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未来设计教学的理念与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未来设计教学的理念与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了提高设计人才培养的质量,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文章基于“高素质、创新性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视角,从未来设计人才素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文臻和,以器显道,以术造化”的教学理念,并系统地分析了未来设计教学之“目标的基础性”、“对象的整体性”、“学科的综合性”、“方法的研究性”、“过程的实践性”和“组织形式的开放性”

特征,以期能很好地指导设计教学。

关键词:教学理念 教学特征 设计教学 专业素质

未来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是经网络时代之后,以创意为第一生产力的哲思时代。未来社会被称谓“后信息社会”,是指继当今信息社会之后,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迅猛发展的新型社会。在未来社会,创意设计能力成为创意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高端创意设计人才成为稀缺资源。所谓高端,意味着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因此,“高素质、创新性和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成为未来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当前的设计教育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必然带来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变。在现代以及后信息社会,人的创造能力不是孤立自闭与凭空而来,而恰恰只能来自不同的信息、不同文化、不同要素的对话和交融,这就需要设计教育者“更多地去教会学生善于将异质的信息和要素相融合、相对话以创成新质”。由此,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呐喊,在众多设计教育者论坛中,有如战场上鼓点由弱渐强,我们不得不厉兵秣马,挥戈上阵,迎接时代的挑战。

一、未来设计人才的专业素质

《辞海》对素质的定义: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②事物本来的性质;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的概念与第三个定义比较接近,即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因此,所谓设计人才的专业素质,本文是指设计专业毕业生从事创意设计服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能力。

宏观而言,评价创意设计人才的专业素质,可以从文化知识、思维能力和技艺水平三个维度来观测。这三个纬度是根据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三个关键性活动——观察、思考和创造——来界定的,也是从人的限、脑和手的身体机能发展水平来界定的。同时这三个维度也正好反映了设计师的“视野”、“创意”和“表达”三个层面的专业发展水平,为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其内涵,笔者借“文”、“器”和“术”三个词语来加以强调和描述,并以符号示意,分别标记为“〇”、“.”、“一”。符号立体组合在一起,平视形如图钉“”结构。现将这三个维度分述如下:

1.“文”。

所谓文,本文指文化知识。文化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设计的生命是创新,创意的灵魂是文化。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林家阳教授,曾在一个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浙江分会主办的《靳埭强&林家阳国际现代视觉艺术设计》演讲会上,深刻地谈到:“文化是艺术作品产生的基石,创新是我们艺术设计工作的灵魂”。可见,文化对于设计者具有根本性的作用。林家阳还认为:“设计文化是人类文化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是现实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的折射,设计文化与人类文化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设计中强调文化,是为了使视觉语言更富有情感,更富有内涵,更使人通俗易懂,更富有个性,因为缺乏个性的设计最终要失去市场和机会”。林家阳很好的阐明了设计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对于设计的价值,但未深入阐明作为设计师应当如何在设计中把握和融入文化要素。笔者认为,文化具体应该反映在设计师对自然和社会具有敏锐的艺术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上,而这一能力具体作用在感觉器官的功能上,即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和身(触觉)上,设计者的感受力以视觉为主体,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可以成为创意的源动力。在后信息社会,在文化包容、知识融合、学科交叉、技术集成等显著特征的影响下,设计师只有提高综合素质,积淀文化底蕴,拓展知识界面,才能适应创意经济时展需求。文化知识是设计师“高素质”培养的内在根基,是创意人才素质结构中的底层因子。从符号学视角看,文化知识“0”具有面的特性,具有无限的延展性。

2.“器”。

古语有云:“集大成者方能成大器”。另有古训言:“凡集大成者,学能专且恒,记能准且久,辨能醒且独,行能德且益,悟能新且明,著能精且透,融成而贯通”。说明“器”者,集诸多才能于一身且融会贯通之。《古代汉语词典·缩印本》(2007,商务印书馆出版)对“器”的解释为:①器具;②有形的具体事物,与“道”相对;③才能本领;④度量,胸怀;⑤量词。本文将“器”引申为“内涵”的意思,器表现为人的机智才能和思维能力。《周易,系辞上》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可见,器乃是实在的、物质的和显性的。这又意味着“成大器”者定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浪得虚名。英国学者雷切尔,库珀RochelCooper和迈克·普瑞斯Mike Press在《设计进程——成功设计管理者的指引》一书中阐明:“设计即问题解决”的观点应证了设计师要具有思考问题的能力。美国堪萨斯大学(Ku)教授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Papanek)在《为真实世界的设计》(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HumanEcology and Social Change 2 nd Edition,Academy Chicago Publisher,1992)一书中提出:“设计是有机智的努力”,表示设计除了冷静思考之外,还应具有机智过人的灵感。可见,创意是灵感思维的活动,是设计师机智行为的创造性表现。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RCA)布鲁斯·阿彻Bruce Archer教授认为:“设计是一种目标导向的问题解决活动”。这一观点再—次证明,思维能力是设计师“创新能力”核心,是设计的关键。因此,机智才能与思维能力是创意设计人才的核心素质。从符号学角度来看,代表“机智才能”要素的“·”,是连接“〇”与“一”之间的交点,也是“〇”的圆心,因而具有点的特性。

