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金融危机影响没有完全消退、根源没有完全消除、全球经济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世界经济步入了后危机时代。此时,一些国家为了国内经济的短期利益,采取了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这必将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而我国的出口企业及相关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本文在分析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征及其对我国外贸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摩擦

作者简介:张楠(1981―),女,河南开封人,商丘师范学院经济学与管理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中图分类号:F752.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5.32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5-74-03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各国经济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同努力下,时至2009年世界经济已在一定范围内开始呈现复苏回暖的迹象。但随着危机蔓延到其他领域,国内保护主义情绪上升,各国政府出于维护本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利益需要,不同程度地背离了应对危机初期的合作关系,各自为政,单方面采取措施复兴本国经济,而在国际贸易中就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步入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各国间的贸易摩擦不断,而我国也成为了主要受害国。如何正视后危机时代的贸易保护主义,应对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征

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大多是通过大幅提高进口关税以及对进口的数量性控制,来保护本国企业不受或少受进口产品的竞争压力。但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这类保护措施不仅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而且容易招致贸易伙伴的报复性贸易措施,引发双方间的贸易战。因此,后危机时代的贸易保护主义有了新的特征。

(一)贸易保护的手段更加多样化

20世纪中期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由于其在理论上和政策上都有所发展和变化,因此被称为“新贸易保护主义”。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据世界银行统计,自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

在诸多贸易保护措施中,WTO的成立使得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受到限制,作用日益削弱,而贸易保护的措施重点逐渐被间接地、更为隐蔽地贸易限制所取代,其中,“两反两保”的贸易救济调查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最为普遍。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措施,是WTO所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但当前“两反两保”调查已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而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其以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的名义,披着合法的外衣,实际通过严格的技术法规和标准限制外国商品进口,实施贸易保护。

(二)贸易保护的范围不断扩大

伴随金融危机涉及领域的扩大,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贸易保护的领域从货物贸易向劳动力雇佣、投资和知识产权延伸。货物贸易方面,贸易保护的范围由传统产品向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扩展。如2009年,对华反倾销的涉案商品,不仅涉及冶金、石化、煤炭、轻工、机电、纺织品等传统行业,还涉及了SDH光传输设备、货物扫描系统等高附加值产品。

在劳动力雇佣方面,一些国际大型企业为了应对危机纷纷进行内部裁员,而裁员的首批对象,几乎全部是以外籍劳工为主的短期合同工;一些国家的政府也制定相关政策,对外籍工人的签证发放进行严格控制,限制低技术含量的劳务输入等。各国为了缓解危机保护国内生产与就业,纷纷通过就业歧视政策以实现与贸易保护主义相同的目的。

对外投资领域,在发达经济体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衰退与失业大幅增加之际,贸易保护主义者提出,为了增加国内就业,提高本国产品竞争力,应减少对外直接投资,将外资企业通过产业转移回归国内即“外企产业回归西方”说。这种做法似乎能够解决迫在眉睫的就业困境,但势必在更长期的范围内造成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产业国际化布局衰退、世界范围内市场份额收缩等一系列的难题。

(三)贸易保护的实施主体由发达国家扩展至发展中国家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一直是实施贸易保护措施的主要经济体,但近年来,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日益增多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势头也愈演愈烈。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经济衰退,各国经济均受到危机的波及,为了缓解国内经济矛盾,发展中国家更倾向于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一般具有较高的产业结构趋同性,一旦一国实施贸易保护措施成功,便会引起其他发展中国家纷纷效仿,密集地实施相同的贸易保护措施,形成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为了缓解危机,缓和国内矛盾,发展中国家也逐渐成为了贸易保护的中坚力量。

二、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对于进入后危机时代的世界各国无疑是雪上加霜,而我国的对外贸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又一轮的冲击。

(一)外贸出口额大幅减少

金融危机发生后,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复苏,各国政府往往倾向于通过扩大内需、降低外贸依存度来保护本国经济的独立性。这种为了转嫁危机、提高本国出口竞争力而单方面采取的“以邻为壑”的对外贸易措施,最直接的影响即降低了其贸易伙伴的出口额。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受主要贸易伙伴进口需求剧减的影响,我国的出口量大幅减少。2008年,我国的出口额为14285.5亿美元,2009年减少至12016.6亿美元。从2008年第四季度起,我国出口额受金融危机影响开始出现负增长,10月份出口额为1332.1亿美元,比9月下降66.2亿美元,其后,出口额持续下降,并于2009年3月降到最低点818.8亿美元。尽管从2009年4月起,外贸出口额开始回升,并逐渐减小同比负增长幅度,但出口的恢复性增长动力仍然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危机首先由美国传导至其他发达国家,导致发达国家经济减速,消费和进口需求明显减少,受此影响,我国出口额从2008年10月份开始下降,但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传导和冲击相对滞后,当发达经济体经济开始复苏时,即进入后危机时代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受危机影响却在不断加深,而我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额开始由升转降。数据显示,从2009年1月开始,我国大陆对东盟、韩国、印度、俄罗斯等贸易伙伴的出口额出现明显下降,3月稍有回升,其后并无明显增加。

