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村电子政务的功能与建设内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电子政务的功能与建设内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分析农村电子政务功能建设的现实性,阐述农村电子政务具有提供农业信息、促进农村基层民主、衔接与协调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有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硬件到平台、信息和服务的农村电子政务建设内容,包括:以设施为基础,打通电子政务“最后一公里”;做好顶层设计,建设农村电子政务运行平台;强化政务职能,厘清农村电子政务业务范围;强调服务导向,分步推进政务服务。

关键词:农村;电子政务;政务职能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1-5354-04

Studies on the Role and Construction of Rural E-Government

XIA Lu

(School of Management,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Rural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Research Center of Hubei Province,

Wuhan 430068,China)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functions of and the realiza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E-Government, the specific functions of providing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promoting democrac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and coordina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ety were demonstrated. Based on this, the construction content of E-Government was put forward from the hardware, the platform, the information to the service, including opening up the last door of E-Government on the basis of facilities, making the top-level design, constructing the electronic platform of rural government affairs, strengthening government function, defining rural E-Government service scope and emphasizing the service-oriented work so as to promote E-Government service step by step.

Key words: rural areas; E-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1 农村电子政务现状

据2010年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资料,中国农村人口6.7亿,占总人口数的50.32%;农村占地面积远远高于城市,占国土面积的94.8%。农村行政村大多区域广阔,被大量山川河流分割,农村人口居住相对分散,生活物理距离远、地理环境迥异,且农村各地经济、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农民素养及接受能力差异大,客观上需要有针对性、有地域特色的农村电子政务的畅通信息和便捷的基层公共服务来弥补农村资源分散的缺陷。

然而,中国农村电子政务除东部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外,大部分农村信息化处于电子政务的边缘。表现为:①硬件设施建设落后。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接入点建设不足,虽然政府为改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状况采取了一些措施,硬件建设得到了改观,但是农民获取信息仍然难度大、费用高;②农村信息资源贫乏。在网站的总数中,农业网站及乡镇农村网站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全国3.4万乡镇中,有独立政府域名的不到10%,各种农业数据库信息分散、内容不充分、更新不及时、数据重复率高,甚至登录不上[1];③缺乏定位服务导向。农村电子政务提供的网络服务不能适应客观需要,很多乡镇政府门户网站信息还停留在乡镇简介、领导简况、发展目标和机构设置上,公布的信息缺乏实质性内容,缺乏动态的和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三农”问题的在线服务尚未得到充分重视,资料表明,农业信息系统普及程度为69.2%,而农业气象系统、农业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农业防灾救助系统的普及率都还不到10%;④深层次应用基本上是空白。越是基层政府,公众服务的需求越多,但是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却越弱,据中国软件测评中心、人民网、中国经济网“2009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显示,仅2.8%的受访者对县级及以下政府部门网站表示满意。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信息化背景下,信息闭塞会增加农村发展成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将影响农业整体战略性结构调整,从这一意义上看,农村电子政务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手段,是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措施。2012年5月,国务院常委会通过《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电子政务服务向街道、社区和农村延伸,提高社会管理和城市运行信息化水平;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重点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完善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为中国农村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指导。中国农业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是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叠加阶段,在这一历史发展机遇中,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充分认识农村电子政务的功能,厘清其建设内容,是推进农村电子政务服务于现代农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2 农村电子政务的功能

农村电子政务具有变革办公环境、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推进“一站式”服务的一般功能。此外,由于农村电子政务功能的提供者(政府涉农部门、乡镇一级党政机构、具有农业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乡村一级自治机构)和服务对象(农村、农业、农民)的特殊性,农村电子政务还具有促进农业信息应用、丰富农村生活内容、推动基层民主、推进农村发展等特有功能。

2.1 促进农业信息在农村全面渗透与应用

农村电子政务关注经济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通过政务网络将闭塞、分散、偏远的乡村与政府直接联系,加强涉农信息在农村社会生活和经济领域的渗透与应用。表现为:凭借组织、人力和智力优势,贴近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与“三农”问题密切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与地方政策、农业技术、农产品市场等实用信息,方便农民在信息畅通的条件下对生产要素的获取和利用,增强农民的农业生产与经营能力;依靠信息技术优势,农村电子政务创设主体——各乡镇政府及其涉农部门,向农民提供方便查询的与“三农”相关的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科技、医疗救助、社会保障、减灾救灾、森林防火预警等公共服务信息,避免农民由于获取信息不畅而误事,推动农村电子政务的发展,使其真正惠及农民[2]。

