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富裕时代,如何重塑孩子的童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富裕时代,如何重塑孩子的童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富裕时代,父母要“持证上岗”

对父母来说,孩子永远是核心话题。为人父母者有太多的困扰:日子“天天向上”,但孩子却没能“天天向上”;生活充满希望,但孩子却令人失望。对于当今的许多年轻人来说,教育似乎成了一种惩罚,厌学、辍学的大有人在,这可愁坏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他们忍不住惊呼: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难管?我们小时候可没让父母费过这么大的劲儿!

其实,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它的内在规律彰显出一个真理: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都隐藏着一对问题父母。父母们一门心思忙着抱怨时,已经又错了。为什么不反思一下自己呢?父母们普遍跨过了物质匮乏的时代,有些父母还是富二代,但他们的孩子依然问题多多:不知感恩、不思进取、责任感差、忍耐力弱……如何在富裕时代,重塑孩子的那颗童心?著名教育专家王晓春,在他的《富裕时代的家庭教育》一书中,做过一些详细调查和精辟阐述,也许会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富裕时代的标志首先是物质比以前丰富了,就是钱比过去“丰富”了,王晓春一针见血地说,成年人钱多了尚且容易学坏,何况孩子!新生活在呼唤新思维,而现在多数家长还在用旧的思维方式应对新的生活、新的孩子。

在贵族学校里,家长动不动就指责学校:我们花了那么多钱,孩子怎么还是有坏习惯?我们交了那么多学费,孩子成绩怎么还上不去?

只有对教育完全外行的人,才会说出这种话。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如果把这种意识无形中传输给孩子,那孩子自然也是没有责任感的。好孩子不是用钱堆出来的,是教育出来的,而且首先是家长教育出来的。

孩子长大有没有出息,首先决定于家庭,而且主要决定于家庭。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已经够外行的了,如果再以为花钱就能买来一个好孩子,那就糊涂到一定程度了。

王晓春有一个经典的教育主张,他说,家长们必须进培训班,重新学习做父母。未来更可能是这样:年轻人不经过家庭教育培训,就不允许结婚;做家长也要持证,不然就不准上岗。时至今日,除非你决心做一个学习型家长,否则你真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要生孩子。

王晓春这种看法绝非耸人听闻,故作惊人之语,而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他接触到太多触目惊心的实例:很多家长都是好人,都一心想把孩子教育出个样儿来,不辞辛苦,不怕花钱,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屡战屡败。他们活得太累了,简直狼狈不堪。因此,能不能跟上家庭教育的新形势,能不能做一个学习型家长,就成了迎接富裕生活对家庭教育挑战的关键。

给孩子一颗感恩之心

几年前,南京大学逸夫馆前的公告栏上,曾贴了一封“伤心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信,父亲在信中说,“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我心里已经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这个儿子出入酒吧、餐厅、歌厅,交女朋友,肆无忌惮地伸手跟并不富裕的父母要钱。父母为他付出了一切,而他却毫无感恩之心。在现实中不知有多少孩子有他的影子,让父母无奈感伤。

感伤之余,王晓春毫不客气地指出了症结所在:既然您自愿给孩子当奴隶,您就不要抱怨孩子用奴隶主的态度对待您。谁让您扛着行李陪孩子去大学报到?谁让您给他挂蚊帐、缝被子,甚至帮他挤牙膏?既然您从来没有让孩子与您同甘共苦,他如何能体察您的辛酸?虚荣、奢侈、自私、不孝,孩子的这些毛病,全是家长的溺爱造成的。

毕竟,钱总是离享乐近,离学习远。

现在孩子少,家长多,家长之间需要很好地协调。不然,你给一点,我给一点,看起来每个人给的都不多,但加起来就足够腐蚀孩子了。

中国还有种传统认识,家长和孩子之间,有种不合理的关系,孩子像债权人,家长像债务人。家长们横向全管,纵向管一辈子,个个如牛重负。有的孩子向家长要钱买东西,家长稍有异议,孩子就说:“你挣那么多钱,不给我花给谁花?”家长顿时语塞。这简直是抢劫行为,家长居然没有反抗。为什么?因为他曾不止一次跟孩子说,我每天辛辛苦苦挣钱为什么?不都是为了你吗?

这样教育孩子,孩子谈何产生感恩之心?