3.“术”。

所谓术,《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解释为:①技术、技艺,②方法、策略;本文引申为设计师的技艺水平,具体指设计师手头表达能力,即专业功夫。从哲学角度看,“术”为“道”的具体应用与表达,是“道”的延续。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认为:“技术不是手段,技术是天道的一种展现的方式”。庄子也认为:“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事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于道,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唐朝张磉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说,蕴涵了极强的艺术哲学和文艺美学思想,也阐释了艺术表达与创作息考之间的关系。“炉火纯青”、“入木三分”、“形神俱妙”等古代文人对技艺高超者的赞美之辞,正是对艺术创作者在技艺水平方面的最高评价,其内涵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也是现代和未来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上必然所追求的目标。可以说,技艺水平是创意设计人才的看家本领,是设计师专业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符号学角度看,代表“技艺水平”的“一”,具有线性特征。

二、未来设计教学的基本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所持有的看法、态度、观念和信念以及对教学活动本身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未来社会的创意经济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创意设计理念需要大规模创新。创意源自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又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是人类创造力的具体表现。创造力是人类完成创造性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品质。对于设计者而言,创造力主要包括敏锐的艺术观察能力、新锐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超凡的形象表达能力。因此,未来设计教学必须围绕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以创意训练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创意水平为目的,其基本理念可以概括如下:

1.“以文臻和”。

所谓“以文臻和”,指设计教学应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国际文化视野,以此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例如:艺术观察能力、对自然和社会的感受能力、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字语言翻译成视觉语言的能力等。就艺术观察能力训练方面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宏观、微观、中观,横看、竖看、侧看,正视、倒视),不同维度(平面、立体,时间、空间),不同感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不同思维方式(联想、想象)以及不同参照(大小、色彩、材质、肌理、运动状态、背景、环境)来观察事物。

2.“以器显道”。

所谓“以器显道”,指设计教学应当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哲思能力,以此培育学生个性与内涵。例如:创新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就创意思维能力训练方面而言,数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可以尝试采用脑力激荡法(Brainstorming)、六六讨论法(Phillips 66 Technique)、心智图法(Mind Mapping)、曼陀罗法(Stramonium Method)、逆向思考法(Reverse Thinking)、分合法(synectics)、希望点列举法(Hope Point Listing Technique)、优点列举法(Advantages List Method)、缺点列举法(Defect List Method)、检核表法(Checklist Method)、七何检讨法(SW2H Self-criticism)、创意解难法(Creative Problem Solving)等创意思维方法。

3.“以术造化”。

所谓“以术造化”,指设计教学应当强化设计表现技法的训练,以此锻炼学生的超凡独特的技艺。例如:创造表达能力、造型基础能力、CAD操作能力的等。就造型训练方面而言,应道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各种艺术表现的方式方法(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和各种艺术创作理念(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印象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起现实主义等),从传统艺术(水墨、泥塑、陶瓷、雕刻、印刷、银饰、服饰)表现技法中探寻灵感,不断开发和尝试领域(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媒介、新工具)来突破创新。

三、未来设计教掌的主要特征

1.目标的基础性。

美国美术教育家艾斯纳(EIliot Eisner)曾经在其著作《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中分析了以罗恩菲德(Victor Lowenfeld)为代表的工具实用主义的美术教育价值论,并总结出五点:①艺术的娱乐作用;②艺术具有治疗作用;③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④艺术能培养学生对概念的认识;⑤从生理学角度,艺术可以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罗恩菲德认为:“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并大力提出“儿童中心论”。后信息社会的设计教育,在设计教育的全员性影响下,可以从儿童开始。可见现代设计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分支,其终极目标应与艺术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即为“人格完善”与“个性培育”的基础性。其基础性具体体现在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与道德教育上,概括而言,其基础性表现在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关注上。

