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穿越迷雾 拨云见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课堂教学既需要教师的预设,更需要学生的生成。完美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之处往往来自于预设基础上的自然“生成”。只有教师对课堂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的预设,那精彩的课堂生成往往不期而遇,但不会凭空而至。
【关键词】数学课堂 预设 生成
新版《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而实施教学方案则是把教师自己的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学生积极主动的发散思维往往就会生成一些课本中未涉及到、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都是课堂中宝贵的教学资源。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课堂因为有了生成,学生才拥有天真烂漫的活力,才能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思维;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教学活动,我们的课堂必然杂乱而无序,基本的教学目标变成空中楼阁,更谈不上教学生成。所以,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课堂教学既需要教师的预设,更需要学生的生成。只有我们教师对课堂各个环节的精心预设,精彩的课堂生成才能不期而遇,不会凭空而至。所以,面对这些稍纵即逝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性资源,我们该如何把握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还学生以课堂的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关注的只是自己的教,完全按照自己在课前的预设进行,有时,学生的思维跳出了教师的预设和课本的框架,教师的作法往往是把学生的思维立马拉回到教师的预设或者课本中来,不容许学生出现一点意外。否则教师认为学生是不认真听课的,捣蛋的标签往往永远贴在学生的身上,这样的课堂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忽视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抑制学生的个性的张扬,将学生的创造性一点一点的扼杀了。最终,教师变成了教书匠,学校变成了“工厂”,学生本该朝气蓬勃的生命变得暗淡无光。在推行素质教育、实行新课改的今天,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针对一个问题彼此交流自己的想法,各自展示自己的理解,思想碰撞的结果是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表的看法、提出的见解是教学中宝贵的资源,甚至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更要倍加珍惜,小心呵护,因为这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是教学生成的关键,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关键,一堂课的成败往往也在于此。所以,教师必须善于倾听,关注课堂中思维的碰撞,生成课堂的焦点,为课堂中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创造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真真正正的落实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人,是课堂中的主角。唯有如此,才能落实新课程标准中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预设要有弹性,于留白之处见精彩
放眼当今课堂,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课堂中学生难得有自己思考的时间。个别教师唯恐学生听不懂,教师的声音自始至终充斥着课堂,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去构建对数学理解的机会。也许教师讲的很明白,很透彻,很精彩,但这只是教师个人的精彩,并不是学生的。
新课程标准把“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最高宗旨,教师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如果完全按照自己的预设进行,将无视学生的个性和学生的自主性,课堂必然没有活力。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分阶段、分层次的去预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预设要有弹性的原因之一。其二,信息社会的今天,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发展水平都是不可估量的,教师需在课堂预设中留一点空白给学生,让其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去填补空白,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思想撞击,自然而然的构建数学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自己生成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对学生终生受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创造这种机会,让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而预设的弹性化,甚至故意的留白,是“让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不可缺少的条件。唯有这样,才能将课堂引向精彩。
三、把握稍纵即逝的“精彩瞬间”,为我所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顿悟、灵感的触发、瞬间的创造无时无处不在。恰当及时地抓住课堂生成的时机和资源,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当学生被激发起高涨的学习兴趣,而高谈阔论时;当学生回答问题中出现解答中的“错误”时;当师生互动中学生蹦出奇思妙想时;当学生就某一个问题进行激烈的争辩时;教师要拥有一双慧眼,随时把握稍纵即逝的“精彩瞬间”,提取精华,加以积极的开发和利用。这些都是意外生成资源的大好时机,如教师把握的好,就能成为教学中的亮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