家长应明确告诉孩子,我的钱不是你的钱,你将来靠自己的劳动赚来的才是你自己的钱。

这样引导,孩子才可能产生感恩之心。

另外,可以鼓励孩子打工,志不在挣钱,而在于教育他的感恩之心。寒暑假或休息日,有些孩子出去寻找一些打零工的机会,是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就算孩子自己想不到,家长也应该尽量让孩子承担一些负责任的工作,给人打打工,体验一下自食其力的感觉。

给孩子一颗进取之心

给孩子买名牌衣服、高档手机、名牌自行车,到学校接送孩子时故意炫耀名车,过生日到星级酒店大宴宾客等。这是家长本人“露富”心理在作怪。

比“露富”更可怕的是装富。自己衣衫破旧,却把孩子打扮得锃亮,以致开家长会时,老师怎么也看不出某个家长竟然是某同学的父亲。“装富”比“露富”危害更大,会造成孩子严重的自卑心理。“露富”的孩子是在错误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或者说家长的“优势”,但他毕竟还有“资本”可露,“装富”的孩子则是在错误地发挥自己的“劣势”。

王晓春经常接待家长咨询,事后家长出于礼节,常常请客。虽然能推的就推了,但还是有些推不掉。席间他就观察孩子和家长的表现,有些上小学的孩子,在饭店里入座、点菜、召唤服务员,甚至埋单,都非常熟练,俨然一个小“大款”,而他的父母则常常兴致勃勃地看着孩子摆阔佬的架势。其实这是一种自欺欺人。

王晓春的孩子小时候极少花钱,他常常告诉孩子说:“孩子你记住,不用学花钱,要学挣钱的本领。花钱谁都会,将来现学都来得及,而挣钱的本领将来现学是绝对来不及的。”

孩子过分的物质要求绝对不可满足。家长可能要问,什么是过分的要求?严格说,除了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外的要求,都属于过分的要求。比如说鞋子,孩子总要穿鞋,有几十块钱的鞋,也有上千块钱的鞋。孩子要买名牌鞋,这就是过分要求。这不是基本需要,而是奢侈。家长有责任满足你的需要,没有义务满足你的奢侈。孩子也可能有很多借口,说“班里同学都买了,为什么不给我买,这说明你不爱我”。很多家长为此感到理屈词穷,怕失去孩子的感情,于是赶紧满足了孩子的要求。

这很不妥。家长更有责任让孩子明白,爱如果都能兑换成钱,那就不是真爱了,而是买卖。爱如果都能兑换成钱,那就等于说只有有钱人才有资格爱孩子,穷人根本没条件爱孩子,这是很荒谬的。而且家里的大人们一定要统一意见,统一行动,顶住压力,都不给买。

只有当孩子指望不上家长、剥削不了家长时,他自己才会去奋斗,才会产生进取之心。

给孩子一颗忍耐之心

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耐心,非常急躁、浮躁,尤其不能忍耐。想干什么事情,立刻就得去办,非常鲁莽,等都不等一下;而遇到困难,也会马上逃避,顶都不能顶一阵。这也是不良家庭教育的结果。试想,如果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他的所有愿望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满足,他能有忍耐力吗?在孩子心里会形成一种不好的意识,既然他的要求这么容易满足,忍耐力对于他就是没有什么用的品质,他也失去了锻炼和形成忍耐力的机会。于是,做事不能坚持就很正常了,因为他不需要坚持,也不需要控制情感就可以得到想要的。

这种想法在家里自然可以,但一离开家庭就吃不开了。在学校,听讲、写作业、参加各种活动,无一不需要忍耐;将来参加工作,同样需要忍耐……简单说,人生处处需要忍耐,社会也需要有忍耐力的人才,可家长在家里实行的却是“无忍耐”教育,这就把孩子害苦了。很多孩子厌学,大多跟家庭的这种教育方式有关。

当然,孩子也会有些合理要求,但除非急需,建议家长也不要立刻满足,要延缓时间,目的不是刁难孩子,而是让孩子学会忍耐和等待。这在心理学上叫“延迟满足”,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法。

领教过生活的不顺心,孩子才会懂得忍耐的必要性。处处顺心的孩子是不会通情达理的。必须“跟孩子过不去”,一定要在满足他们各种愿望的过程中“设置障碍”。比如孩子要吃麦当劳,这本是抬腿就走的事,家长可以说,等下个星期吧。于是孩子就得到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来锻炼忍耐。这种事情多了,孩子就可能成为一个不急不躁的人。这事说来简单,却有很多家长做不到。除了糊涂之外,另一原因就是心软。心软的家长是教育不出好孩子的,心软的爱是不理智的爱,目光短浅的爱。

现在家长除了学习,什么也舍不得让孩子做,因为“心疼”孩子,企图抱着他们跳过前方道路上的一切障碍,拽着他们闪躲沿途的各种磨砺,这也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剥夺了他们的忍耐之心。正确的做法是,凡是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家长绝不要帮忙,就算不清楚孩子能不能做到,也应该让孩子先试一试,家长不要急于插手。这样,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才会顶住,才会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