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消费者隐私权之保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对于商家来说,消费者个人信息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掌握越多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消费者。为此,现实生活中商家侵犯消费者隐私权的行为屡有发生,消费者隐私权得不到合理保护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在人们日益重视权益的年代,如何保护消费者隐私权是文章重点论述的内容。
【关键词】消费者;隐私权;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142-01
一、消费者隐私权的相关概念
消费者隐私权一词并非法定概念,而是从学理角度在隐私权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概念。每一个自然人,只要生活在社会中就拥有隐私,享有隐私权,这是明显的、毋庸置疑的。当他(她)为消费者时,自然有隐私,享有隐私权。消费者隐私权是指为个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自然人所享有的,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消费者的各项权利逐渐受到重视,其隐私权的具体内容表现为:1.知情权。当经营者、网站等部门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了解私人活动或察看私人领域时,消费者有权知道这些信息将用于什么目的,收集了哪些个人信息。知情权应当是全面的、完整的,这是行使选择权的基础。2.选择权。消费者的选择权就是指个人有权许可或禁止某个主体以任何方式收集和使用自己个人信息,了解和掌握私人活动及私人领域的权利;还拥有对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及私人领域情况使用用途的选择权,这种许可或禁止的内容可以是全部的也可以是局部的。3.三是使用权。作为隐私权利人,消费者为了一定的目的,可以对隐私进行积极使用,以满足自己精神、物质方面的需要,这既是权利人本有的权利,也是支配权的本有之义。权利人对隐私的使用,不仅指自己的使用,也包括准许他人使用。4.收益权。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具有财产权的性质,是经营者希望获得的潜在商机,由此产生的收益权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我国消费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现状
(一)我国的法律保护
我国《民法通则》没有将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加以保护,只是简单地规定了与公民的隐私权有关的肖像权、名誉权。事实上,隐私权、肖像权和名誉权同属于人身权中不同性质的权利,这样所带来的结果是法律保护隐私权的实际效力减少,隐私权寻求法律保障的实际可诉性、可操作性降低,不利于受害者请求司法救济。我国《刑法》没有规定侵犯隐私权罪,司法实践中对公民隐私权的刑法保护主要参照《刑法》第252条和第253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的规定。具体来说,就是从个人信息获取和泄露的角度对我国公民的隐私权保护作出了刑法规定,仅限于以侵犯通信自由罪和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来处理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犯罪行为。
(二)侵犯消费者隐私权的现状
日常消费活动中,消费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比如某女士在购买化妆品时,销售商要求她将自己的所从事职业、个人月收入、甚至家庭月收入等情况都填写在积分表上。这些个人资料大多与申请积分卡并无关系,但经营者的行为使得消费者想获得优惠的机会,就必须相其提供详细的个人资料。经营者完全有可能收集多于实际所需的资料或者将收集到的资料用于消费者未曾预料的用途。第二种情况表现为,拥有个人信息的经营者、机构、个人在未征得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主动将此个人信息不恰当地泄漏或公之于众。或者掌握个人信息的经营者、机构和个人,在未征得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为谋取一定利益的手段,将收集各种信息倒卖给需求者。使用个人信息须在法律法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有权范围内进行,否则就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
三、完善我国消费者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在立法方面,首要任务是在制定民法典的时候,增加有关隐私权的条款,从根本上明确隐私权的法律地位,确定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隐私权作为人们的一项基本权利理应作为独立的人格权的组成部分成为法律保护的对象。同时以此为基本依据,制定消费者隐私权保护法,以法律规范的形式规范个人信息的使用,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在隐私权保护立法上兼顾法律的抽象性与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宪法保护为指导、以民法典保护为基础、以其他法律法规为辅助的完整的法律直接保护体系。
消费者自身要不断增强隐私权保护意识,在进行实名注册时,要意识到自己所填写的内容可能会成为自己隐私的一部分。消费者要小心保护自己的资料,如非必要,不要填写过于真实的个人信息或只进行简单填写,切记避免随意填写表格的现象。在一些商务活动中,必要时需约定保密责任。其次,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还需注意自行采取技术保密手段。如在浏览网页后把记忆清除,把电子邮件加密后传递,浏览网页时使用保密器等。针对于此,政府部门应广泛做好宣传电子商务中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意义的工作,使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采取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利民.人格法论[M].法律出版社,1997.
[2]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群众出版社,2002.
[3]张严方.消费者保护法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3.
[4]齐勇.关于隐私权的几点思考[J].当代法学,2001(11).
[5]杨立新.关于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的几个问题[J].人民检察, 2000(6).
[6]齐勇.关于隐私权的几点思考[J].当代法学,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