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效 在过程中实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同诸多老师一起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经历了最初的激情,其后的迷茫,再到后来的反思和沉淀,如今繁华落尽,人们一起把目光投向了“有效”两个字。
关键词:爱上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语文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51-01
追求教学的最本质目的,其实,丰富也好,提高也好,无疑都需要一个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言实践。”所以,“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实践本身也是一种过程。
而现实中的语文教学,很多老师往往忽略这种“过程”的必要,在追求考试成绩的思想驱使下,一味追求结果:词语教学追求学生会写,文本理解追求标准答案,学生成绩差则怪罪于学生笨。殊不知,正是这种急功近利的忽略学生学习实践过程的教学,导致了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能力低下,大多依靠机械记忆学来的语文,成绩又怎么会高呢?
我们该如何引领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爱上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呢?
一、学习过程体现语文学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是一篇篇文本。阅读文本有一个基本的步骤和方法,即整体把握――重点学习――梳理总结。每一步都有相应的内容、要求和目标。
1、整体把握
这一步,要从单元导读做起。这一点往往被很多老师忽视。我们的语文教材是按单元进行编排的,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专题和训练重点。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单元导读,把握单元选文的主题、主要表达特色,以及训练重点。这样做,一是让学生对单元的教材有一个整体了解,再一个让学生明确本单元学习和训练的重点,做到有目的的学习。老师对于这些内容更要胸有成竹,要能通过一个单元多篇文章的阅读,目标明确,突出重点,指导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
整体把握也要体现在每篇文本的学习中。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词语、了解或者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些是阅读一篇文章要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在这个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学习批注,内容包括质疑和初步的收获。质疑就是在初步阅读中不能理解的内容,一个词、一句话都行,到了高年级,还可以针对文章的写作方法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疑问。收获,也可以是多方面的,字词的认识和理解,感触深的语句,对主题的思考等。坚持这个步骤的学习过程,其实是对学生预习以及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一个培养过程,对学生形成语文学习能力形成长远影响。
2、重点学习
语文学习的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我们往往概括为九个字“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习得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一篇篇教材实现的。但是,因为语文课程级段目标、单元教学重点以及文本特点的不同,每篇文章训练重点也必然不同。那么,教师就要根据以上诸方面确定每篇文章在“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训练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似乎什么都学了,有什么都没有训练到位。
3、梳理总结
过去,语文阅读教学的总结过程,往往侧重对教材主要内容以及主题的把握,甚至是思想情操的教育,总结往往用“学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这样的句式概括了之。但是,我们很清楚,每篇文章所承载的语文知识和能力都是很丰富的,我们要善于让学生分类梳理,巩固温习,并且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长期的要求和指导,使其养成习惯。
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字词:包括生字词、多音字、成语、结构上有特色的词语。
句子:文章中心句、重点句、具有特殊作用的句子(如过渡句)、典型的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描写特别生动形象的句子等。
段落:小学阶段重点是总分结构的段落、写作特色突出的段落等。
篇章: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以及显著的表达特色。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每篇文章在以上各方面都有需要总结的内容,二是要具体文章具体对待,有所侧重,重点收获。
二、在过程中体现老师组织引领的作用
很多语文老师追求这样一种课堂效果:学生有问必答,而且学生精彩的回答往往成为课堂的亮点。一旦遇到沉闷的课堂,学生不能回答问题,则会被冠以“笨”“学习语文的能力低”等等“罪名”。其实,每个老师都应该明白,我们的课堂正是让学生由“不会”走向“会”的过程,学生的“会”需要老师精心的组织、引导、启发、帮助,甚至讲解。那些能精彩发言的学生必定经过了一个善于“教”的老师的精心培养。如果缺失了老师的作用,很多时候,学生是不能像我们老师一样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的,面对问题,只能做“闷葫芦”。
综上所述,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成为一个过程,应该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语文知识,更要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这个过程需要老师的深厚的语文素养,以及教学设计上的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