2.2 丰富农村文化和农民生活

农村休闲娱乐选择较少,农民业余生活相对单调,农村电子政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应用能够引导农村生活。表现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大众信息的传播与普及,惠民政策能够引导农村家用电器的广泛使用,可极大地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丰富其生活内容;电子政务作为政府主导建设的专业信息系统平台,与其他互联网渠道信息相比,更具有可靠性,通过电子政务平台窗口的海量网络信息,引导农民了解国内外权威资讯,开阔视野,使农民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因此发生改变;电子政务网站信息引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农村的渗透,推动乡风文明,使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精神文化传播成为农村文化的主流,引导农民生活向多样性、高层次、个性化发展。

2.3 加强民主参与和基层民主建设

传统上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民民主参与手段单一,参与热情低。农村电子政务创新了农民民主参与手段,拓宽了农村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提高了农民思想文化素质。表现为:电子政务“农村政务管理系统”将公开信息具体传达到各村镇,方便农民了解,增加农民的知情权,提升农民民主地位;电子政务提供的交流平台推进乡村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以行政村为单位,通过村级局域网平台畅通的信息功能,实现民主事务的网上投票、表决与协商,降低民主参与成本,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的范围,也使政府与农民间的距离缩减,农民对国家政治、国际时事的关注程度提高,参政能力增强;电子政务系统中,农民可以借助信息反馈模块直接将诉求传达到政府,政府有机会在第一时间获取民意动向,了解农村地区的社情民意,促进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等基层民主的实现。目前,政府主导的农村电子政务成为基层民主不可或缺的载体,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农民越来越主动地参与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来[3]。

2.4 推进农村经济与社会跨越式发展

市场信息畅通与否是农村经济社会能否发展的关键,中国广大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富足的农副产品和剩余劳动力,在信息不畅的情况下,交叉优势资源不为人知,更不可能吸引到投资,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农村电子政务通过信息加大农村与外界的联系与沟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表现为:通过网络宣传本地特色与优势,并通过农业主管部门和基层政府为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和服务,通过政府主导网站与市场双重调控,使农民能及时获取畅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村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效益得以最大化;通过农村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农民可以获取外地务工信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效的转移;同时,政府承担着科技兴农的职责,通过农村电子政务网站为农民提供国家科技政策和时效性农业科技信息,将农村发展与科技进步有效接轨,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技能,改变农民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3 农村电子政务的建设内容

如上分析,农村电子政务具有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诸多功能,然而,受制于农村社会文化基础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其有益功能常常无法施展。现代农业的发展有赖于电子政务的推进,而农村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要在充分认识和把握其建设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有序开展。

3.1 以设施为基础,打通电子政务“最后一公里”

农村电子政务建设首先要确保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和技术支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有利于农村电子政务发展的硬件条件,降低农村电子政务入门门槛。

中国农村发展程度不均衡,东部、南部经济发达,农村信息化水平较高,中西部落后,“最后一公里”问题长期存在。农村东、中西部存在差异,同一地域各村情况也不同,农村电子政务信息基础设施很难有统一的建设方案,然而,毋庸置疑的是都要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建成城乡网络一体化和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4]。针对农村信息化基础和农民切实需要,信息基础设施包括电信网络、广电网络、计算机互联网络在内的信息网络以及各种信息化设备。以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联合文体、广电及电信等部门,本着可持续、整体布局和应用合理来铺设基础电信网络,用“村村通”工程和“中国农业信息网”建设工程来推进;以农村信息体验中心(站、点)及农村信息化示范村为先导,推动电话、电脑、电视等进村入户,提高农村电话、电脑的普及率,提供上网设备,降低上网费用,降低农民接触电子政务的硬件门槛;在科技信息化发达地区设立卫星宽带互联网接入点、宽带服务中心、农村信息服务站点等。

3.2 做好顶层设计,建设农村电子政务运行平台

注重农村电子政务主体职能协调,面向农村建立由两个并轨的信息平台组成的综合性农村电子政务运行平台,即农业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统一宏观规划平台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具体包括:

1)国家农业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涉农政府部门从宏观上协调农业内部各层次、各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引导农业生产、经营的大方向,并按照这些内容,在电子政务网上信息,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到农村整体发展中。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做好网站兼容性设计、网站导航、链接与动态更新。网站系统要做到既与部门内部兼容,又与村务办公系统兼容,避免横向信息传递不畅;电子政务平台搜索引擎、菜单栏、网站地图要方便农民搜索、阅览和信息,网站导航指示明了才能更好地实现导航性;涉农部门要做好网站链接,并及时更新信息,保证农业信息内容的时效性[5]。

