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爱释放真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天,我带小朋友去玩大型玩具,大家正玩得很开心。一个小朋友跑到我面前,让我低下头,神秘地对我说:“老师,你快来看。”孩子认真的表情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跟着他来到了大树底下。只见他从落叶堆里拾起一只小麻雀说:“老师,你看!我发现了一只小鸟。”我接过小麻雀,摸了摸,小麻雀早已僵硬。可孩子却对我说:“老师,我们带小鸟回教室吧,我们会好好照顾它的。”天真的孩子竟以为麻雀还活着。我看着孩子期待的目光,慎重地告诉他:“对不起,老师不能把小鸟带回去,因为它……它已经死了!”孩子一下子震住了,他似乎不相信这个事实,许久都没说话……我拉着他的小手说:“我们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给它修一个墓吧!”孩子极不情愿地点点头。我们来到草丛边,他们默默地从周围找来了一些树枝,我找来了一些砖头,我们将小鸟放在一块空地上,然后铺上一些树枝,并在周围用一块块砖头垒起来,当我准备盖上最后一块砖头时,几个孩子拉住我的手:“老师,别!”我停下来,看了看这些孩子,他们的眼睛闪着晶莹的泪光。我说:“孩子们,再看小鸟最后一眼吧!”在最后一个孩子向那块小小的“墓地”投去忧伤的眼神后,我盖上了最后一块砖头,几个孩子一下子抱住我哭了起来。
虽然这只是件小事,但在我心中掀起一层巨浪,孩子们纯真善良尤其是爱的天性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的心灵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引发了我对爱的教育的思考。那么如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呢?孩子的爱心不是靠强行灌输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更不是用没有原则的、失去理智的溺爱换来的,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一、从爱护玩具和动植物开始,播下爱的种子
我们对孩子的爱心教育可以从细小的事情做起,让孩子在他熟悉、亲近的环境中受到启迪。对于孩子来说,身边那些大大小小的绒毛玩具、布娃娃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他们生活中最亲近、最自然的伙伴。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用和善的态度对待这些玩具伙伴,和它们做朋友。比如,看到孩子把娃娃扔到地上时,可以这么说:“哟,你把娃娃摔疼了,快抱起来摸摸它。”有时还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说话的声音要轻一点,别把小熊吵醒了。”“小狗是你的好朋友,你和它一起玩吧。”带孩子去大自然,引导他们亲近周围的一草一木,关注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看看花儿在什么时候开放,听听鸟儿是怎样鸣叫的,鼓励孩子给花浇水,给动物喂食……由于孩子与动植物有天然的亲近感,这样的爱心教育就更为自然、更为有效,孩子在这样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关心爱护别人。
二、从自身的言行开始,在实践中塑造爱
成人是孩子行为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因此,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起示范作用,营造爱的氛围,感染孩子的心灵。平时应尊重和关心孩子,对孩子说话要温和体贴,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来自成人的浓浓的爱;成人之间要注意使用爱的语言,如“你辛苦了,先歇一会儿”,“别急,我来帮助你”,“谢谢你为我做了这么多的事”,等等;在长辈面前,多表达一份尊敬和关心,比如给老人泡杯茶,让个座,说句体贴的话,送个礼物,等等。成人之间的体贴尊重和相互关爱恰恰是孩子爱心得以生根发芽的关键。要注意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细节,保持良好的形象,避免无意间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与别人分享好吃好玩的东西,对别人说一些关心体贴的话,同情并帮助有困难的人,不计较别人的过错,对别人能够宽容和谦让,孩子的爱心就是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行为模仿和强化而逐渐形成的。在餐桌上,可让他学着给长辈夹菜;鼓励孩子给老师和同伴拿东西;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孕妇让座,让孩子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从中感受到做了有益于他人的事而带来的喜悦。
三、从建立有效的师幼互动开始,让爱生长
如果在幼儿园中,幼儿不想、不能甚至不敢与教师自由、愉悦地交往和活动,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活动中爱的氛围是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营造出来的,是潜移默化地形成的,需要教师注意几个主要方面:
首先,要形成正确的角色定位。正是由于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因此在不少时候,幼儿是不被允许首先发起互动信号的,如在进行集体活动时,幼儿首先要做到的是安静,而不是与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不少教师更为关注的是“班上有没有出事”、有没有消极行为,至于幼儿心理或情感上到底需要什么教师并不是很在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师幼之间的充分、积极互动关系是没有可能建立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师幼互动中,教师绝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而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只有形成上述角色定位,才可能在实际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和主体发展,从而创造并组织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
其次,要重视师幼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融。在日常活动中,似乎只有在老师有时间、心情又好时,师幼之间才可能有情感交流的发展机会。在非情感性内容的互动中,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更是有限,甚至在不少时候由于教师对情感支持的忽视,而在自觉或不自觉中造成了幼儿许多不必要的消极体验,直接影响了师幼互动的效果,如教师在指导幼儿时常常会反问“我不是刚刚讲过吗”,在生活照顾中表现出来的不耐烦、对幼儿不适宜行为的消极对待等。幼儿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发展需要,尊重幼儿的人格、保护幼儿的自尊心显得同样重要。教师不妨做一个处处为幼儿着想、尊重幼儿的有心人,有时不妨满足一下幼儿的依恋、发问等需要。其实,教师点点滴滴爱的举动,都会因你满足了孩子的某种需要而产生积极的师幼情感交融,从而有利于进行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四、从艺术作品和媒介开始,让爱向周围世界扩散
对于孩子的爱心培养来说,移情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借助于电视、图书等媒介力量,引导孩子观看以关爱、善良、正义等内容为主题的作品,多给孩子读一些以互助友爱为主题的童话故事,还可以把孩子身边发生的事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熏陶培养孩子的爱心。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增强和视野的拓展,还可以引导孩子将爱心从熟悉的人迁移到一些陌生人身上。比如引导孩子关心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尝试用零花钱给灾区人民捐款,在车上给老人让座,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等等,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孩子的教育工作说到底是一个爱的工作。我们必须自己也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老师。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大脑去思索,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用孩子的情感去体验,用孩子的兴趣去爱好。教师要注重研究孩子,理解孩子,让爱释放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