2.对象的整体性。

英国学者雷切尔·库珀Rochel Cooper和迈克·普瑞斯Mike Press在《设计进程——成功设计管理者的指引》一书中系统论证了“设计即艺术”、“设计即问题解决”、“设计即创造”、“设计即备专业的集合”、“设计即一种产业”、“设计即一种过程”等观点。这些观点透析出设计与人的生活、生产密相关联的本质。未来社会,艺术即为生活。生活便是艺术,创意无处不在,创意思考与创意设计成为人类的主要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创造教育理念将被推崇为时尚而统领教育界。未来创意设计教学绝不是为了培养几个“设计人才”为目的,而是站在全民素质的培养和全面育人的高度来看待设计教育目的。一方面,设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即全员性;另一方面,设计教学的设计涉及目标、内容、途径或手段等全方位要素,即系统性。

3.学科的综合性。

未来社会,设计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拓展,设计不仅只是解决人与物、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还有解决人与人、物与物、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问题,如设计心理、设计管理、设计生活、设计工程、设计科技、设计媒介等重要领域,而且设计服务的对象也呈多元化,从生命的诞生直至生命的完成过程中的人的不同个体,一切的物质与精神的需要,都无不与创意设计有关,关注儿童、关注老人、关注特殊人群甚至关注动物、植物等其它生命形式将成为设计的时尚。前面提到雷切尔和迈克关于“设计即多种专业的族群”观点的也说明了设计的多学科性特点。与此相类似的,伦敦商学院设计管理高级讲师Peter Gorb认为:“设计包含来自广泛专业人员的所有工作”。因此,设计问题的多样性与特殊性决定了设计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如设计心理学、设计管理学、设计美学、设计技术学、设计文化学、设计材料学、媒体学等多学科课程将成为重要学习的内容。

4.方法的研究性。

“真理”(veritas)是啥佛大学现在的校训,简明扼要的词汇承载着深刻的内涵与无尽的释义,足以见证美国高等教育垂范的态度和光明磊落的睿智。对于学习者和教育者而言,“与真理为友”并付诸实践的根本做法是:在教学中要苛求对问题的研究探索、思考论证以及创新应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在《美化?造型?还是设计?》一文中提到:“引导人们去思考,去发现,去理解,去研究,去多向地反馈,这恰恰是未来社会的艺术教育的职能”。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程相占教授在其博客论文篇目《哈佛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提到:“严格而富有创造性地思考、学习和表达自我的才能,在具体语境之中理解观念与问题的能力,在社会中生存的许诺,以及对于真理的渴望等等,都是我们人性的根本特征”。可见,对问题的研究和对真理的探索与发现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手段,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方式,也是未来设计教育本质要求。前面提到“设计即创造”和“设计即过程”的观点,雷切尔和迈克用5阶段的模型描述了设计师在处理问题时所经历的内在创造过程,如下图1所示。由此可见,研究性不仅是设计教育方法,而且还是设计过程的内在机制。

5.过程的实践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意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另外,创意设计教学评价是以创意设计项目完成后的创意作品(产品)质量为主要依据,考查的是学生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而不是所掌握的知识与经验。由此可见,创意设计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特征。

6.组织形式的开放性。

学科的综合性、文化的多元性以及产品的个性决定了设计的开放性,设计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呈开放性状态。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自律性,打破传统的个别教育和班级制,众多教学改革者比较重视和尝试采用开放性教学组织形式。例如①分组教学,即为了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在班级制的基础上,将学生依据能力和兴趣划分为若干组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中每组的教学任务有所不同,备选的课题研究的方向不同,教学的过程也不同。②工作室制,即将所有的上课教室,依据教师研究的领域及方向改造成相应工作室,提升课堂的工作情景,师生通过双向选择以协议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室责任教师负责相关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实施以及成绩评价。③现场教学,即到指定的真实的情景里或工作现场,开展以观摩、考察、调研、实习、实训等实践内容的教学组织形式。④DIY教学法,指由杜威的学生克伯屈所创的,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一种实用主义的教学制度。⑤道尔顿制,本文指由美国的H·柏克赫斯特(1920)创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具体做法是教师不再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的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制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并接受考查。

结语

正确把握未来设计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教学特征是设计教师从事设计教学实践的前提,设计教师只有不断积累教学资源,提升设计教学水平和设计实践能力,才能真正驾驭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