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自主预习中快乐阅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自主预习中快乐阅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预习,英文:preview,其基本解释是学生对要讲的课事先进行自学准备;《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的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通俗一点讲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己先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做到初步了解,为接下来的课堂对话做好必要的准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定位于学。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自学开始,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为学而教。

那么,如何实现学生自主预习,快乐阅读呢?

一、了解预习,尝试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提前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听课;预习可以初步了解课文,在课堂上有时间对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消化;预习对后续学习是一种重复,有利于加强记忆。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海伦·凯勒》为例,这篇课文,以感人的笔触向学生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她幼时因重病失明失聪;少年时期在老师的帮助下,顽强地学会阅读、书写、算术和说话;长大后完成了十四部著作。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了爱的温馨。爸爸、妈妈、沙利文老师、萨勒老师以及周围的人们对海伦的关爱,唤起了海伦对生活的热爱;从不幸中站起来的海伦又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其他残疾人身上。

文后的作业题有四项: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联系上下文辨别“倾诉”、“倾注”;说说句子中引号的用法;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我们许多同学会在课堂学习之前,安排一些时间,自己尝试拼读生字,给每个生字组词,描红临写;查字典或其它工具书,理解两个近义词和课文中其它不理解的词语;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引号的用法;将课文读两三遍,划一划表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句子,准备课堂上交流。

这种基于课后作业题的预习,仅仅是一种尝试阅读,不会达到预习应有的预期效果。那么,究竟怎样预习、预习哪些内容才对后面的阅读更有效呢?

二、学会预习,有效阅读

学生预习效果的高低,与我们老师的指导有很大关系,尤其是预习内容的划定和预习方法的渗透。每个学段的孩子,认知和接受能力不同,在指导预习时应采取不同的方式。

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预习应在父母的帮助下进行。开始的时候,老师应该与家长多沟通,教会家长怎样引导孩子预习。要提醒家长,孩子的预习,不宜过多,不应过深,不要局限于书面。否则,孩子会反感预习,后面的课堂学习也容易味同嚼蜡。

到了中年级,我们就可以教给一定的预习方法。例如“四步预习法”:第一步,读。借助课后拼音,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第二步,画。结合课后作业题以及先前的阅读,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第三步,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工具书尝试解答;第四步,想。作者是怎么写这篇课文的?他为什么这样写?

到了高年级,老师可以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文,告诉我们“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样一个道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课文举了三个典型事例:有古时候的,有现代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普通人的,有伟人的。这三个事例的选取非常合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每个事例又和随后的议论相应和,有助于作者说明自己的观点。

预习案之一

我会读:

咳嗽 纠纷 粗暴 出言不逊 彬彬有礼

安慰 师傅 矛盾 思想情操 文化修养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我能知:课文提出了什么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讲了几个故事?这几个故事有什么不同?

我质疑: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绝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赞美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第三句写西岭积雪,“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预习案之二

我会问: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我会读:将古诗读正确、读出应有的节奏。

我会画:这首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哪些?如果把这首诗想象成一幅画,你认为画中有哪些景物?试着给《绝句》配一幅画。

我会说:你能读懂哪句诗,试着说一说诗意。

我会想:想一想诗人为什么写这首诗?

我会写:用自己巧妙的方法学会田字格里的生字。

我会搜:查阅资料,了解杜甫;搜一搜有关杜甫的诗以及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诗,选择几首读一读。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具体,可操作,给学生明确的预习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只有合理地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学会预习,在预习中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并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学生才会喜欢阅读,自主阅读才更有效。

三、坚持预习,快乐阅读

“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叶圣陶语)我们相信,课堂教学的整个进程,就成了由教师指导预习方法、提示预习项目、订正或补充学生的预习成果,学生们报告各自的预习成果、讨论彼此的预习成果这两方面的工作有次序、有组织地进行的过程,成了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里面,教师是预习的指导者,又是讨论预习报告的主持者;学生是预习的实行者,又是讨论预习报告的参与者。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预习”展开。

通过预习指导和持之以恒的预习训练,学生一定会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课堂上,师生、生生充分对话,发现自己的理解与对话结果相吻合,学生心中便有了成功的,这种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引起思维兴趣;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对话结果不符合时,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就会集中注意力,及时矫正自己的思维偏向,有效地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叶老说,语文老师一定要想办法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把一篇篇的文章装进学生脑子里去,因为教师不能一辈子跟着学生,把学生要读的书一部部装进学生脑子里去。教师只要待学生预习之后,给他们纠正,补充,阐发,唯有如此,学生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就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课内的讨论阶段又得到了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一旦养成了这种好习惯,学生课外自然会去阅读更多的好文章和好书籍,增加知识,增长才干。这样的良性循环当然会收到教师所期望甚至意想不到的好效果。