(二)贸易摩擦不断

从前面的分析可见,“两反两保”的贸易救济调查已成为其他经济体对我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因此也造成了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的贸易摩擦接连不断。据国家商务部统计,2008年,我国出口产品共遭受21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93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约61.4亿美元,其中反倾销70起,反补贴11起,保障措施10起,特保措施2起。而2009年是我国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一年,国外对华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共立案116起,涉案金额达到127亿美元。从涉案商品来看,纺织、轻工、冶金、机械、化工等行业是重点涉案对象,也是遭遇贸易保护冲击的重灾区。

由于我国的传统优势产品与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存在明显的竞争,在对华实施贸易保护的主体中,发展中国家也逐渐成为了中坚力量。2009年,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国家的前5位依次是:阿根廷(19起)、印度(10起)、欧盟(7起)、土耳其(5起)、巴基斯坦、巴西、墨西哥(各3起)。而2009年,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启动的保障措施和特保措施调查数量也陡然增多,阿根廷、印度、俄罗斯、哥伦比亚、秘鲁、乌克兰等国共对我国发起15起保障措施调查,仅印度就有9起;发起特保调查7起,其中印度发起5起。这些数据表明,后危机时代我国发生贸易摩擦的对象已不仅限于发达国家而是扩展至发展中国家,这对我国政府、行业和企业都将是严峻的挑战。

(三)出口企业利润减少

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着多方面的成本压力。一是金融危机下的弱势美元和降息政策的搭配加剧了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使得全球通胀压力加大,国际资源类产品价格不断上涨,而进口原材料的涨价,使我国一直以成本低廉为优势的加工贸易企业步入了高成本阶段,在出口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企业的利润就会减少。二是我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我国劳动力成本的逐年上升,也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挤占了利润空间。三是近年来,西方某些国家一直指责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并以此为借口对我国实施贸易保护措施,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而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这都使得出口企业的收汇风险加大,如若不能采取合理措施规避风险,极有可能使得企业收回的美元货款不及投入的人民币成本。

三、后危机时代我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一)调整出口企业结构,合理运用WTO的相关规则

企业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承受者,也是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首要力量。因此,应对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的影响,要先由出口企业入手,通过企业自身的调整减少贸易摩擦的机会。

首先,出口企业应在国际产业链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把握时机,推动加工贸易沿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向上下游延伸,提高我国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通过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出口转型,货物出口向服务出口转型,数量型出口向质量型出口转变,贴牌生产向建立自主品牌和营销渠道转型等一系列的结构调整,使我国经济由粗放型转向节能、低碳和绿色环保方向。

其次,出口企业要调整现有的商品结构,把低端的产品结构向高档方向调整,生产中加大自身技术改革的投入与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将产业链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营销等环节延伸,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盈利空间。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使出口企业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最后,出口企业要提高对WTO规则的认知度和运用能力,一方面,加强对WTO相关规则的研究,更合理有效地利用贸易救济措施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加强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研究,认真学习其运行规则和机制,并加以利用,在发生贸易摩擦时既可以通过争端解决机制来抵制外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滥用,还可以通过争端解决机制对他国的补贴与倾销提起反补贴与反倾销申请,以保护出口企业的利益和安全。

(二)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出口企业间的协调与管理机制

在国际竞争中,作为非政府组织的行业协会在保护国内产业,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应对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方面,行业协会在进行自身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沟通、协调、管理等功能,成为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协调者和组织者。首先,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制订一系列的协调制度和制约措施规范行业内企业的生产和出口秩序,防范、制止企业之间出现不正当的竞争,合理把握出口节奏,避免低价竞争。其次,行业协会可以在出口企业面临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时,给予企业积极、必要的帮助,在对产品、相关市场信息搜集和技术性整理,制定应诉和预防的具体对策,以及指导企业聘请律师、准备抗辩等方面做好各项应对准备,使企业能够在行业协会的组织下形成合力,共同突破国外的贸易保护主义壁垒。第三,各行业协会还要加强与国外同行业协会的联系,及时了解国外的行业动向,尽量避免和防止“两反两保”案件的发生,将贸易摩擦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政府外交力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兴起,政府在应对危机、稳定经济的同时,还要继续加大对外交涉力度,尽快解决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对于我国企业在国际上公平竞争,防止一些国家利用这些因素歧视我国企业起着重大作用。

与此同时,面对频繁兴起的“两反两保”的贸易救济调查,政府还要发挥对内服务与协调的职能,对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政策,尤其是重点出口国的贸易政策实施动向,首先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定期或不定期预警信息,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对可能发生贸易保护的重点领域,及时预警信息,帮助行业、企业做好提前应对准备,做到有备而战;政府还要适时调整贸易政策,根据当前形势制定相应的应变预案,防止出口贸易增长出现过度下滑,积极推动出口贸易的相对平稳发展;在面对贸易伙伴国无理的贸易保护措施时,可以采取“有理、有节”的策略,后发制人,有必要时加以适当的报复。

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而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全球经济能否走出低迷,将取决于各国政府之间政策的协调程度。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危机的蔓延及区域性或全球性贸易保护,从企业到政府层面都应该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维持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平.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及中国外贸的策略选择――以中、美轮胎特保案为例[J].特区经济,2010,(09).

[2] 李舟、廖霄梅.“后危机时代”下对华反倾销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10,(07).

[3] 史龙祥.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冲击及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出口形势展望[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