化体验的院子,而格栅的缝隙与撕开的部分则轻巧地形成了建筑的多个出入口。

文化中心展览等候区保留了场地原有的珍贵树木,并设置了由树阵构成的广场。发散式的广场地面肌理由内庭院向基地边缘延伸,内部庭院的高差走势同地形走势相同,形成了内外通透的绵延效果(图4)。

3、流线布置

文化中心以介绍园艺文化的发展脉络为主题,主要展示空间由四个主题组成。考虑到大量人流短时间参观的需求,将观览流线布置为线性模式。进而选取了坡道式的展览空间衔接模式。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始终通过坡道前往不同的标高层,展览流线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得到增强(图5)。

建筑的主入口位于主体体量的正面,参观者由格栅的缝隙被吸入建筑主体,在序厅中感受双层表皮产生的近乎于树荫的投射效果(图6)。进入建筑主体后,首先呈现的是环形展览空间,布置微光的多媒体展示环境同室外等待广场的自然光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观众在这里驻足后,将沿着位于圆形展示空间外圈侧面自然采光的坡道进入半地下展示廊道。圆形主体下方的第二篇章的展示空间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了大型园艺场景,无自然采光。第三篇章的展示空间强调观众互动。这种互动不但体现在展示的形式上,空间剖面精心的错层设计也将观众不同的行为联系起来。第四篇章的展示空间从地下向地表逐渐攀升,格栅与玻璃幕墙逐渐分离形成的半室外空间引入自然生长的植物,和谐地将“园艺生活”的主题烘托出来,观览者由超现实的数字展示空间回归自然的光与热后,展览也至此结束。位于展示序列最后的纪念品商店还能够同内部庭院的表演人群形成互动。

文化中心的空间相互渗透和合理连接,形成了环环相扣、一步一景的多样性展示序列(图7)。园艺文化中心背侧的次入口采取同质异构的手法,塑造了同主入口风格迥异的戏剧性效果(图8)。

4、技术参与

文化中心在概念设计时即引入参数化建构技术,配合Rhinoceros与Grasshopper软件,使建筑表皮和幕墙系统得到了优化和深化。最终选定的格栅式表皮形式可以很好地起到遮阳作用,室内外空间的透明性得到增强。格栅表皮通过背侧的龙骨同玻璃幕墙系统的支撑结构形成了统一的结构体系,合理简化了构造,赋予建筑极强的构造感。与此同时,格栅表皮的材质选取了表面会逐渐生锈的金属材料,充分考虑到青岛盐分较高的海洋气候特征,回应了园艺建筑的地域性,回归了园艺文化朴实、自然的特质。

文化中心的设计采取了多项低碳绿色措施。文化中心采用种植曲面屋面,在具有良好自然保温及隔热效果的同时解决了雨水及浇灌用水的回流问题。钢结构在表皮及承重体系中的运用有利于材料的回收及再生。文化中心充分考虑了展馆特殊结构及空间形式背景下设备系统的一体化问题。室内热环境调节采用了组委会推荐的地源热泵系统和新风循环系统,避免了机房对于展馆形象的影响,提升了展馆的绿色环保宣传意义。

5、结语

通过对园艺文化的内涵理解,园艺文化中心采用具有时代特征的数字化展示技艺、地域性的营造技艺,筑以符合世园会场所精神的多样化展示空间。最终将观众变成了文化的参与者和体验者,进而阐释了园艺文化和谐、共生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