2)农村地方农业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根据本地资源特征和优势制定农业发展战略与政策,依据相应规划,突出农村区位特点,收集分析农业信息,建立覆盖乡村的地方农业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为了方便农民使用,可借助子网站群做法,即一个主站集合若干分门别类的子网站。输入政府综合门户网站网址,再点击进入农村频道主页面,即可浏览各村网站或本地特色农业产业网,使其具备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优点。村级网站内容涉及村级首页、通知通告、村务公开、本村动态、本村风采、农事指南、党建工作等,展现村庄环境、乡村风土人情和自产农产品;特色网站包括粮食网、瓜果蔬菜网、畜禽网、水产养殖网、花卉茶叶网、乡村旅游网等,平台设置为了方便为不同农业资源提供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与科技服务,帮助农民找方向、抓机遇、避风险。

3.3 强化政务职能,厘清农村电子政务业务范围

以信息手段优化政务职能,把惠民措施及其实施执行作为农村电子政务的业务重点,参与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保证农村电子政务成为农民办理业务的重要渠道,成为农民和政府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具体业务包括:

1)农资相关业务。结合实际,提供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测、质量监管、产品追溯、产权交易和公共资源市场化改革等网上业务的受理与办理;提供粮食主产区的植被物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气象监测预报、重大自然灾害防范预警和植物病虫害监测等网上专家智能服务;提供农产品期货、现货市场行情信息。将农资相关政务业务落实到乡村基层,发挥农村电子政务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2)社会保障业务。关注农村医疗保险等公共事务,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包括: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覆盖范围,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医疗资源相对有保障的地区,建立面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的远程医学教育和远程会诊系统;在地方病集中的地区建立农民数字健康档案及面向农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控制业务系统;建立全面覆盖农村的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减灾救灾、社会赈济等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3)相关扩展业务。电子政务具有公益性强、社会效益突出的特点,对超出政府业务范围的农民个体需求,如农产品交易、宅基地申报、纠纷投诉等,通过网络链接,推荐有资质的社会力量,直接面向农村进行业务办理。社会或者商业组织是信息服务的业务主体,政府仅扮演组织推动和监督管理者的角色,将政府推动、引导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作为农村政务业务的延伸。

此外,应拓展业务参与的途径和渠道。从政府角度改变为农民提供业务的不合理过程,实现农业部门和乡镇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平台从协同办公平台向集约化和一站式变革,网上完成公文传输签办,行政审批、目的督办、信息交流、任务协作等,继而实现政务流程再造,集成信息、功能、部门和任务流程,提高业务沟通能力和办理效率。沟通环节上,在网站或网页中设置BBS、社区论坛或留言板,在网页设置基层政府的公共邮箱、公开政府主要领导电子信箱地址,便于农民参与。

3.4 强调服务导向,分步推进政务服务

农村电子政务建设目标是对农村人口政务服务的最大化和效率化,其服务对象——农民,主要关心的是能否通过政务系统获得准确及时的科技、市场与公共服务信息,两者目标一致。

现阶段农村建设,农民个体更关心的是生产收益,其次才是公共服务、民主政治等,因而,在农村电子政务建设初期,突出重点、分步推动将具有更好的效果。首先,在管理、经济、文化共建的总体框架下,从农业技术信息、招商引资、生态旅游宣传等经济服务上着手,尽快让农民接触信息化,并从中得到实惠;其次,借助政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改变仅从政府管理角度的网上政务信息,主动适应农民、农业、农村发展需要,提供与其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市场、农业科技等实际信息服务;再次,对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预测市场行情,农产品市场供求情况和趋势分析信息,如良种、种苗、农药、肥料、饲料等农资产品及市场信息,加强对农民的引导,将现代科技与农业相结合,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建设能力;最后,在经济服务取得一定效果后,经济社会发展也为电子政务建设筹措到更多资金,再开展政治服务、文化服务方面的农村电子政务建设[6]。

4 小结

综上所述,国家信息化战略实施和信息技术运用为农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建设农村电子政务是惠及“三农”的系统工程,是一项毋庸置疑的战略举措。对农村电子政务功能与建设内容研究,旨在进一步结合中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现状,将农村政务信息资源作为整体,以服务为导向,以期最大化地发挥农村电子政务功能,并实现电子政务在农村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然而,理论上和实践中农村电子政务的建设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各地实际,确立电子政务建设的阶段重点内容,有目标、有计划地推进。

参考文献:

[1] 白 毅.新农村建设中电子政务的价值——基于农村地区“四位一体”发展的分析[J].电子政务,2011(12):110-113.

[2] 刘 辉,巴晨锋.电子政务与物联网技术[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11(9):83-86.

[3] 高万林,李 桢,张港红.农村电子政务应走“三位一体”发展之路[J].中国农村科技,2012(6):46-48.

[4] 刘邦凡,王 燕,施永福.生态理论视域下的中国农村电子政务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09(10):102-104.

[5] 王宏禹.新农村电子村务的构建[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6):72-75.

[6] 罗利华,陈文满.农村电子政务建设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