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南昌市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管理机制新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南昌市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管理机制新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城市边缘区是人地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带,其土地利用不同于其他地区显著特点是土地利用结构复杂、极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其次用途转换主要表为农地被城市建设用地取代,这种单向转换,进一步导致农地资源的减少。而这种用地方式的转变是不可逆和不可恢复的,本文以南昌市为例重点探讨城市边缘区土地管理问题。

关键词:南昌市 城市边缘区 土地管理

当前,我国以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演变为背景和手段(工业园区建设、居住区建设、城市化人口的增长等)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部分。受到土地资源察赋的制约,一种精细的、合理的城市边缘区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对于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来说是必需的。因此探讨城市边缘区土利用及管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南昌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及管理现状

1.1 社会和环境问题不可忽视

基础设施的配套不足、社会服务设施和机构不健全。由于缺乏规划以及规划还没有完全落实,相应的水、电、路、气等市政设施配套并未随城市建设得到改善,文化、教育、娱乐设施规模偏小、偏少,一些位农业服务的产前、产中等产业和机构发展不健全。

社会问题严重。城市边缘区人口构成复杂,有城市居民,有迁建农民,商贩、民工,层次差异大,相应带来诸多社会问题。使城市边缘区文化缺乏,毫无社区认同,生活质量下降和恶化。

污染大、环境差。随着愈来愈多的耕地被工厂占用,工业污染加重,生活垃圾任意堆放,而相应城市规划又滞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导致城市边缘区一直是城市环境中污染大、环境差的典型,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工作。

1.2 土地利用管理薄弱,城市外延发展无序

城市发展失控城市。城市边缘区是房地产商、村委和一些政府部门、单位获得经济利益的风水宝地,遍布城市周围的各个开发区、高中低档的住宅小区,很难看出规划在城市空间布局中的思想。

土地利用粗放,使用效率低下城市发展失控还带来大量的土地闲置、或征而不用或低效利用的现象。在南昌市形成包围圈之式,加剧了各开发区之间的招商引资竞争、稀释了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城市的规划为取得集聚效应,也不可能向四周全面开花似的布局。

1.3 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

南昌市规划从编制内容上看,强调以南昌市为中心的区域发展战略。忽视了城市边缘区与城市中心区的关系和前者对后者的影响。首先没有明确城市边缘区的性质,缺乏对城市动态演变给城市边缘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视。在规划的落实上往往又优先发展工业区、产业园和红谷滩文化新区。

2. 南昌市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管理几点建议

2.1 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土地市场,为土地管理奠定法制基础

明确集体土地利用主体权利,提高土地转换效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现阶段应该承认现有农村中的集体土地市场,完善农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除保留对“四荒”土地拍卖流转及农村承包经营土地上述几种流转方案式之外,重点研究农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式。2005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进行改革,突破土地管理法的法理框架,制定了《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办法》。这无疑起到规范、秩序的作用,它使农村建设土地的流转从自发、分散、无序向规范化过渡。允许建设用地流转不等于解决农村土地转化带来的所有问题。还要求建立公开、透明流转程序,建立农民社会保障,进一步权益分配等问题。一方面保障权属主体的权益,另一方面,通过市场竞争获取土地使用权可以大大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2.2 完善经济管理手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充分发挥地价杠杆作用,优化城市地域结构演化机制。

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城市发展的调节方式由以行政计划为主导的政府直接控制模式转向由市场导向的政府间接调控模式;城市土地利用的驱动力也由政府发动的供给导向转向市场调节的需求导向。今后应完善土地市场,引人市场机制,建立一个明确的反映土地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体系,利用价格杠杆实现对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消费土地的硬约束,激发人们集约利用土地的内在活动,引导土地利用向符合城市整体发展目标的方向发展,使城市土地资源在全社会范围进行优化配置。

(2)把好征地关。

在今后的土地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明确公共事业建设的含义,不能笼统,含糊。其次征地补偿环节也是造成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今后应该通过提高补偿标准,提高开发商取得土地的门槛。这一方面有助于政府对被征地单位和个人进行补偿,按照直补到人的原则,缓和甚至解决征地拆迁中的阻力,加快城市建设,另一方面有利于开发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对周边农业用地的需求。

2.3完善规划编制和管理,提高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1)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引导适居城市的发展

城市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地域结构和形态。各国经验都表明,城市内各功能小区的相互关系、空间格局乃至形态是多种因素以一定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对规划设计应深人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不是闭门造车。二,应该重视城市边缘空间演变的规律性分析,使城市规划与城市空间演变的动力机制所决定的分布相一致,避免对政策的附和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城市边缘区的用地功能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城市边缘区内部用地结构的合理安排不仅影响城市边缘区的进一步发展,更影响到城市在空间上的演变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合理的功能分区,既可以有效的分解来自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下降问题,还可以创造一个新的边缘城市区。

其次,城市规划要具有“超前性”和“弹性”。表现在既要从宏观上对各功能小区的发展方向、对土地利用、城市开发建设的重点,城市布局与环境保护及至整个城市地域结构等进行科学指导,为城市内各微观领域的发展方向及步骤的制定提供依据。又要在新技术、新产业、新观念不断发展的今天,给城市土地利用及空间发展组合更多的选择机会,使城市规划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这样可以通过规划本身的弹性避免随人、随意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现象。确定规划用途法律地位的至高无上性和法律效力。

(2)重视市民的参与意见,提高规划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检查

在借鉴国内外规划理念、规划思想和水平的同时,也应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讯信息事业的进步,通过各种途径,倾听来自各界的声音,尤其是城市边缘区本身经济活动复杂多变,在规划中不能搞“一刀切”,应该充分尊重的每个市民有关规划的意见,如何进一步在规划中保障城市化边缘地区居民规划知清权和参与权,不仅仅需要政府、规划者改变传统规划观念,改革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将意见反映在规划的编制和落实中,而_且在规划法中强调市民意见的法律地位,尤其土地用途变更和规划公示作为严肃的法律程序在规划中必须加以重视。增加规划的可操作性、不断提高规划及规划管理为市民服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健.城市区域整体发展:向巴黎学什么?.规划在线

[2]张晓军.国外城市边缘区研究发展的回顾及启示.国外城市规划[J],2005.4

[3]姚华荣.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现状、问题及调查对策.国土开发与整治[J],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